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句是子
光源氏逝世,其光輝幾乎無人承繼,盡管他子孫眾多。若將退位的冷泉院算在其中,又未免有所褻汙今上所生三皇子與黛君,同在六條院長大,二人相貌各有千秋,均氣度不凡,堪稱美男子。但若較之源氏,卻遜色不少。與尋常人相比,自是迥然不同。無k高貴,優雅端莊,世人無不頂禮膜拜,其聲譽竟盛於源氏當年,聲勢愈發不可比及。三皇子仍居於紫夫人故居二條院,因其由紫夫人悉心撫育長大。大皇子為太子,尤為高貴,皇上及明石皇後自是關注有餘。然對三皇子,卻最為寵愛,希望他留居宮中。無奈三皇子眷戀舊居,不願離開。三皇子行過冠禮後,人稱兵部卿親王。大公主居於紫夫人六條院故居東南院的東殿,其室內擺設修飾一襲舊例,可見她對已故外祖母念念不忘。二皇子娶了夕霧右大臣二女公子為妻,居於梅壺院,常離宮至六條院東南院的正殿休息。此二是子為候補太子,德高望重,名領世間。夕霧右大臣諸女中,大女公子已為太子妃,位尊無上。明石是後曾表示按次配對,世人亦這般料想。然旬皇子認為男女婚嫁,若非真心愛戀,終不妥當。夕霧右大臣亦想:“不必如此吧?”故不願三女公子配與三皇子。但若三星子前來求婚,也無話可說。其六個女兒,為略富美名而又恃才傲物的諸親王公卿所仰慕。
話說源氏逝世之後,諸夫人皆悲悲切切退出六條院,各自遷於預定住處。花鼓裏夫人遷入二條院東院,此為源氏分與她的遺產。朱雀院所分的三條宮邸,為尼增三公主居所。明石皇後則常居宮中。至此,六條院內人口頓減,甚是冷清。夕霧右大臣頗有感觸:“據我所知,從古至今,主人生前悉心竭慮所造之宏偉宅院,一旦離世,即棄而荒廢。人生如此滄桑,實甚慘不忍睹!有生之年,我定當恢複六條院舊貌,務使門庭若市。”遂將一條院落葉公主請入六條院,居於花散裏故居東北院。如此安排之後,便隔日輪流住宿於六條院與三條院,每處十五日。雲居雁與落葉公主亦就平分秋色,相安無事。
昔日源氏所造二條院,精美無比。六條院為後來所造,更為富麗堂皇,世稱瓊樓玉宇。如今看來,諸院落皆為明石夫人子孫建造。明石皇後悉心照護眾皇子皇孫。夕霧右大臣亦竭誠奉養父親諸位夫人,一律遵循父親生前舊製,視若親母。但夕霧仍不無遺憾:“倘紫夫人猶在,我當終生們奉!可她卻就此離去,未曾看到我的心意。好不遺憾啊!”念及此事,便惋歎不已。
但凡世事,皆如燈滅一般。每一舉動,無不使人萬念俱灰,平添愁怨。舉世仰慕的源氏,亦無例外。源氏之死,六條院內自是無限傷悲。諸夭人及皇子、皇女更難以言述。風姿優美的紫夫人也已深深印在人們心中。此後,無不萬般想念。正如春花盛期短,聲價更增高一般。
秦君由三公主所生,源氏曾托付於冷泉院,冷泉院便尤為關心黃君。無親生子女的秋好皇後甚是孤寂,故對餐君亦由衷喜愛,惟望老來有靠。蒸君子冷泉院中行過冠禮。十四歲就當了侍從,秋天升任右近中將。不久接連升官,冷泉上皇禦賜晉爵四位,身份倍增。又賜居禦殿近旁的房室,並親自指揮布置裝飾。一應侍女、童女及仆從,皆品貌優秀。種種排場,其豪華竟勝於皇女居處。凡冷泉院和皇後身邊容貌端莊的傳女,亦極力調與蒸君。已故太政大臣之女弘徽殿女禦惟生一皇女,冷泉院寵愛萬分。然對黛君的優遇,毫不遜於此皇女。皇後更是寵愛有加,竟奉為上賓,百般優待。務望他舒適安閑,留戀這冷泉院。外人對此,實覺甚為過分。如今,袁君之母三公主潛心修佛,每月定時念佛,每年舉行兩次法華八講。逢遇時節,便舉辦各種法事,以此度送沉寂的歲月。黛君覺母親甚為可憐,非常思念,亦時常省親三條院,倒反若父母一般庇護三公主。但冷泉院和今上常召喚他。皇太子及其諸弟也與他親密無間,以致少有閑暇,心中十分痛苦,恨不能身分為二。幼時隱約聞知出生之事,長大後亦懷疑不已,卻無從深知,甚是煩躁。倘含糊其詞於母親麵前,她必痛心疾首,於己亦不安。惟憂慮不止:“到底是何緣故嗬?令我糊塗於世。我若有善巧太子自釋疑慮的悟力,才好呢?他常冥思苦想,有時竟毫無知覺,喃喃自語。曾賦詩道:“此身堪悲苦,親去無影蹤。獨自抱疑慮,有誰可相詢?”目是無人能答。因此常胡思亂想,獨自傷心,如患病一般痛楚異常,反複尋思:“母親當年花容月貌,為何毅然改扮尼裝,遁入空門呢?難道真若幼時所聞:遭意外而憤世出家麼?這等大事,竟無一絲消息?定有隱衷而無人告訴我吧。”又想:“女人修佛有五障,且悟力薄弱,要深曉佛道往生極樂,恐非易事。母親雖朝夕潛心修行,實亦未必如願呢。我須得助其遂誌,免卻後世煩惱。”又推想那已逝之人,想必亦是畏罪含恨而死的吧。惟願有生之年能與生父相識,於冠禮亦無心舉行了。然又無法違背常規。行冠之後,更為世人稱道,聲名顯赫了。但他推沉思默想,毫不在意於世事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