三、慈悲喜舍是我們的淨土(1 / 1)

我們平時所依據奉行的道理是什麼?一天當中,我們的心念又安住在生活的哪一個層麵上?《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即是告訴我們應常常歡喜柔和忍辱法,並安住在慈悲喜舍上。

信奉佛教的人很多,心中真正有佛法的人卻很少,具有慈悲喜舍、柔和忍辱的人更不多見。我們以慈悲喜舍作淨土,透過修持,期許能夠“願將佛手雙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將雙手化作慈悲的手,給人服務,給人幫忙;讓我們的眼睛,成為慈悲的眼睛,給人親切、和善與慈祥。

讓我們以慈悲的口、慈悲的眼、慈悲的語言、慈悲的聲音、慈悲的歡笑、慈悲的眼淚、慈悲的心對待他人。然後,用這種清淨溫柔的心,來轉山河大地。水,可以成為慈悲解渴的水;路,可以成為慈悲行走的路;山,可以成為慈悲深重的山;樹,可以成為慈悲蔭涼的樹。一切都由心轉,整個宇宙人生會變得更加慈悲可愛。

慈悲的花草,給人欣賞;慈悲的樹木,給人乘涼;慈悲的大地,承載眾生。甚至因為慈悲的指引、慈悲的開導、慈悲的手段,進一步做到每一個人都是慈悲的人,我的家是一個慈悲喜舍的家,我的團體是一個慈悲喜舍的團體……乃至我們的國家,也是一個慈悲喜舍的國家。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歡歡喜喜幫助人,沒有目的,沒有企圖,也沒有邪惡的貪心。要做到慈悲喜舍,必須有三種觀念:

1.自他互易:把自己和他人的立場換一換,就能產生慈悲心。我對你之所以不能慈悲,是因為你不是我,假如把你的痛苦當作是我自己的痛苦,就會生起慈悲了。

2.怨親平等:沒有敵我之分、怨親之別,一切平等對待。有時,怨家也會成為我們的逆增上緣,親人反而破壞我們的好事。假如怨親平等對待,就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差別。

3.自他同體:能不分你我,才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和我,不是兩個,原來是一體,例如自己身上長了垢穢的膿瘡,因為在自己身上,所以會細心愛護,為它治療。如果能把別人身上的膿瘡,當作是長在自己身上,就會同樣細心地為他治療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