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顛禪師與韓愈(1 / 1)

曆代排佛最堅決的韓愈與佛教也有一段因緣——

唐朝是佛教最興盛的時代,朝廷上下非常護持佛教。韓愈看到當時儒學衰微,為佛家所代替,於是以儒家道統自居,自比為孟子之拒楊墨,以尊儒排佛為己任。當時,唐憲宗非常崇信佛法,迎接佛舍利入宮殿供養。有一天,殿中夜放光明,早朝時群臣都向皇帝祝賀,隻有韓愈不賀,還說:“此光是神龍護衛之光也,非佛之光。”並呈《諫迎佛骨表》,斥佛為夷狄,因此觸怒了對佛教虔誠信仰的皇帝,被貶到潮州當刺史,在此遇到大顛禪師,留下禪門一段美談。

潮州地處南荒,文化未開,大顛禪師道行超邁,深為大眾所推崇。韓愈耳聞此地有一高僧,有一天,抱著問難的心情去拜訪大顛禪師。此時,正當禪師入定坐禪,不好上前問話,因此,苦等了很久,侍者看出韓愈的不耐煩,遂上前用引磬在禪師的耳邊敲了三下,輕聲對禪師說道:“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侍者的意思是說,你的禪定已打動了韓愈傲慢的心,現在應該用智慧來拔除他的執著了。韓愈在旁邊聽了侍者的話後,立刻行禮告退,他說:“幸於侍者口邊得個消息。”

這一次韓愈不請開示了。

時隔不久,韓愈仍覺得心中疑團不解,又拜訪大顛禪師,問道:“請問和尚春秋多少?”

禪師手拈著念珠回答說:“會麼?”

韓愈不解其意說:“不會!”

“晝夜一百八。”

韓愈仍然不能明了其中的含意,第二天再來請教。當他走到門口時,看到一位小沙彌,上前問道:“和尚春秋有多少?”小沙彌閉口不答,卻扣齒三下,韓愈如墮五裏霧中,又進入謁見大顛禪師,請求開示,禪師也同樣扣齒三下,韓愈方才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佛法無兩般,都是一樣的。”

這則公案是什麼意思呢?韓愈問春秋有多少,是立足於常識經驗,對時間想作一番計算。事實上,時間輪轉不停,無始無終,哪裏可以談多少?在無限的時間、空間中,生命不斷地輪回,叩齒三下,表示在無盡的生命中,我們不應隻逞口舌之能,除了語言、文字之外,我們應該實際去體證佛法,認識自己無限的生命,見到自己本來的麵目,尋找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永恒性。

一向對佛教桀驁不友善的韓愈,受到大顛禪師的教化,從此對佛教一改過去的態度,對佛教能夠站在“同情”的立場,給予客觀的評斷,並且和大顛禪師相交甚好,其往來問答的公案很多,臨別潮州時,曾經贈送禪師詩句說:

吏部文章日月光,平生忠義著南荒;

肯因一轉山僧話,換卻從來鐵心腸。

宋代的黃魯直也曾說:“退之見大顛後,作文理勝,而排佛之辭為之沮。”佛法感人力量之深入,移情化性之真切,雖頑石也會點頭,更何況是一代古文大家的韓昌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