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已值深夜,製服恐怖分子的行動計劃已經醞釀成熟。臨時指揮中心在旅遊車四周架起多盞高瓦強光照明燈。幾名阿爾法小隊隊員攜帶武器和特種作戰裝備從一輛車上跳出來。他們利用高低起伏的建築物陰影和強光造成的視覺盲點,接近離旅遊車最近的隱蔽地點,開始為突擊做最後的裝備。
淩晨2點45分時,攻擊命令下達。兩名化裝成莫斯科銀行員工的阿爾法小組特工,攜帶最後一筆贖金來到旅遊車門前。當兩名特工與站在車門裏的恐怖分子交涉贖金交付的方式時,幾名全副武裝的阿爾法小組的突擊隊員迅速而隱蔽地躍到旅遊車尾部。蒙麵人堅持要送款的阿爾法小組特工將錢送到車上,並命令司機打開車門。就在車門剛剛開啟的一刹那,一名特工迅速向站在車門口準備接錢的恐怖分子投擲了一枚特製的強光強震手榴彈(這是一種非殺傷性武器,爆炸的瞬間會產生定向衝擊波和強烈的閃光,使目標在短時間內失去反抗能力,卻不會對人體造成致命的傷害)。隨著閃光和爆炸,蒙麵人倒下了。隱藏在車後和四周的阿爾法小組突擊隊員迅速衝進了車內。同時,一輛無篷卡車從黑暗中高速駛來,車上幾名阿爾法小組成員把旅遊車左側的車窗玻璃砸碎。倒下的蒙麵人開了數槍,但都未擊中人,突擊隊員將其擊斃。與此同時,卡車上的突擊隊員已通過車窗把韓國人質全部救出。整個過程總共隻用了45秒鍾,無一人質傷亡。
(2)礦水城行動
1988年12月l日,蘇聯北高加索地區的奧爾忠尼啟則市,遭遇到了來自西伯利亞寒流的襲擊,天上飄著鵝毛大雪,天氣異常寒冷。這天,24歲的小學女教帥葉菲莫娃帶著31名學生,前往當地印刷廠參觀。參觀結束後,師生們走到印刷廠大門口,正當他們看著漫天的飛雪而一籌莫展時,停在印刷廠門口的一輛墨綠色大客車上走下了一個男子,他介紹說自己是印刷廠的司機,是廠領導派他來送孩子們回學校。
聽他這麼一說,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登上了大客車,等女教師葉菲莫娃最後一個踏上汽車時,車門隨即被關上。正當師生們慶幸自己的運氣時,大客車後座上卻突然冒出了3個青年男子,他們迅速拉上了所有的窗簾,又從座位下麵拿出幾個滿裝汽油的油桶,並打開了桶蓋,頓時,一股濃烈的汽油味道彌散到了整個車廂。隨後,一名叫維佳的恐怖分子頭目掏出了打火機,做出欲點燃狀,然後惡狠狠地威脅孩子們說:“你們現在成了人質了!要乖乖與我合作,否則我將點燃汽油,把你們統統都燒死。”年幼的孩子們哪見過這等場麵,頓時嚇得哇哇大哭,就連唯一的女教師也被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得目瞪口呆,沒有了絲毫主意。
當天下午4點25分,北奧塞梯自治共和國內務部副部長巴塔洛夫上校終於得知了這一劫持人質的事件,他迅速趕往現場。這時,恐怖分子向巴塔洛夫提出,要求政府迅速為他們提供毒品、外彙和一架配備機組人員的大型運輸機,準備飛往以色列,並要求把其同夥克利沃諾索夫從監獄釋放出來。恐怖分子最後威脅稱,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及時滿足,他們將燒毀汽車,殺死人質。
很快,前蘇聯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也接到了這一消息,他立即召開緊急應對會議,並當場責令克格勃、內務部、外交部及民航等部門集合精幹人員迅速組成營救指揮中心。很快,由克格勃副主席波諾馬廖夫擔任總指揮的營救中心組建起來了,並製訂了代號為“霹靂”的營救計劃。而蘇聯著名反恐特種部隊阿爾法小組也進入緊急集結待命狀態,準備隨時展開武裝營救。
蘇聯作為當時的超級大國,一向強勢,對於恐怖分子更是如此。隻是這次情況有些特殊,因為人質大都是年幼無知的孩子,因此,如果采取武力措施的話,很有可能會傷及人質。然而,特種部隊官員謝裏耶夫卻對自己的部隊有足夠的自信,在他的一再堅持下,總書記最終同意了采用武力方案。隻是,此時形勢突然出現了變故,原來恐怖分子為了以防萬一,居然喪心病狂地將汽油全部潑灑在車廂內,這樣一旦營救人員開槍,就會引起爆炸。
為了絕對保證人質安全,行動總指揮波諾馬廖夫將軍決定先答應恐怖分子的要求,以保證人質安全。很快,蘇聯內務部就準備好200萬美金的現鈔,民航部門也準備好了飛機。12月2日清晨,仍處於黑暗中的天空不時有雪花飄過,那輛載著女教師和31名孩子的墨綠色大客車開到了礦水城機場。特種部隊指揮官謝裏耶夫被安排前往與恐怖分子交涉,他攜帶200萬美元現金進入了墨綠色客車,與此同時,一架伊爾-76運輸機也降落在機場跑道上。看到降落的飛機,恐怖分子降低了警惕,謝裏耶夫和他們交涉到:“你們要求的東西,現金、武器、飛機都可以提供,我們隻有一個條件,釋放所有的人質。”恐怖分子看到條件被滿足,於是開始放人,然而,最後狡猾的恐怖分子還是留下了女教師和10名學生作為人質,隨後便往運輸機上轉移。
恐怖分子登機後,不但將飛機裏外搜查了個遍,而且還為被搜身後的機組人員帶上了手銬。最後,在謝裏耶夫提出用自己交換剩下人質的情況下,恐怖分子終於同意將剩下的人質全部釋放,在飛機即將起飛時,恐怖分子見目的已經達到,便將謝裏耶夫也趕下了飛機。
12點25分,由劫持者控製的伊爾-76型飛機騰空而起,向以色列方向飛去,隻是恐怖分子做夢也想不到的是,運輸機8名機組成員中有5人居然是阿爾法小組的特戰隊員。
飛機剛一升空,前蘇聯外交部便立即與以色列當局取得了聯係,希望他們給予協助,配合特戰隊員將恐怖分子逮捕,再引渡給蘇方。蘇聯的請求引起了以色列政府的高度重視,以色列國防部長拉賓親自坐鎮指揮,而經驗豐富的反恐專家、武裝部隊參謀長沙龍更是親赴現場協調。12月2日15點47分,飛入以色列境內的前蘇聯伊爾-76型飛機,在以色列空軍一架戰鬥機引導下,在距候機大樓5千米的軍用跑道上降落。沒等飛機停穩,以色列軍警及特種部隊士兵就衝了上去,將飛機團團圍住,一架擔任警戒的直升機則在天空中盤旋。
此時,恐怖分子頭目維佳正待走下飛機,然而當他通過艙門看見飛機已被以色列武裝人員團團包圍,心裏頓時咯噔一聲。但他很快鎮靜下來並掏出手槍準備負隅頑抗,卻未想到,身手非凡的阿爾法特戰隊員已經打開了手銬,說時遲那時快,偽裝成機組成員的阿爾法隊員們迅速掏出藏在腰帶夾層內的匕首。“不許動!”維佳身後傳來一聲暴喝,維佳回頭一看,一把明晃晃的尖刀已經頂住了他的脖子。隨後,阿爾法隊員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淨利索地擒住了維佳的3名同夥。看著一臉震驚及不可思議的恐怖分子,特戰隊員指了指自己的腰帶。原來,特種部隊隊員腰帶的夾層裏藏有尖刀和開鎖工具。恐怖分子隨即被押上警車。
當天傍晚,4名恐怖分子被押上飛機,飛回蘇聯。就這樣,這場曆時60個小時的恐怖劫機事件,在蘇聯政府的周密策劃及展示出的非凡魄力與大國氣度下,在藝高膽大、身手非凡的阿爾法特戰隊員的果斷行動下,最終沒有浪費一槍一彈,沒傷一兵一卒,而得以成功化解。
(3)巴士行動
2001年7月31日,在俄羅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又發生了一起巴士被劫持事件。早晨7時,一輛巴士被劫持,車上40人被扣為人質,劫匪手中除有機關槍外,還有炸彈以及TNT高能炸藥。在劫匪威逼下,巴士轉變方向,開往附近的礦水城機場。機場迅速被警方包圍,警察與劫匪開始處於對峙狀態。劫匪提出條件:釋放1994年被抓的5名恐怖分子,並要求提供武器和一架直升機。俄聯邦安全局立即成立解救人質指揮部,在規勸下劫匪釋放了一些婦女和兒童,但對所提條件則始終不鬆口。下午5時40分,劫匪開始鋌而走險,擊中一名乘客並扔出車外,聲稱如果在晚9時前不滿足要求,將殺死所有人質。
談判陷入僵局,晚上8時左右,緊急調來的阿爾法別動隊開始行動,震蕩炸彈投向巴士尾部,煙霧隨即籠罩整個車廂,狙擊手擊斃一名劫匪,然後數名特種兵迅速衝進大巴,在30秒內結束戰鬥,人質無一傷亡。事後,俄總統普京發表講話,高度評價阿爾法別動隊的行動,向全體戰鬥人員表示感謝。
(4)文化宮行動
2002年10月23日晚9時,四五十名車臣非法武裝分子闖入莫斯科東南區軸承廠文化宮,將在那裏看音樂劇的700多名觀眾、100多名演員及文化宮工作人員扣為人質。他們此次行動的目的是逼迫俄羅斯聯邦當局停止在車臣的軍事行動,並從車臣撤軍。這次事件是車臣非法武裝一手策劃的,是一次精心組織、內外呼應的恐怖活動。綁匪攜帶了大量爆炸物,混雜在人質中間,隨時準備炸掉整個劇院。
危機發生後,俄羅斯政府立即成立應急指揮中心,與綁匪進行談判,但毫無進展。在談判的同時,武力營救的準備也在緊急進行。根據俄羅斯總統普京於事發當天製定的“絕不妥協、談判和動武兩手準各、立足武力營救”方針,應急指揮中心開始根據各種可能情況擬訂多種作戰預案,籌劃武力營救實施準備工作。參加突出行動的部隊,即“阿爾法”、“信號旗”和內衛部隊也馬上到位,其中以“阿爾法”為主,“信號旗”負責支援突擊,內衛隊則負責支援突擊隊的任務。
武力營救首先要進行周密的偵察。一是通過偵聽綁匪電話、技術測向定位等各種手段查明劇院內的情況;二是潛伏偵察,阿爾法小組隊員通過地下道潛入劇院下麵,在一些部位安裝了攝像頭;三是在人質與親屬通話時,偵察人員接過電話,詢問劇院內的情況。此外,進入劇院談判、治療、送食物的人員也可以提供一些信息。指揮中心通過上述手段基本判明了恐怖分子的具體位置、所攜帶武器種類、爆炸物性能,並根據劇院的建築結構繪製了作戰詳圖。
其次,指揮小心製定了詳細的作戰預案,並組織參戰部隊反複進行針對性演練;一是明確分工。各參戰部隊被分阻成狙擊、潛伏、突擊、排爆、支援等若幹小組,各小組任務明確,既獨立行動,又相互支援。二是重點演練多路向心突擊,阿爾法小組提前潛入劇院隱蔽,一旦接到攻擊命令立即從內部攻擊;內務部特戰部隊埋伏在劇院各處通道和主要出入口,突擊時使用高爆炸藥炸開門窗和牆壁,從多個方向向劇院迅猛突擊;莫斯科市特警部隊則待劇院內部戰鬥打響後從正麵突擊,合力殲敵。三是輕重裝備搭配。為防止人員在行動中遭到襲擊,俄將裝甲輸送車等重裝備部署在劇院正麵,一旦行動開始,增援人員立即在裝甲車掩護下迅速接近目標。
最後是確定突擊行動的戰法。在製訂營救計劃時,最讓指揮和參謀人員頭痛的就是如何防止恐怖分子引爆炸彈。事後查明,綁匪們攜帶有130千克的爆炸物,包括兩枚152毫米口徑榴彈炮炮彈、18枚手雷、80餘件其他炸彈。18名女綁匪攜帶著這些爆炸物,均勻地分布在人質之間,隨時準備與人質同歸於盡。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作戰方法無法保證在綁匪引爆炸彈之前就將其全部消滅。指揮中心遂決定打破常規,采用特殊戰去製敵。
26日5時30分,挾持了劇院三天兩夜的車臣叛軍在談判失敗後,開始發怒,槍殺人質。應急指揮中心發出攻擊命令,預先埋伏在地下通道、樓頂、兩側和正麵的突擊隊員從五個方向衝進劇院,向綁匪發起迅猛攻擊。衝在最前麵的突擊隊員向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接連投擲昏迷氣體手榴彈,緊接著,戴著防毒麵具的突擊隊員快步衝進劇院大廳,衝著綁匪一通掃射,或者直接抵近射擊那些昏迷的綁匪,絕大多數綁匪都是當場被擊斃。然後,突擊隊員卸下了綁匪身上綁著的炸藥。守衛大門的匪徒來不及反應就被打倒在地,幾個守在走廊裏放哨的綁匪,向從正麵進攻的俄軍投擲手榴彈,並向從裏麵跑出來的人質開火,但被特種兵迅猛準確的火力殲滅。還有幾個綁匪聞聲朝特種兵跑過來,可是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有任何動作,就被擊斃。
擊斃匪首巴拉耶夫的戰鬥尤其精彩。匪首巴拉耶夫是具有豐富恐怖活動經驗的亡命之徒,因而,擊斃匪首也是營救行動成敗的關鍵之一。鑒於匪首指揮部設在劇院二樓,指揮中心在劇院牆外專門埋伏了負責殲滅匪首的一個突擊組。當戰鬥打響時,正在飲酒作樂的巴拉耶夫及其同夥還未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即被破窗、破牆突入的特戰隊員以迅猛、準確的火力擊斃,使綁匪陷入混亂,未能及時組織有效抵抗。
經過40分鍾的激戰,特種部隊一舉擊斃了50名綁匪,俘虜3人,解救了750名人質,成功地防止了大爆炸的發生。在此次行動中,特種部隊無人犧牲。
莫斯科人質危機成功解決後,俄軍抓住有利時機,在北高加索,特別是車臣地區發起了代號為“高加索”的大規模反恐行動,對匪患較重的幾個地區實施重點清剿。在未來充滿危機的戰場上,這支精銳特種部隊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