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赴會(五)(1 / 2)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六章 赴會(五)

第二天一早眾人相繼出來,眾人皆是神采奕奕,唯獨慶君和陸采荷所神情憔悴,赫連封和袁天道這樣知道內情的人隻道是兩個年輕人不知道節製,晚上太過放縱才這般。

袁天道雖然是結拜大哥,但是這是自己兄弟的房中之事也沒有他說的可能,隻能當做沒有看見,赫連封就不一樣了,無論是慶君還是陸采荷皆是自己的晚輩,而且是自己親近之人,現在這樣糟蹋自己的身子骨,赫連封可不能坐視不理,所以趁著一個空隙擠上前與慶君道:“雖然知道你和采荷那丫頭情投意合,但是怎麼也要有個節製,要不然對身體實在是耗損過大,百害而無一利。”

原本赫連封抓著沒人的功夫慶君還以為有什麼大事情,沒想到說的竟是這個,慶君趕緊解釋道:“赫連伯伯你誤會了,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我和采荷隻是昨天晚上背《詩經》來著,睡得有些晚,您可不要以為我們……”赫連封見狀以為是難為情,畢竟自己是赫連燕英的父親,這當著未來老丈人與別的女子親熱倒是真的有些害臊,赫連封倒是非常理解的拍了拍慶君的肩膀道:“伯伯知道了,以後多注意就是了。”

慶君知道赫連封並沒有消除內心深處對於自己的懷疑,不過這件事情,卻是越描越黑所以隻好道:“多謝赫連伯伯的關心,慶君知道了。”赫連封沒有什麼再跟慶君交代的了,聽慶君說完話,點點頭道:“好了,趕路吧!”陸采荷在一邊早就注意到了赫連封和慶君這邊在說話,所以很是乖巧的躲在了一邊,等赫連封離開方才上前道:“赫連伯伯找你有事?”這話慶君卻是不好跟陸采荷學,隻好含糊道:“嗯,有那麼一點事情。”

陸采荷見慶君沒有詳說的打算,也就沒有深究,畢竟有些事情慶君不說陸采荷也不願意像有的女人那樣逼著慶君告訴自己,這樣的女人最是讓男人煩了。所以陸采荷聞言“嗯”了一聲之後,默默的跟著大家趕起了路。

慶君一行趕了七日的路才在武當山下停了下來。

武當山被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太和山誌》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

武當山之盛名,還得益於它遠離繁華喧囂的寧靜、清秀和奇異的風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雲端,所有塵世煩憂盡消於足下。環顧四周,七十二峰淩聳九霄,且都俯身頷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捧月,儼然“萬山來朝”。元人有詩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武當山天柱峰一帶,山高穀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會有俗念頓消的出世之感。

武當山的宮觀、道院、亭台、樓閣等宏偉的古建築群,遍布峰巒幽壑,曆經千年,沐風雨而不蝕,迎雷電竟未損,似是歲月無痕,堪稱人間奇絕。

武當道樂“戛玉撞金,鳴絲吹竹,飄飄雲端”,但凡親耳聆聽者皆肅然起敬,尊之為“仙樂”、“梵音”。武當山武術以“內家功夫”而著稱,是中國武術中與少林齊名的重要流派,譽為“北崇少林、南尊武當。”傳說有的道士曾練成在萬丈懸崖上步履如飛的功夫,其卓絕處令人景仰。

武當山以天機生化的旨趣和透脫通達的胸懷,將山的雄奇與嫵媚,水的流蕩與靜謐,霧的生騰與淒婉,人生意態的高遠與寬闊,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種奇特的人文景觀,千百年來,令遊子心蕩神迷,令神仙流連忘返……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武當派興起於前朝,由張三豐與朱雨航合力於武當山創立,固稱武當派、武當道。以供奉真武大帝為主神。其實,武當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動聖地.漢魏以前就傳說有不少羽客、隱士在此隱居修煉,南朝劉宋武當派時的劉虯,就解官辟穀於武當,晉太康中有謝道通辭官入道,西上武當於石室中結茅修煉,唐太宗時姚簡曾為武當節度,後已隱居武當,五代宋初的陳摶已曾隱居武當,誦>於武當五龍觀,又隱居武當九室岩服氣辟穀二十餘年之久,元代有法師葉希真,劉道明,華洞真等任武當提點[即道官],元末,武當山遭兵焚,至明,特別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鎮崇奉“真武”之神,曾命工部侍郎郭進、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費銀計百萬,曆時七年,大修武當山宮殿,共建成八宮二觀及金殿、紫禁城等,並賜名`“太和太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