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相處對待,如果能做到坦坦蕩蕩、磊落自在,

互相都以一顆真摯善良、清淨無染的心相向,

這就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華了。

在現代社會裏,我們受盡文明弊病的困擾,已經逐漸喪失了自然的氣息,人人承受各式各樣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等不同場所的折磨與壓力,譬如情感爭執、朋友社交、事業競爭,乃至政治、經濟等各層次的問題,可以說層出不窮,千變萬化。因此,我們不僅要使身心切實安住,還要追求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樣才能免於隨波逐流,同流合汙。

如何才能使生命獲得升華?在佛教裏告訴我們許多修行的方法,其中以禪的功夫最為簡易可行。雖然佛教中,如中國的八大宗派,有很多切實可行的途徑,足以滌慮澄思,淨化身心,使生命自然升華,不過這些方法,都不如禪來得直接、透徹。

參禪有幾個要領必須注意:一、不說破;二、提起疑情;三、把握禪機;四、行腳參訪;五、實證開悟。禪是不可以用語言文字道斷的,說破了就不是禪,而是糟粕的知解。禪注重自身的實地參究,並且要提起疑情,好比撞鍾,用力越大,回聲越響。當我們對生命本質的疑問越深時,所得到的答案將越真實。參禪訪道,把握住機鋒的相對很重要,就如同照相要調好焦距,穿針要對準針孔,參禪不對機或失去先機,就不能開悟。

禪重視實際的身體力行,打坐觀想固然是一種禪,日常的行住坐臥也是一種禪,禪者有時為了參透一句話,不惜穿起芒鞋,踏遍嶺上雲朵,為的是尋找明師善知識,除卻心頭上的那份悄然。禪師們說:“借此閑房又一年,嶺雲溪月伴枯禪;明朝欲下岩前路,又向何山石上眠?”這種行雲流水的閑適自在就是禪。當然參禪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證悟清淨的自性,所謂明心見性的功夫。有了這五項要領,大概就能體會到禪深深的奧妙了。

以下從四個角度來探討生命升華的禪者世界,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