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器具在之後被正式列入醫療輔助康複用品,所以直到現在很多包裝上還打著健慰器的字樣,生產和銷售都要接受國家藥監局審批和管理,直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03年8月28日發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仿真式性輔助器具不作為醫療器械管理的通知》。
這一天,對中國的情趣用品行業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被認為是現代中國情趣用品行業的生日一一性器具終於不需要再打著醫療和健康的幌子,而僅僅是純粹的夫妻快樂之物。
中國的第一家性保健品店開在北京,時間是1993年年初,老板是文經風。
那年文經風35歲,離他從國家機關辭職"下海"已經整整七年。因為在一部法國電影裏看到一家"sexshop"(性商店)的招牌,便決定嚐這個螃蟹。在被罵了N次"流氓"、"神經病"後,他終於租到店麵,開業後一直到第16天,文經風才等來了第一筆生意——9塊6毛錢的避孕套一盒。北京的一家報紙,派了個女實習生前來采訪,幾天後,這家報紙的夾縫中出現了一條豆腐塊大的新聞,短短二十幾個字,標題是《中國第一家性商店開業》。
這條豆腐塊大的消息,卻引來了一場世界範圍的"媒體轟炸"。幾乎所有國內外的大牌媒體一一CNN、《紐約時報》、法新社、中央電視台……都接踵而至。媒體都把這家"性用品店"的開張,解讀為"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一種標誌"。
我與性用品行業的第一次神會,就是在報紙上看到了這一輪關於性用品店的報道,那時候,我還在天津讀大學。
很多同時代的中國人,也該在那輪關於性用品店的波濤洶湧的報道中,第一次知道了性用品,甚至第一次接觸到關於性用品的觀念。
可惜當時中國還沒有風險投資公司,甚至連這個名詞也還沒聽過,否則文經風當時該會被很多投資經理追著投資吧。
媒體這輪的熱炒,讓性保健品店在一年之內遍及中國大地,開啟了性保健品行業的黃金十年。
遺憾的是,十年的黃金期,讓性保健品零售行業因為安逸而失去了進取,甚至可以說,除了產品的更新換代,性保健品店行業無論從規模還是店鋪外觀還是經營理念,都沒出現過質的提高,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現在。這是一個遺憾,也是一個怪現象,因為通常任何一個行業經曆了15年的發展後,早應該已經升級了好幾代。
大約在2003年前後,性保健品店過了贏利的頂峰,到現在,雖然商品的利潤率還處於暴利時代,但因為單店的營業額不高,攤除了房租和人工,絕大多數單店贏利僅能是店主個人糊口而己,已經算是微利行業了。
雖然性保健品店主要的利潤來源是壯陽產品,但因為畢竟涉及到性器具,可以被視為情趣用品行業的前身,所以我將這段列入情趣用品發展史。
領性器具製造風氣之先的任校長,並沒有成為性器具製造業最終的王者,在最近五年裏,中國性器具製造行業規模第一的位置,被一個叫吳偉的溫州人牢牢占據著。
2003年,美國《時代》周刊報道了溫州老板吳偉。吳偉家族被國外媒體稱作"中國的性玩具大亨"。從1993年開始,曆經十年,該公司的性玩具用品已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其產品90%出口,2004年銷售額 達到1200萬美元。
而吳偉和王校長一樣,也在最初走過了一條"淫具"之路一一1994年底,吳偉的公司終於拿到中國第一張由國家藥監局簽發的批準文號、生產許可證和市場銷售許可證。可剛剛生產,就差點被拉下馬。溫州公安局接到舉報說轄區有人做"淫具",馬上派警察沒收了產品,查封了機器。"壓力很大,輕則封廠,重則坐牢。"吳偉如此講述當時情景。最後吳偉通過省公安廳把批文送到國家公安部,公安部研究後得出結論:如果沒有批文,就按規定辦。但你們已有藥監局的批文,我們不再過問。
創業之初,"那時很簡陋,家庭作坊式的,品種樣式很少。"吳偉說。
這條路並不順利,吳偉在虧損或微利的狀態下堅持了六年,終於在2000年迎來了大的轉機,並最終成為中國市場的王者。
之後陸續有生產企業崛起,中國的性玩具製造行業,目前在世界上已經舉足輕重。
此時的中國,市場上的性玩具已經有了眾多的款式和功能,製造工藝上也早已不再簡陋而是大大躍進了一步;產品已經不再局限於自慰用途,而是更多開始向情趣方向發展。
國內情趣用品市場的一個新興的趨勢是,日本、歐洲、美國等國的情趣用品領先企業,開始在近兩年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也許三兩年後,中國的情趣用品市場,會和當年的家電市場一樣,成為國內和國外巨頭生產企業的角力場,而對於這個行業內的企業和銷售者,這都是一件幸事。因為,更大競爭對手的進入,會催生這個行業更快地成熟,會催生產品更快速度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