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不是出家人專用,更不是在家佛教徒獨享,

無論是信仰還是不信仰宗教,

任何人都可以參禪,禪是普及大眾的。

“禪和我們究竟有什麼關係?”“了解實踐以後,究竟有什麼利益?”事實上,如果能了解禪,我們的生活煩惱會減少,對事情的看法不會顛倒,很多矛盾、差別的現象也可以統一起來。有了禪以後,一身如雲水,悠悠任來去,窮也好、富也好,有也好、無也好,透視夢幻空花的塵世,得到大解脫自在。有了禪,心中就有定、有力量,連生死都不畏懼,禪,是淩駕於一切之上了。

禪不是出家人專用,更不是在家佛教徒獨享,無論是信仰還是不信仰宗教,任何人都可以參禪,禪是普及大眾的。

有一次,梁武帝請有名的傅大士講經,他上了台,撫尺一拍,即下座。素有神通的寶誌禪師立刻提醒梁武帝:“傅大士已把《金剛經》講完了。”

禪就是這樣,最好的說法,最究竟的語言,就是“撫尺一拍”;雖是不講,卻一切都已講了。此即是“一身原不動,萬境自虛陳”的妙高禪境。

還有一次傅大士講經,梁武帝聖駕親臨,大家都恭謹地站起來迎接,傅大士卻穩如泰山地坐著不動,有人急急催促道:“皇上駕到了,還不快快站起來!”

傅大士一笑,說道:“法地若動,一切不安。”

在禪法之前,天下的權位財勢、世間的榮華富貴都顯得藐小了。

另一次,傅大士頭戴道冠,身披袈裟,腳趿儒鞋出現。梁武帝一看,十分錯愕地指著他的帽子問:“你是道士嗎?”

傅大士指著袈裟說:“不是!我是和尚穿袈裟。”

“你是出家和尚嗎?”

傅大士又指指腳下:“你看!”

“是儒鞋,你是儒士嗎?”

傅大士搖搖手,往上指著頭問:“你看,我是什麼?”

道冠、儒鞋、佛袈裟,合三家為一家,意思是:禪,是包容一切,禪不是隱居深山老和尚的專利,禪是儒、釋、道三教九流社會大眾每一個人都需要的。

提到教學,禪門是很講究師徒相傳和悟解的。禪宗的教學和現在的社會教育方法不大一樣,以下列舉幾點不同處:

1.沉默法:現在社會上,無論是家長或老師都提倡愛語的教育,用溫言軟語開導。禪師們常常不用語言,沉默相對,一默一聲雷,在寧靜悠遠中氣象萬千,比任何語言還要響,還要多。

2.棒喝法:一般教育提倡愛心的教學,苦口婆心的教授。禪門提倡棒喝,一聲霹靂破除黑暗無明,照見自性真情。像“馬祖一喝,百丈耳聾三日”,像黃檗禪師和臨濟禪師的“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都是棒喝式教育法。

3.問難法:現在的教育提倡啟發式教育,一步步引導。禪門講究問難、機辯的追究,一改被動啟發為主動探求。

4.勞苦法:現代教育講究有安靜的讀書環境,在寧謐幽雅的氣氛中學習,禪門卻不隻要在安靜中受教育,更提倡在勞動、勞苦中參學。所以搬柴、運水是參禪,推磨、舂米也是參禪,砍柴、挑擔無一不是參禪,從勞苦裏麵慢慢體會禪的意義,品嚐禪的法味。

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闡發了禪的意蘊:飲一水一冷暖,跌一跤一苦樂;自身疾苦自身擔,自家寶藏自家知。

以下將禪宗教學守道的特色分為四點來說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