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常勝將軍”——阿爾法別動隊(2 / 3)

此外,對於特種作戰部隊隊員來說,野外生存訓練也必不可少。生存訓練主要包括適應性訓練、求生訓練、自救和防病訓練及素質訓練。特種作戰部隊執行特殊的作戰任務,大多數情況下是在敵後作戰或孤軍奮戰,不能得到自己人的連續支援,並在極度缺少食品的環境中完成任務的。在生存訓練中,受訓練的隊員經常被置於深山老林、荒原大漠之中,暴露於烈日酷暑、冰天雪地之下,以鍛煉其在斷水斷糧、孤立無援的環境中,利用當地資源生存的能力。

隊員要掌握的生存技能包括:熟悉獸、鳥、蟲等的捕捉和野外烹調方法,能夠辨別食用植物、藥用植物、有毒植物,懂得飲水淨水法、取火要領,以及使用帳篷或就地取材構築防水、保溫、防蟲設施的方法。在惡劣的環境中作戰,經常會有人員傷亡和疾病發生。因此,特種作戰部隊隊員生存訓練的內容還包括外傷、骨折的簡單治療,發燒、中暑、中毒、凍傷的緊急處置,對溺水者如何進行人工呼吸,以及在惡劣條件下運送傷病員的方法等。同時,生存訓練更能使特種作戰隊員培養出堅強的毅力和自製能力。

(3)心理訓練

一名合格的士兵不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特種作戰隊員。一名合格的士兵與一名合格的特種兵之間的差異,首先是心理特征上的差異,而心理差異反過來又影響其他方麵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對特種作戰部隊隊員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心理訓練極為重要。這一切的訓練,目的除了幫助每一位成員具備基本的戰鬥素質外,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宗旨,這就是培養小組成員為他人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

特種作戰部隊的官兵通常是以單兵、小組或小部隊的形式獨立作戰。由於任務特殊,環境艱苦,危險性高,作戰中隊員們經常遇到難以預料的困難和複雜的局麵。因此,具有臨危不懼、處亂不驚的心理素質,是完成任務的重要保證。同時,在訓練中,“阿爾法”部隊還刻意培養每—位成員獨立行動的能力,這就是“阿爾法”部隊的基本原則之一,即每一個成員都能夠以必要的方式去獨立完成所受領的艱巨任務。

訓練的方法之一便是讓隊員在十分險惡的環境中完成任務,克服恐懼心理。“阿爾法”部隊每月都要對其成員進行一次檢查,對他們的能力狀況做出客觀評價。如果未能達到訓練要求,則難以逃脫被除名的厄運。當然,對於每一位入選者來說,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他們全都明白自己肩負的重擔,以及每一滴汗水與未來流血犧牲的聯係。另外,別動隊的每名隊員都要學習犯罪心理學,實施談判和心理戰方麵的訓練。

(4)特種技能訓練

“阿爾法”特種部隊突擊隊員還要掌握各種輕武器和冷兵器的使用方法。每個突擊隊員都必須學會駕駛汽車、裝甲運輸車、步兵戰車,還要學會跳傘、格鬥、暗殺、破壞、生存、偵察、攀登、救護、審訊、隱蔽等技能。每個突擊隊員還要具備攜帶輕兵器在水下執行作戰任務的本領。經過長期的嚴格訓練,“阿爾法”特種部隊突擊隊員都成為技能超群的職業軍人。同時,“阿爾法”隊員不僅要熟練掌握己方的武器裝備性能及使用,還要了解敵方武器裝備的性能及使用,以備在行動中可以取敵用為己所用。

此外,合成訓練也是“阿爾法”隊員訓練的科目之一。特種作戰部隊的作戰小組是執行任務的基本單位。作戰小組的組成主要是考慮非常規作戰任務的需要,一般將作戰、情報、武器、工程、醫療及通信等專業人員編在一起,以便作戰中相互協調、相互支援、相互補充。要在作戰中充分發揮整體威力,需要進行艱苦的分組合成訓練。這要求特種部隊作戰隊員在作戰中至少要能承擔兩項以上的任務。因此,隊員不僅要熟悉自己的專業,而且要進行交叉訓練,以便作戰中有人員傷亡時,能夠相互替補,繼續完成任務。特種作戰部隊作戰小組的組成非常靈活,主要根據任務而定,這也要求特種部隊作戰隊員要掌握廣泛的知識和技能。

(5)反劫機訓練

最典型、最知名與最早被定位的恐怖行動,當推20世紀70年代的劫機潮。為了有效扼製這股歪風,一批被精挑細選的軍中精英,成為各國特種部隊的先驅,反劫機則是他們的第一個任務要求與訓練科目。與此之後針對公車、地鐵、教室、辦公大樓、立體建築、特殊建築的各種新式恐怖行動紛紛出現,特種部隊的訓練課程也相對增添了相關的訓練項目與進度。由於長年累月地以恐怖分子的思維與作業模式進行反恐怖訓練,許多反恐怖小組的隊長或指導教官本身反而成了極度危險的恐怖專家,他們進而設計出了許多連恐怖分子都想不到,或做不到的項目來訓練手下的特種部隊成員。假若這些特種部隊成員有朝一日成為恐怖分子,那非得老長官出馬不可了。

一般來講,“阿爾法”隊員應了解俄羅斯所有型號民用飛機的主要情況,包括飛機座艙內的座位數量、布局、各種設施的配備情況,更要了解飛機的整體結構,以便找到進行突擊的進入點,保證在最大限度減少或避免己方突擊隊員和人質傷亡的情況下,擊斃或生俘劫機者。當然,外國製造的飛機也在了解之列,以便在各種情況下也能采取突擊行動,解救人質。在“阿爾法”部隊的訓練科目中,有一項便是飛機的駕駛技術,要求所有隊員了解飛機的駕駛原理和實際操作,以便在實施空中突擊或恐怖分子在空中槍殺飛行員的情況下,能夠操縱飛機,最後安全著陸。

除需要掌握突擊所需的技術外,“阿爾法”隊員還要學會相應的戰術和技巧,包括學會心理戰技術,盡量采取說服的方法,使恐怖分子放下手中的武器。

一般來講,在進行機場內的機上人質解救過程中,首先是由地勤人員給予電源、食物、飲水及相關支持,實施拖延戰術不給予油料,並在此時間內進行政治作業,期以和平方式解決。倘若無法和平解決,則一般建議在落地後72小時至96小時之間采取行動。選擇此時段的理由是:若時間太短,恐怖分子的體力與注意力仍處於集中狀態,強行攻入則可能會對機上人質和進攻的隊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若是時間太長,恐怖分子則可能因暴躁,或精神無法集中而做出非理性行為(例如屠殺人質)。而正確的攻擊時間則由特種部隊指揮官決定。

一般在與劫機者談判的過程中,指揮官與心理專家都會根據交談內容來判定機上恐怖分子的精神狀態。有許多恐怖分子為了保證行動時其手下成員的精神維持在亢奮狀態,經常會發給興奮劑供其服用,以撐過劫機期間連續數日的龐大壓力。但服用興奮劑(不論是哪一種)會有一個後遺症的問題,那就是當藥效過了之後,精神會變得相當的差,注意力與判斷力都會隨之降低,就算及時再服用雙倍的興奮劑通常也不會再產生作用。而藥效的開始與退卻的時間都可由其語氣、用字遣詞與音調高低判斷出來,若是判定其藥效開始退卻,而政治手段仍無法解決,當局高層亦授權指揮官見機行事時,指揮官便需決定是否下令開始行動了,因為最佳的時機便是此刻。

為了在反劫機的作業中能表現得正常與良好,大部分的特種部隊作戰人員都必須學習機務與地勤人員的相關技術與知識,以便在恐怖分子要求飲食、航空燃油與發電機車、登機梯車等地麵支持時,能完美地假扮工作人員直接了解機上情況與伺機反應,而這些知識則能更進一步地幫助特種部隊隊員了解整個現場的運作情勢,並彙報實際情勢供指揮官做出最佳的評估與判斷。在過去的20年間,各國發生了各種理由與狀況的劫機,這些劫機事件確實讓各國的反劫機部隊多了許多案例與經驗。頂尖的特種部隊隊員或許會謙虛地否認個人的戰績,但他們大都有能力搞定八成以上的武裝劫機事件,而將整個事件的衝突與傷亡降至最低。保護人質的性命永遠是反劫機小組的第一任務,其次才是製服劫機者,控製局麵。隊員們要在和平的日子裏繼續無休止的訓練,他們希望永遠不要正式出擊,但同時又做好所有的準備,隨時準備給予劫機者致命的一擊。

3、武器裝備

由於其作戰需要,“阿爾法”部隊使用的武器非常複雜而多樣化。槍械類主要有:AKS-74U短突擊步槍,AK-74M突擊步槍,馬卡洛夫手槍,斯捷契金APS衝鋒手槍,SV-98狙擊步槍,VSS微聲狙擊步槍,OTS-02衝鋒槍,GP-30榴彈發射器等。另外根據其需要,還有很多特型武器可以使用,是針對其作戰需求特別設計的。另外阿爾法特種部隊配備有俄羅斯生產的米-8M直升機(國內編號米-171),另外還配屬了一架圖-154客機作為該部隊的行動指揮機。

“阿爾法”的成員都配備有馬卡洛夫式手槍、微型衝鋒槍、多用匕首等全套特種作戰裝具。為有效地控製各種局麵,“阿爾法”還配備了各種特殊的反恐怖兵器,如特製的手榴彈和特種殺傷武器等。

另外,為了保證各種反恐怖戰鬥任務的完成,“阿爾法”的成員在專業上也進行了全麵的分工:百發百中的狙擊手、翻江倒海的戰鬥蛙人、膽大心細的爆破專家、迅速敏捷的無線電報務員等等。為隨時應付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阿爾法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配有一部通訊設備,從最初的對講機,到今日的移動電話。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從收到作戰命令到裝備齊全,直至登機出發,最多隻需要1個半小時到2小時。前不久,“阿爾法”別動隊還配發了一種叫做“佩爾森”的電子按鈕,它可用以對恐怖分子的遙控爆炸裝置實施幹擾,從而使之失靈。此外,為配合特種部隊的行動,還有可能配備其他武器裝備和交通運輸工具,入汽車、坦克、裝甲運兵車、步兵戰車、直升機、快艇等。數十年如一日,“阿爾法”時刻都處於整裝待發的戰鬥值勤狀態。

“阿爾法”部隊的武器多種多樣,而這些年輕人都可以出色地掌握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並在各種狀態下進行快速準確的射擊,奔跑中、跳躍中、下墜之中……在攻擊中,他們相互進行火力支援,而且達成常人難以想象的默契和相互協同行動。也許,這一點,正是他們經過多年的心理訓練的結果,即將自己融合在集體之中。

阿爾法別動隊首次執行任務是在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裝置,潛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要求美方外交人員護送他離境,否則就要引爆炸彈同歸於盡。阿爾法小組奉命出擊,迅速製服了恐怖分子,而且沒有發生任何傷亡。首次行動就幹脆利落地完成了任務,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12月27日,在蘇聯在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阿爾法第一次被派往前線戰場,參加強攻阿明總理府的戰鬥。進入80年代後,隨著反恐任務的加重,阿爾法的隊伍逐步擴大。1981-1986年間,蘇聯發生了3起重大恐怖主義事件。但由於阿爾法的果斷行動,恐怖分子無一次得逞。

1981年,在薩拉普爾市,阿爾法製服了3名攜帶衝鋒槍將25名中學生扣為人質的恐怖分子,在整個戰鬥中,孩子們沒有一人受到傷害。1983年,在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圖-154客機,將57名旅客扣為人質。阿爾法適時采取行動,再次在毫無傷亡的情況下解救了全部人質。3年後,在西伯利亞的烏法市,阿爾法又采取了一次類似的行動,將兩名恐怖分子一個擊斃、一個擊傷,而自己毫發未損。

?近年來,中亞地區及俄羅斯境內恐怖活動十分猖獗。僅近三四年來俄羅斯就爆發了十幾起嚴重的劫機、暗殺、爆炸、綁架等恐怖事件。“阿爾法”別動隊頻頻出擊,高奏凱歌。相信在今後幾年內“反恐怖利”“阿爾法”還會在其戰功簿上再譜續曲,為打擊令世人唾棄的恐怖活動做出新的貢獻。

4、經典戰例

(1)紅場行動

1995午10月14日,一個蒙麵人在莫斯科紅場持槍劫持了一輛載滿韓國遊客的旅遊車,隨即提出了釋放人質的條件:一是要莫斯科市政府立即拿出3000萬美元贖金,二是保證他到莫斯科一號國際機場安全出境,否則,他將炸毀汽車,殺死所有人質。

莫斯科市政府官員、市警察局和聯邦安全局迅速成立了解救人質臨時指揮中心,對被劫客車實施嚴密封鎖、監視和控製,並選派阿爾法小組軍官與蒙麵人談判,對其展開心理攻勢,製止可能出現的極端舉動。

為了穩住劫持者,不使其濫殺無辜,臨時指揮中心開始籌集蒙麵人索要的贖金。同時,派談判小組登車與劫持者交涉,要求釋放部分人質,此外,以時間有限為由要求劫持者降低贖金,允許分次付款。經過艱難交涉,蒙麵人答應將贖金降到100萬美元,並同意在第一筆贖金送來後,釋放車上所有婦女

偽裝成銀行職工的特工上車交付第一批贖金——47萬美元後,蒙麵人釋放了車上所有婦女和老人。隨後特工們又送來了第二筆贖金。接到這筆錢後,蒙麵人基本相信了談判的許諾,以為剩餘的錢很快就可以拿到手,因此,又釋放了其他大部分的人質,車裏隻剩下最後5名韓國旅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