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禪者的話頭與成就(1 / 1)

一個參禪的人,總要提起話頭來參,“話頭”,對於學禪的人,是重要的第一步。所謂“參話頭”,就是提起一念,看這一念的開始來自何處?滅向何方?把這一念、這一個話頭緊緊地掌握住,在這話頭上回心返照、悟達自性。參話頭有兩種,一種是無意義的話頭,這種話頭不可以用一般常識解釋,也不可用邏輯推理,因為沒有意義,就不必分別研討。另一種是有意義的話頭,如我們平常講的:“狗有沒有佛性?”

“我們無夢無想的時候,主人公何在?”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念佛是誰?”

“念佛是我,我又是誰?”

“誰叫我們每天馱個屍體東奔西跑呢?”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參話頭”就是要一直這樣參下去,問到最後,忽然一聲“噢!”迷妄的虛空世界粉碎了,這個時候就愣愣地驚奇“啊!”那感覺別有一番景象,這就是開悟。

“參話頭”大都是禪師給我們提起,給我們啟示。有時禪師把話頭提起來了,我們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龍牙禪師參臨濟禪師時問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臨濟禪師答:“與我拿禪板來。”

後來龍牙禪師又去參翠微禪師,問道:“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翠微禪師回答:“與我拿蒲團來。”

這種答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的對話,在禪者的心裏都有一番大道理。又如天台德韶禪師參淨慧禪師時問道:“如何是曹溪一滴水?”

淨慧禪師答:“是曹溪一滴水。”

一般人看到許多不合理,但在禪者的世界,他已把矛盾統一了,把時空調和了,把心物一如了,把一切眾生都一體化了,沒有你我的分別,一切都是平等的。

好比,善慧大士有一首詩道: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首偈語若是給語文老師看,一定不通。既是空手,哪有鋤頭呢?既是步行,怎麼還會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怎麼會橋流水不流呢?這根本就不合道理。

我們常把世界萬有本體和現象之間,甚至人我之間,劃分了界限,宇宙間有了這一界限,會把世界分隔得非常零碎,甚至千瘡百孔。而禪者他能超越對立、超越根本與現象,因此,沒有彼此、沒有時空、沒有來去、沒有動靜、沒有大小,什麼都是一如的,什麼都是平等,都是超越的,所以無煩無惱,樣樣統一,這就是禪者逍遙灑脫的境界,也是禪者隨遇而安的生活。

如何靜坐?如何參話頭?我們在家裏的床上、地板上、沙發上,坐下來把意念集中,把精神統一,專注在一句話上麵。如同貓捕捉老鼠時,目不轉睛、四腳貼地、身毛都豎起來,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一念,參話頭就是要用這樣的心力!

琅琊禪師有一個女弟子,問禪師如何參話頭,他回答:“你就參一句‘隨他去’吧。”

這位女弟子聽後,行之不退。有一天,有人告訴她:“你的先生和一位漂亮的小姐去看戲、喝酒了。”

“隨他去吧!”

又有人跟她講:“今天你家遭小偷了,被偷走好多東西。”

“隨他去吧!”

如果我們聽了她這樣的回答,一定會替她著急,這種事怎可說隨他去呢?

有一天,她和丈夫在炸油條,“吱!”一聲響,悟道了。她靜靜地離開鍋邊,丈夫叫道:“喂!喂!你怎麼走開呢?”

她答道:“隨他去吧!”

丈夫:“你是不是瘋了呢?鍋子的油正熱著,怎麼能隨他去呢?”

這位太太看似不近人情,不近事理,可是她一句“隨他去吧!”在世間上都能逍遙自在了。日常生活中偶爾看到兩個人在交頭接耳,不必以為他們是在講你,“隨他去吧!”看到別人的生活不正常,隻要不妨害到你,“隨他去吧!”看到別人有好處,也不必嫉妒,“隨他去吧!”假如在行住坐臥中,待人處事上,能好好運用這一句“隨他去!”不必參禪悟道,日子也會很好過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