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首 唐·古靈禪師(1 / 1)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

千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這首詩的作者古靈禪師,是在百丈禪師那裏開悟的。悟道後的古靈禪師心想:“如果沒有過去的剃度恩師引導自己入道,今日如何能悟道呢?”可惜剃度師父仍然未見道,於是古靈禪師回到師父身旁。師父問歸來的弟子說:“這幾年在外麵參學,證悟了什麼嗎?”明明悟道的古靈禪師卻回答:“沒有!”因為道是不可言傳的。

有一次,年老的師父洗澡,古靈禪師替他擦背,忽然拍拍師父的背說:“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聖。”師父聽了便回頭看他,古靈禪師趕緊把握機緣又說:“佛雖不聖,還會放光呢!”但是師父仍然不開悟,隻覺得徒弟的言行異於常人。

又有一次,師父在窗下讀經,有一隻蒼蠅因為被紙窗擋住了,怎麼飛也飛不出去,把窗戶撞得嘎嘎響,又觸動了古靈禪師的禪思:“世間如許廣闊,鑽他驢年故紙。”並做了上麵那首詩偈,意思是說,蒼蠅你不曉得去尋找可以出去的正道,卻死命地往窗戶鑽,即使身首離異也不能出頭。暗示師父參禪應該從心地下功夫,而不是“鑽故紙”的知解。

師父看到這個參學回來的弟子,言論怪異,行徑奇特,於是問他是什麼道理,古靈禪師便把他悟道的事告訴了師父,師父內心歡喜感動之餘,更請他上台說法。古靈禪師升座,把經本一合,說道: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意思是說,我們的心性好像一塊黃金,即使放在汙水裏,也不失它的光澤,隻是我們沒有去發現而已;去除了這些汙染,我們的佛性就能展現出來。師父聽了徒弟說法,終於開悟了。這首詩為我們揭示了兩個世界——向前的世界和向後的世界,向前的世界雖然積極,向後的世界卻更遼闊,我們唯有融合這兩個世界,才真正擁有整個世界。這首詩更告訴我們“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的道理,迷時固然是師度,悟時也可以度師。禪門這種典故很多,譬如鳩摩羅什學了大乘之後,回去度化他學小乘佛法時的師父,這說明在佛法之前,眾生是平等的,沒有階級之分,也沒有長幼之別。有的隻是迷悟愚聖,平等中的差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