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夢浮橋(2 / 3)

意大將來時身邊跟著浮舟的小弟弟小君。這童子生得眉清目秀,在諸位兄弟中也卓爾不群。此時黛大將將那童子叫到跟前,對增都道:“這孩子是那女子的親弟,就先派他去吧!你能否給他準備一封簡?至於我的名字現在可以不提,隻說有人欲來拜訪就是了。”僧都答道:“貧僧如果出麵介紹,必定帶來過錯,我已將此事詳告於你,你隻管自己前往,依已意行事即可,這樣有不妥嗎?”燕大將笑道:“你說作此介紹必定招至罪孽,使我很是慚愧呀!我身在世俗沉浮之中能夠有今天,實乃我未曾料及之事。從小我便有出家的願望,蓋因三條院家母生活孤寂,隻有與我這個木肖之子相依為命,致使我無法實現出家之願,隻得與俗事相纏而不能脫身。這期間自然榮登高位身居要職,這反倒使我更為隨心所欲,空懷道心卻又像凡人般度日。世俗應有的龐雜事務,也一天天多了起來。不管公事私事,隻要是不可避免的,我皆按照俗規應付處理。若是可避免的,則憑借自己對佛學的粗淺了解,嚴格遵守佛法之戒規,務求沒有一點閃失。們心自問,我求道之心,與高僧相比絕不遜色。怎可為區區兒女私情,犯下大孽呢?我決不會如此無知,請放心吧!我之所以這樣做,全在於她母親的悲涼可憐,欲把詳情轉告與她,使她不至那麼愁苦欲絕,我心中也就平靜了。”他講述了自幼對佛法深信不疑的心願。一席肺腑之言,令僧都很是讚賞他的善德,便又給他講了一番佛法大理。時值夕陽西下,袁大將尋思:此刻沿路到小野投宿,是難得的好機會。但又覺得這樣冒昧而去,終有些不妥。很是矛盾,想來還是回京都去為好。那時僧都正注視著浮舟之弟小君,對他大加讚賞。秦大將便對增都說道:“勞駕你略寫幾行,讓這孩子送去罷。”譜都於是寫好信,交與小君,囑咐他道:“從今以後你要常到山上來玩!你應該明白我們並非沒有因緣①”對這話的含義小君並不理解,隻接過信來,隨秦大將去了小野。到了小野,蒸大將叫隨從稍作休息,保持安靜。

且說在小野草庵中,麵對綠樹蔥蘢的青山,浮舟正十分孤寂地望著池塘上的飛螢,陷入往事中。忽聽得一片壯如宏鍾的開路喝道聲從遠處山穀傳來,緊接著,但見大大小小許多火把,閃爍不定。頓時引出許多尼僧來觀看,隻聽一人說道:“是哪位又要下山來了。隨從好多哩!白天送於海藻到僧都那裏去的人,回信說大將到橫川來了,正忙得不可開交,送去的海藻正好派上用場。”一尼僧問道:“那大將是木是二公主的駙馬?”這是一位來自邊遠山區的農夫在問。浮舟想:“可能就是他了。過去他就常常從這山路到宇治山莊來的,那隊列中有幾個隨從的聲音聽起來好生耳熟。這麼長的時間了,仍是不能忘懷。但於現在又有何用呢?”不禁黯然神傷,隻好默念阿彌陀佛,以排解傷感的情懷。小野這地方,平素很是僻寂,偶爾有去模川的人經過,才帶來些世事沉浮的喧囂。秦大將本想讓小君童子前往傳喜,但又顧慮到周圍耳目太多,極不方便,便決定明日再派小君前去。

第二天,黃大將隻派兩三個親信與不太重要的家臣護送小君,此外還派了一個從前常去宇治山莊送信的人。臨出發時,蒸大將悄悄把小君叫到麵前,對他說道:“還記得你那姐姐啥模樣麼?過去都以為她已逝去,其實她還活在人間呢。我不欲令外人知道此事,故隻派你一人前去探訪,就是你母親暫時也不可告知。如果告訴了她,她必因過度驚喜而失去控製四處傳揚,反而讓不該知道的人皆知道了。正因為我看見你母親悲傷,甚覺可憐,故才要這樣安排去把她找尋出來。”雖然小君尚為童子,但也知道在眾多兄弟姐妹中,惟有這個姐姐相貌最為美好,故一直很愛慕她。後來聽說姐姐已亡,心中也悲痛不堪。現在聽尊大將這麼一說,真是又驚又喜,熱淚盈眶。但意大將在此,他又覺如此情狀實乃過分,急中生智地掩飾道:“是,是廣聲音極為響亮。

這一天早上,在小野草庵收到了僧都的來信,信中道:“意大將的使者小君,料想昨夜已來小野草庵訪過?勞體告訴小姐:‘黃大將已向我詢及小姐實情。給小姐接戒,本是我的無上功德,如今反而弄巧成拙,使我惶然難以言表。’我要說的事情尚多,待過了今明兩天,我親自來你處詳述。”妹尼僧不知譜都信中所指何事,吃驚不已,便來到浮舟房中,將信給了她。浮舟一看,臉色倏然轉紅。想到外間人現在已知道她的情況,心中極為苦惱。又想到自己一直向這妹尼憎隱瞞著自己的實情,如今她得知了定然懷恨,因此隻得默而不言。妹尼憎怨恨地向她道:“你就將實情告訴我吧!對我如此隱瞞,真令我難受啊!”妹尼憎至此不知實情,心亂如麻。此時,正好小君來到,叫人傳話說:“我從比睿山而來,帶有增都信件。’難道增都又有信來?妹尼增很是奇怪,自語道:“看了這信,想來便可知道實情了。”於是叫人傳話出去:“請他進來。”瞬間,一個使美大方的童子,身著華麗的衣服,緩緩而來。裏麵送出一個圓坐墊,小君便跪在簾子旁邊,說道:“僧都曾吩咐,不要有人傳言。”妹尼僧隻得從簾子後麵出來。小君便將信呈上,妹尼僧接過去一看,但見封麵上寫著:“修道女公子台升寄自山中。”其下署著僧都姓名。妹尼僧便去將信交給浮舟。浮舟隻得承認,顯得十分尷尬,於是愈往內室退去,更不願與人相見了。妹尼僧對她說道:“你平素是不輕易將內心悲喜外露的,今日卻滿麵愁苦,真令我傷心!”便拆開增都來信,隻見信中寫道:“今天戴大將來此,探詢小姐境況,貧僧已如實詳告。據大將言:‘凡是背棄深恩重愛而側身於田舍人之中出家為尼者,反而會受到佛主譴責。’貧僧聆聽此言十分惶恐,卻又無計可施。勞請小姐不要背棄以前的盟誓,重歸舊好,借以贖清迷戀之罪。出家一日,同樣功德無量。此乃真言,所以你即使還俗,也並非徒勞無益啊!你這段時間出家所修的功德,仍是有效的。來日麵敘。料小君童子有話奉告。”這信中對浮舟與董大將的關係,已說得十分明了,隻是外人全然不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