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句是子(2 / 3)

今上與尼僧三公主兄妹情深,自是倍加關照蒸君,亦甚覺其可憐。素君與諸皇子皆生於六條院,自小親近,因此明石皇後將他視如親子,不曾改變。源氏生前曾歎息道:“我最為遺憾的是,不能看這晚年之子長大成人,實甚痛心啊!”明玉皇後每每念及,便愈加關懷備至。夕霧右大臣亦悉心竭力撫育黛君,勝於自己的親生子。

昔日,桐壺帝尤為寵愛源氏,故源氏“光君”之稱盛傳於世,由此遭眾人妒忌,加之其母勢單力薄,故處境甚艱。幸而源氏精話世事,巧妙圓滑,深藏不露。終於世局動蕩,天下大亂之時平安度險,換而不舍勤修後世。又寬善待人,故得以安然度世。如今這黃君,雖年幼,卻早已揚名於世,且心高誌遠。可見前世宿緣深重,非凡胎俗骨,競若菩薩顯世。然其相貌並非甚優,亦無甚驚歎之處,惟神態優雅無比,令人自慚形穢。其心境深送,又與常人天壤之別。特別那一股體香,竟非世間所有。最為奇怪的是:隻有其稍稍一動,那香氣便隨風飄送,百步之外亦能聞得。但凡高貴若此之人,必精心修飾,竭力裝扮。爭豔競美,以弓世人讚譽。燕君卻並非如此,反因其奇異體香無從隱藏而煩惱厭惡。其衣亦向來不加黛香,但各種名香藏於諸衣櫃中,混同其固有的香氣,便濃得難以描述。甚至那庭前梅花,稍稍與其衣袖接觸,便芬芳無比。春雨沐浴花樹,水滴沾浸人衣服,曆久猶有餘香。秋野中無主的“藤挎”,芬芳難鬱,但一經他接觸,便香消氣散,為另一異香代替。無論何種花,隻要經他采摘,那花香便尤為濃鬱。

匈親王對黃君這奇異的香氣甚為嫉妒。每日專注於配製香料,將衣服素透。春日賞花時,希望衣浸梅香,兀自躲於梅花園。至秋日,他對耶毫無香氣,世人所愛的女郎花,與小牡鹿所視為妻子的帶露昆花,則置之不理。而對那經霜菊花,衰敗蘭草,不值一賞的地榆,隻為含香,即便枯敗不堪,亦愛不釋手。如此煞費苦心,全為一個“香”字。世人遂議論:“這句親王愛香成癌,太過風流了吧。”而昔日源氏在世之時,萬事皆求平淡。

對這親王,蒸君亦時常探訪。每每管弦之會,兩人吹笛技藝各領風騷,難分高下,彼此傾慕又暗自競爭,情趣相投。世人對此亦議論不已。竟稱為“匈兵部卿、意中將”。凡有待嫁之女的高官顯貴,昏欲前來攀親。旬兵部卿親王便從中挑選幾個,打探其品性容貌,然甚為優秀的頗難找得。聞知冷泉院之大公主品貌優越,其母弘徽殿女禦身份高貴,秉性風雅。旬親王遂想:“倘大公主能許配於我,倒甚為美滿呢!”公主身邊的幾個侍女,一有機會,便告之公主詳情,以致他愈發難以忍耐戀慕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