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3)

此時,島村芳雄開始按部就班地采取他的行動。他拿購貨收據前去訂貨客戶處訴說:“到現在為止,我是一毛錢也沒有賺你們的。但是,這樣讓我繼續為你們服務的話,我便隻有破產的一條路可走了。”這樣與客戶交涉的結果,是客戶為他的誠實所感動,心甘情願地把交貨價格提高為5角5分錢。

同時,他又與岡山麻繩廠商洽談:“您賣給我一條5角錢,我是一直接原價賣給別人,因此才得到現在這麼多的訂貨。如果這種賠本生意讓我繼續做下去的話,我隻有關門倒閉了。”岡山的廠商一看他開給客戶的收據存根,大吃一驚。這樣甘願不賺錢做生意的人他生平第一次遇到,於是就不假考慮地一口答應他一條算4角5分錢。如此一來,以當時他一天1000萬條的交貨量來計算,他一天的利潤就是100萬元。創業兩年後,他就成為名滿天下的人。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能言善道、做賠本買賣而發家致富的人。

笑口一開,機遇到來

微笑,沒有成本,卻是無價的。它不需要耗費些什麼,可是卻有很多的收獲。它使獲得者蒙益,施與者也無損失。它發生於刹那間,可是給人的回憶卻永遠存在。任何有錢的人,不會不需要它。而貧窮的人,卻因它而致富。它在家庭中能產生快樂的氣氛。在生意買賣上,能製造好感。在朋友交往上,是善意的招呼。

有一個小有規模的花店老板,要招聘一個店員,待遇不低,所以,應聘者也是絡繹不絕。經過層層篩選,最後剩下三個女孩參加最後的一場考試,三者取其一,勝者留下。

老板的最後一個題目,是讓三個女孩試工三天,看誰能賣出最多的花。

第一個女孩是學插花藝術的,豐富的專業知識果然讓她不同凡響。她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顧客介紹各種花卉的特性,各種花卉的含義以及花卉的養護知識。三天的時間,她的銷售額一直遙遙領先。

第二個女孩是學市場營銷的,專業的銷售技巧也使她大為受益。她使出渾身解數,運用各種推銷技巧,在這場考試中是大顯身手。她甚至想到把一些在搬運過程中散落的殘花,用牙簽串起來,夾在整束的花中賣給顧客。三天下來,她也不甘落後,與第一位女孩不相上下。

第三位女孩的情況有點不妙。這是一個進城不久的農村女孩,不太會巧言吸引顧客,也不具備專業的花卉知識,三天的時間裏,上門的顧客多數被另外兩個女孩拉過去了,考試結束,她的銷售額明顯少於另外兩位。

但是,三天後,老板卻宣布了一個令三個人都非常吃驚的決定,他決定聘用第三個女孩。

原因很簡單,第三個女孩雖然沒有前兩位的專業優勢,也不如前兩位的銷售業績好,但是,這個女孩卻有她自身的優勢,這是個樂觀開朗的女孩,對每一位上門來的顧客,不管是否買花,她都會笑臉相迎,熱情送往。每一位來到這裏的顧客,都說她的笑臉也像花一樣好看,即便不買花,人們也願意到這裏來轉一轉。她還把一些散落的殘花,用牙簽插起來,免費送給路過的孩子和學生,每個路過這裏的人們,都會被她的笑容所感染。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她把笑容送給別人,自己也留下了快樂。

微笑,使疲憊者獲得休息,使失望者獲得光明,使悲哀者迎向陽光,又使大自然解除了困擾。它無處可買,無處可求,無法去借,更不能去偷——當你尚未得到它時,對誰都沒有用。

因為沒有給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別人給他微笑。所以,如果你希望人們都喜歡你,真誠地微笑吧,別怕皺紋。如果你想贏得人心,首先要給他人以微笑,讓他相信你是最真誠的朋友。

溝通是機遇的來源

人類社會需要溝通,需要交流,而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語言。到了現代社會,人類生活已經到了不能孤獨生存的境地,語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表現得尤為重要。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於知識和技術,85%取決於溝通——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是獲得社會認同、上司賞識、下屬擁戴、同事喜歡、朋友幫助、戀人親密的必要條件!

人與人之間的好感是通過實際接觸和語言溝通才能建立起來的,在工作中應該主動與上司進行溝通,不放棄任何一個溝通的機會和可以在上司麵前表現自我的每一個細節,隻有主動跟上司麵對麵地接觸,讓自己真實地展現在上司麵前,才能讓上司充分認識到你的才能,你才會有被賞識的機會。一方麵促進上司對你的了解,另一方麵讓上司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當機會來臨時,上司首先想到的自然便是你了。

著名作家傑克?倫敦的童年貧窮而不幸,14歲那年,他借錢買了一條小船,開始偷捕牡蠣。可是,不久之後就被水上巡邏隊抓住,被罰去做勞工。傑克?倫敦抽空逃了出來,從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兩年以後,傑克?倫敦隨著姐夫一起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隊伍。在淘金者中,他結識了不少的朋友。他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麼都有,而大多數都是美國的勞苦人民,雖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中充滿了生存的活力。

傑克?倫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做坎裏南的中年人,他來自芝加哥,他的辛酸曆史簡直可以寫成一部厚厚的書。傑克?倫敦經常與他在月光下的亂石堆裏聊天,聽著他講故事,常常不禁潸然淚下。而這更加堅定了傑克?倫敦心中的一個目標:寫作,寫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裏南的幫助下,傑克?倫敦利用休息的時間看書、學習。1899年,23歲的傑克?倫敦寫出了處女作《給獵人》,接著又出版了小說集《狼之子》。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為主題的,因此,贏得了廣大下層人士的喜愛。

傑克?倫敦漸漸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著作的暢銷也給他帶來了巨額的財富。

在人才輩出的現代社會中,信守“沉默是金”者,無異於慢性自殺,雖有正確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果,但充其量也隻能讓你維持現狀,如果想真正地有所提高,必須主動與上司溝通。

好口才讓你出類拔萃

一位英國人,失業後沒有錢,走在費城街道上找工作。他走進當地一位大商人保羅?吉彭斯的辦公室,要求與吉彭斯先生見麵。吉彭斯先生以不信任的眼光看看這位陌生人。他的衣衫襤褸,衣袖底部已經磨光,全身上下到處顯出寒酸樣。

吉彭斯先生一半出於好奇心,一半出於同情,答應接見他。一開始,吉彭斯隻打算聽對方說幾秒種,但這幾秒鍾卻變成幾分鍾,幾分鍾又變成一個小時,而一小時後,談話依舊進行著。談話結束之後,吉彭斯先生打電話給狄龍出版公司的費城經理羅蘭?泰勒,而泰勒這位費城的大資本家則邀請這位陌生人共進午餐,並為他安排了一個很好的工作。

這個外表潦倒的男子,怎麼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影響了如此重要的兩位人物?其中秘訣就是:他有很強的表達能力。事實上,他是牛津大學的畢業生,到美國來從事一項商業任務。不幸這項任務失敗,使他被困在美國,有家歸不得,既沒有錢,也沒有朋友。但他的語言非常能打動人,使得聽他說話的人立刻忘掉了他那沾滿泥巴的皮鞋、襤褸的外衣和他那滿是胡須的臉孔。他的語言立即成為他進入高級商界的護照。

這名男子的故事多少有點不尋常,但它說明了一個真理,那就是:我們的言談隨時會被別人當成判斷我們的根據。我們說的話顯示我們的修養程度,它能讓聽者知道我們究竟是何出身,它是教育與文化的象征。

一般來說,別人隻根據四件事情來評估我們,並將我們分類:我們做什麼,我們看起來什麼樣子,我們說些什麼,我們怎麼說。許多人由於善於言辭,做出了非凡的業績;又有許多人由於善於言辭,獲得了不朽的名聲,或被選入議會,或是獲得了令人羨慕的職位。因此,一個人要獲得很好的職位和薪水,過快樂的生活,如果僅憑他做事的才能,恐怕還難以達到。

助人者,人恒助之

每個人都無法獨自生活在這個世上,碰到任何困難,都有賴於相互幫助、群策群力、共渡難關。

你幫助他人得到他們想要的你就能獲得你想要的,你幫助的人愈多,你所得到的也愈多。能夠獲得幫助的人,總是那些樂意給別人幫助的人,種善因才能得善果。

你就是自己的貴人

人們願意擠出時間和精力,投資在那些現在或者將來某個時候能給他們帶來好處的人身上。這種功利性的行為模式雖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認為隻是秉承功利原則就可以支持我們的生存,那麼這個世界也未免太過於冷酷無情了。

在蘇格蘭,有位叫弗萊明的貧苦農夫,他向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一次他正在田裏幹活,忽然聽到附近的沼澤地裏傳來哭喊求救的聲音,他立刻扔掉手中的農具,快速跑過去。原來一個男孩一時大意掉進了糞池裏,他趕緊把小男孩救出來,並且幫他清理幹淨後又送他回家。

幾天後,一輛華麗的馬車停在了弗萊明家門口,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下車對弗萊明說,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親,這次是專門來道謝的,並準備給他很多錢。農夫堅持不收,他一再申明:“我不是想要你的錢才救你的孩子的。”正在互相推讓之際,一個小男孩進屋了,紳士看到後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點點頭說:“正是。”紳士接著說:“那這樣吧,既然您不願意收錢,我也就不勉強了。可是,您畢竟救了我的兒子,就讓我也為你的兒子盡點力。我打算資助他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您一樣善良,那麼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感到驕傲的人。”看到紳士非常有誠意,為孩子的將來考慮,農夫答應了他的提議。紳士說到做到,一直供這個孩子讀書,直到他從醫學院畢業自立。

這個農夫的孩子就是後來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曆山大?弗萊明教授,正是他於1928年首次發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黴素。而那個被農夫救起的孩子就是後來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丘吉爾。

如果不是農夫的善舉在先,怎麼可能有其後兩位年輕人的輝煌成就?而農夫在救人的時候並沒有想到要報酬,這種純粹的善意精神,才是我們最應該提倡的。

湯姆剛開始的工作是推銷裝飾材料,工作雖然辛苦、繁瑣,但湯姆天生是個熱情的人,他細心而又不失熱情地對待每一位顧客。湯姆的一位顧客經營著一家剛剛開始營業的小店。雖然他們的定購量很小,但是湯姆每次和他們那位已經50多歲的負責人傑克接觸時,態度都很好,並熱心地協助他處理票據等問題。後來,盡管業務合作關係結束了,但兩人之間卻建立了牢固的友誼,並時常保持聯係。一次兩人見麵時,傑克帶著湯姆來到一棟剛剛建好的大廈前,湯姆覺得很奇怪,他不明白為什麼要來這兒。

傑克揭開了謎底:“很久以來,盡管我職位不高,你卻依然尊重我,樂意和我結識交談。我一直很感激。我的兒子是這家建築公司的負責人,當我得知他們正需要采購一些材料時,我第一個就想到了你。我已經向他們推薦了你,你現在就可以和他們去談談了……”湯姆做成了這筆大生意。出眾的業績使他很快得到提升,進入了公司的管理階層。在向公司的新人介紹經驗時,湯姆總是告誡他們:“你一定要尊重工作中遇到的每一個人,他們都可能為你帶來潛在的顧客,你的朋友越多,你所得到的也就越多……”

美國著名推銷員吉拉德在商戰中總結出了一條“250定律”。他認為,每一位顧客身後,大約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您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潛在的顧客。也就是說,你必須認真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的身後都有一個相對穩定且數量龐大的群體。善待一個人,就像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你所孜孜以求的往往得不到,無意間的行為卻可能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機緣。多為別人提供無私的服務,我們亦能獲得內在的報償。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你今天的行為就有可能決定了你明天會不會遇到“貴人”,所以,你最靠得住的“貴人”其實就是你自己。人生處處都有“貴人”,但是“貴人”並不會從天而降。所以,你想要遇到“貴人”,自己就要先做“貴人”。

愛人即是愛己

他人是自己的影子,就是另一個自己,所以說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芸芸眾生的世界,其實就是兩個人的世界。黎巴嫩作家米哈依勒?努埃曼在《你是人》中說:“如果沒有你,便沒有我之為我;如果沒有我,便沒有你之為你;如果沒有我們,便沒有他之為他,更沒有廣闊世界中的任何一個人。”世界就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便是唇齒相依的關係。那種“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卻認為遺世獨立就能生活得更好的想法是非常荒謬的;而那種總是感歎自己吃虧多、享受少,貢獻大、報酬少,恨不能將天下的金銀財寶都據為己有而後快的人,是沒有愛心的,是隻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他人的人。

善待他人吧,真誠地去幫助別人,這樣你才會得到快樂和溫暖,你才會感到來自內心的一種親切感:這樣活著真好,自己身邊充滿友愛和和平。這是一種美麗,你的人生也會因此而美麗起來。當愛的露珠灑向他人時,平凡的人生也就會因此顯得充實且有意義起來,我們的內心更是充滿了溫馨。隻要芸芸眾生都能善待他人,那麼,無論命運之舟將駛向何方,都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在一個茫茫沙漠的兩邊,有兩個村莊。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如果繞過沙漠走,至少需要馬不停蹄地走上二十多天;如果橫穿沙漠,那麼隻需要三天就能抵達。但橫穿沙漠實在太危險了,許多人試圖橫穿沙漠,結果無一生還。

一天,一位智者經過這裏,讓村裏人找來了幾萬株胡楊樹苗,每半裏一棵,從這個村莊一直栽到了沙漠那端的村莊。智者告訴大家說:“如果這些胡楊有幸成活了,你們可以沿著胡楊樹來來往往;如果沒有成活,那麼每一個走路的人經過時,要將枯樹苗拔一拔,插一插,以免被流沙給淹沒了。”

果然,這些胡楊苗栽進沙漠後,很快就全部被烈日烤死了,成了路標。沿著“路標”,這條路大家平平安安地走了幾十年。

有一年夏天,村裏來了一個僧人,他堅持要一個人到對麵的村莊去化緣。大家告訴他說:“你經過沙漠之路的時候,遇到要倒的路標一定要向下再插深些;遇到要被淹沒的路標,一定要將它向上拔一拔。”

僧人點頭答應了,然後就帶了一皮袋的水和一些幹糧上路了。他走啊走啊,走得兩腿酸累,渾身乏力,一雙草鞋很快就被磨穿了,但眼前依舊是茫茫黃沙。遇到一些就要被塵沙徹底淹沒的路標,這個僧人想:“反正我就走這一次,淹沒就淹沒吧。”他沒有伸出手去將這些路標向上拔一拔;遇到一些被風暴卷得搖搖欲倒的路標,這個僧人也沒有伸出手去將這些路標向下插一插。

但就在僧人走到沙漠深處時,寂靜的沙漠突然飛沙走石,有些路標被淹沒在厚厚的流沙裏,有些路標被風暴卷走了,沒有了影蹤。

這個僧人像沒頭的蒼蠅似的東奔西走,卻怎麼也走不出這個大沙漠。在氣息奄奄的那一刻,僧人十分懊悔:如果自己能按照大家吩咐的那樣做,那麼即便沒有了進路,還可以擁有一條平平安安的退路啊!

是的,給別人留路,其實就是給我們自己留路。善待他人,關愛他人,實際上就是善待自己,關愛自己。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那是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那兒。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抬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了兩個大坑!

故事中的小戰士是幸運的,但更加幸運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因為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在我們的人生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多為難的事。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在19世紀中葉的一個冬季裏,有一個少年流浪到了美國南加州的沃爾森小鎮,善良的傑克遜鎮長收留了這個少年。冬季的小鎮雨雪交加,鎮長傑克遜家花圃旁的那條小道變得泥濘不堪,行人紛紛改道穿花圃而過,弄得裏麵一片狼藉。看到這些,被鎮長收留下的少年心裏很不忍,於是他便冒著雨雪看護花圃,讓行人仍從那條泥濘的小路上走過。此時,鎮長挑來了一擔爐渣,將那條小路鋪好了,於是行人就不再從花圃中穿行了。鎮長對少年說:“關照別人不就是關照自己麼!”

“關照別人不就是關照自己麼!”雖然這隻是普通的一句話,卻讓少年的心靈受到很大震撼和啟迪。他就此悟出:關照別人雖然也需要付出,但同樣能得到收獲。鎮長的一句話,成為這個少年終生享用不盡的巨大財富,他後來成了石油大王,他就是哈默。

與人為善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關心他人,當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伸出友誼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隱私,不在背後議論他人;善於和別人溝通、交流,善於和那些與自己興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承認別人的價值,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學會善待他人,用理性、善意、愛心和責任去麵對生活。隻有善待他人,你才能把自己融入人群,獲得友誼、信任、諒解和支持;隻有善待他人,你才能調整失衡的心態,解脫孤獨的靈魂,走出無助的困境;隻有善待他人,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充滿快樂的感覺,踏入充滿機遇的境界,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朋友多,路好走

“多個朋友多條路。”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立足於社會,還要盡可能地多交幾個朋友。朋友多了,視野才更開闊,生活才更充實,自己的機會才會越來越多。

如果有人問:“你有多少朋友?”一定有很多人答不上來,即使能夠回答得出來,大致也都是學生時代的同學或辦公室裏合得來的同事,所想出來的不過幾個人而已。這些人雖然也可直接結為朋友,但是嚴格講起來,朋友的關係範圍應更廣,基礎更深才行。

交友是每個人所必需的。如果渴望廣結人緣,在你的周圍,就有不少人選。比如你的長輩、兄弟,他們的工作內容可能和你毫不相關,但是他們都交有一些朋友,這樣一來,長輩和兄弟也可以作為你廣結人緣的對象,再進一步地說,如果以長輩和兄弟為媒介,能夠找到更多的朋友。連你的姻親,都是廣結人緣的對象。

英年早逝的著名詩人徐誌摩,就很善於利用血緣關係來尋找自己師友的幫助。

7歲的時候,徐誌摩就已非常聰明,且對語言及文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直到15歲,他還覺得自己在這方麵的長進不大,迫切需要一位精於此道的老師來指點他。他聽說梁啟超是良師,但梁啟超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想拜他為師可不容易。於是,他就前往表舅家請表舅從中為其引見,因為徐誌摩的表舅與梁啟超相交頗深。

在與表舅的一席交談中,徐誌摩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迫切願望,他那對長輩的謙恭之情,深深打動了表舅,使表舅覺得此子是可造之才,於是,他親自帶徐誌摩去梁啟超家,讓其拜在梁啟超的門下。從此,在老師的輔導加上自身的努力下,徐誌摩在詩歌上的造詣突飛猛進。最後,終於成了一個偉大的詩人。試想,如果徐誌摩不是運用了親戚這個特殊的朋友關係,又怎麼能夠獲得拜名師學習的機會並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呢?

此外,要把目標轉移到你的家鄉,一些父老兄弟由於同鄉的關係,能夠順利地結成朋友;然後在你現在的住所附近,看看有沒有能成為朋友的人物。

香港的王先生憑著智慧與汗水創辦了一個大型集團公司,經過幾十年的奮鬥與拚搏,已成為香港同行業中執牛耳者。王先生雖已成家立業,但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家鄉,想著家鄉的人民,現在年齡也大了,有一種葉落歸根的想法,但苦於工作太忙,無法回去。這時,王先生的家鄉為了修築一座大橋,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當地政府千方百計籌措,才籌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於是就派出陳某去找王先生,希望能得到援助。

陳某是政府對外聯絡辦的工作人員,為人聰明,善於交際,且很有辦法。他看了王先生的詳細資料後,就判斷王先生這時也很有回家鄉投資的意向。因此,在沒有任何人員的陪同,也沒有準備任何禮品的情況下,陳某獨自一人前往香港,並且打包票定會籌到款項。

當王先生聽到家鄉來人時,他在欣喜之餘也感到有些驚訝。因為久不聞家鄉的訊息,突然有人來了,該不會是招搖撞騙的吧!王先生心裏頓生陣陣疑心,但出於禮節,他還是同陳某見了麵。陳某一見王先生這種態度,知道他還未完全相信自己。於是他挑起了家鄉的話題,隻講家鄉解放前及現在的風貌變化。他那生動的語言,特別是那濃濃的愛鄉之情溢於言表,令王先生深受感動,也將他帶回了童年及少年時期,想起了那時的家鄉、那裏的爺爺奶奶還有鄰裏親戚……顯然,王先生記憶深處中的那塊思鄉領地已被陳某揭開了蓋頭,蘊藏在心中的感情全部流露了出來,欲罷不能。

就這樣,經過三個小時的“聊天”,陳某對借錢一事隻字未提,隻是與王先生回憶了家鄉的變遷,猶如放電影一般。最後,王先生不但主動提出要為家鄉捐款,還答應了與家鄉合資辦廠,並與陳某成為“忘年交”。陳某巧妙利用“老鄉”關係,成功地達到了求人辦事的目的,更給自己增加了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

然後,還可以考慮一下你的同學。每每提起同學,都會勾起很多甜美的回憶。無論是同班同學,還是你的校友,或者是曾經和你在同一個球隊裏打球的隊友,談起從前的日子,都會倍感親切,經常參加一些同學聚會,你定能夠找到10年、20年未曾相見的朋友。

另外,許多曾經與你共事的人都可以成為你結交的對象。比如和你一起參加研究會的朋友;你的同事以及公司內所有接待過的人士;甚至還有離開你們公司的舊同事,他們都有可能成為你的朋友。

古人說:“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交友是一件有益的事,每個人都應該盡量地去認識新朋友,因為朋友能擴大我們的生活領域,使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這個世界。

多一分善意,多一分機遇

人生的美麗在於人情的美好,人情的美好在於人性的美麗。人性的美麗在於人的個性,在於人的完美的個性。迷人的財緣也在於人的個性,健康完美的人性品質,會讓你得到豐厚的財緣。

鳥兒無意中帶來的一粒種子,誰能料到多年以後會長成一棵大樹呢!金女士每每回憶起創業之初的機緣都對旅途中的一件很小的小事慨歎不已。

十四年前的一個夏天,金小姐作為一名公司職員從台灣去美國芝加哥參加一個家用產品展覽會,午餐就在快餐廳裏自行解決。當時人很多,金小姐剛坐下,就有人用日語問:“我可以坐在這裏嗎?”抬頭一看,是一位白發長者正端著飯站在麵前。她忙指著對麵的位子說:“請坐。”接著,她起身去拿刀、叉、紙巾這類的東西,而且她還擔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幫他拿了一份。一頓快餐很快就吃完了,老人臨走時遞來一張名片,說:“如果以後有需要,請與我聯絡。”金小姐一看,哦,原來老人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