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赴會(五)(2 / 2)

成祖朱棣還問張三豐“吾欲學道,誰最樂者?”三豐對答:“食美嗜,遺通利,極樂事.”後又為成祖療病,深得成祖信服,於是,張三豐名聲名大振,武當山由此大興,並不斷發展壯大。張三豐,遼東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寶,號三豐,又號玄玄子,因衣裳褸爛,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元時曾於河南鹿邑太清宮學道,熟讀經書,曾至陝西寶雞金台觀學得養生延命之術,明洪武後又至湖北均縣武當山玉虛宮五邊樹結茅庵修煉,修煉內丹之術,如武當派武當內家拳,內丹睡功,陰陽調息功,築基功等,他創立的武當道最大特點是:

一、以崇拜“真武大帝”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諱而改稱“玄武”,為北方七宿即鬥、牛、女、虛、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稱,以其形似龜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穩定,又為中國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為道教所供奉,更為武當派崇拜。

二是重習三豐武當內家拳技.張三豐內家拳取道家以靜製動,融合道教內丹煉養、無為、虛靜、柔弱、自然於武術中,形成貴柔尚意的獨特風格,實為內丹氣功與武術的融合,晚後的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從武當內家拳演繹發展而成的。

三是武當派主張三教合一,以“道”為三教共同之源,認為道統生天地人物,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妙,統無極,生太極,是萬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並強調: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四是重內丹丹法,主張性命雙修,強調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張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認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藥材生。”又強調“藥”分內外,認為“內藥是精,外藥是炁,內藥養性,外藥養命”。而後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最終還虛而合仙道。

武當是道教武林聖地,與佛教的嵩山少林寺齊名,故江湖上有“北宗少林,南崇武當”之說。武當派弟子,以俠義名滿天下,同門之間極重情義。

袁天道見眾人停下了腳步催馬上前對赫連封道:“赫連寨主,咱們現在就上去嗎!”赫連封看了看天色,又見武當派並沒有派遣弟子上山下來迎接,思量了一下對袁天道講道:“咱們還是在山下休息一晚吧!等明天一早咱們再上山去拜訪。”袁天道已經打定主意這次上武當派就是以赫連封為主,看看能不能借此機會撈些好處。所以聽赫連封說等明天一早再上山自然沒有什麼意見,點頭應了之後,翻轉回去對屬下的眾人道:“下馬找地方休息,咱們明天再走。”大旗寨的人馬雖然沒有聽到赫連封的命令,但是這一路行來,也都知道袁天道有什麼安排必定是要征詢過自家寨主的,所以見袁天道命令千手門的人下馬,他們也就沒有等赫連封的命令,自覺的下馬準備找地方去了。

武當山的周圍有多個村莊小鎮存在,不為別的,單單武當山周圍沒有山匪惡霸就足夠吸引這天下人的,所以自然是越聚越多越來越繁華。這樣一來這走南闖北的客商也就多了起來,雖然人多但是大家攝於武當派的厲害並不敢在此放肆,所以更是促進了這裏的發展,如今這裏有著多個考究的客棧,倒也讓來往此處的有些身份的人,能夠安心的住下來。赫連封一行所選的就是這麼一家客棧,不用說當然還是千手門掏的銀子,而且袁天道還將整個客棧給包了下來,雖然奢侈但是赫連封倒也沒有說什麼,隻是慶君一再的跟袁天道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