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一直工作在農場,職場上的他亦如他在校讀書的時候,人氣旺盛,朋友多,自然酒局不斷,時常醉意朦朧地回到家裏。母親也因此經常接到弟媳的投訴,自然,三弟的耳邊少不了母親的嘮叨。

新年前一天,三弟又喝醉了。母親生氣了。

三弟自知理虧,悄悄地將買好的過節用的雞魚肉蛋放在門廳,沒敢見母親的麵就溜回家中。母親見到了購置的食品,依然賭氣說不吃三弟買的東西,還真的如小孩子一般,打發妹妹又買回一大堆瓜果蔬菜。

聽了母親的敘述,我笑了,聲稱“清官難斷家務事”,不置可否。

果然,三弟聽說我回來了,便不再躲避母親的責罵,帶著一股酒氣主動回到家裏向母親自辯和認錯。

盡管三兒子回來的時候也是酒後,可是母親卻不再生氣了,還一個勁兒地誇自己養的花兒會找日子,節日裏開得紅紅綠綠的,看著心裏喜慶。看他們母子倆彼此的認真勁兒,我心裏偷著樂。

人說,老小孩,小小孩,這話可真的一點不假!

寫給女兒

晚上8點多了,女兒從學校打來電話,高興地向她媽媽報喜,稱自己在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寢室文化節和以“中華古韻渲染校園文化,揮灑筆墨盡顯碩士風采”為主題的研究生書畫比賽活動中獲有小獎。

母女交流甚歡,我卻在旁邊大聲提醒:“還是要多想正事,別忘了大司法考試的事!”

說句實話,從女兒讀小學時起,我就一直反對愛人對女兒的設計,一忽兒找人學畫,一忽兒交錢報名學琴。記得,每周都有那麼兩三天,她替女兒背著電子琴,娘倆打著手電深一腳淺一腳地去辦班的老師家學琴。那時,我已經調到管理局工作了,經常不在家。因為惦記著她們母女的生活,常常在晚上掛電話噓寒問暖,聽到的大多是她正陪著女兒練琴。我也記得,那年送給女兒的禮物就是正宗的雅馬哈電子琴,據說,當時是最好的牌子,花了我好幾千塊。

我的喜好是絕對受了父親熏陶的。父親在的時候,琴棋書畫都能拿得出手,閑暇時總是手不釋卷,看的書大多是將帥們的傳記和風雲紀實,諸如《許世友回憶錄》、《王炳南外交風雲》、《陳毅元帥詩詞》、《解放軍文藝》、《人民文學》、《收獲》、《文史精華》等等,有時一番小酌之後,還能邊彈邊唱,很是陶醉。父親很漂亮的一手毛筆字,倒是為左鄰右舍們省卻了很多購買春聯的錢,吟詩作對筆墨書寫,父親都一手包辦。鄉鄰們的嘖嘖稱讚總是老酒一般醉人,令父親飄飄然樂陶陶喜不自勝……

讀初中始,我就明顯地偏科。數學、物理課還可以湊合,每考還能得個70分上下,最頭疼的是化學,經常不及格。反倒是語文、曆史出奇地好,總是滿分。記得,1977年寄讀在舅舅家的時候曾代表鄉中學參加縣裏的中學生大賽,許是教學進度的參差不齊,那次數學成績竟然很丟人地得了零分(隱約記得所考的進度一點都沒學過),作文卻得了滿分,並且以總分排名得了個第三名,在縣城電影院裏召開的頒獎大會上,從縣領導的手裏得了兩本《優秀作文選》和一摞本和筆。

參加工作以後,鬼使神差更多地和文字打上了交道。宣傳和文秘工作之餘,寫點詩歌、散文、隨筆一類,及至後來出了詩集嚐試寫了幾篇小說發表,偶爾受人稱道一下也有些暈暈乎乎的。

於是,便希望女兒也有文成。

最初,還真的有點萌芽,女兒在小學時就有文章在報刊發表且多有好評,初中時也屢有稿費入賬,可到了高中和大學,竟然意外讀不到她清麗的文字了。

我曆來主張,順其自然。再說了,搞文字有什麼好?從秦代焚書坑儒到清代大興文字獄再到“文革”十年動亂,所謂文人命運多舛。及至今天,純粹的文人雅士又有幾人缽滿盆平香車豪宅?

搞文字、喜文學要耐得住清貧,還須有骨氣和人格。這在今日,是許多人所不願的。

所以,我不能勉強女兒和我有一樣的喜好。

她是研讀法學的。我希望她能為法治國家的育成盡點綿薄之力,並且自食其力在弱肉強食的時代盡可能憑借自己的知識和本領給自己以一份安然。

當然,這也隻是希望。誠如“文革”,一部憲法,也保不住一個國家主席的命,豈可奢談什麼人權和尊嚴?

時下,還是要謀得一份求職的資本給力於未來的生存,這才是至要。

但願我的女兒能讀懂我的話。

一筆寶貴的財富

1988年8月8日淩晨,性情耿直為人正氣仗義,因言獲罪被打成右派,一生懷才不遇經曆坎坷的父親,積勞成疾,鬱鬱辭世。

父親去世的那天是立秋。天氣很涼,如這塵世一般。從發病到病逝,似乎不到三個小時,期間,由於無知和對父親突發病情的不了解,使得錯過了最佳搶救機會的遺憾令我們兄弟姐妹至今悔恨不已。參與搶救的醫生稱父親是急性心梗,也有人稱是腦溢血。時至今日,其實我們連父親真正的病逝原因都沒有搞清楚。一則是因為當時的醫療環境和醫療條件差,二是因為發病突然尚未及送往醫院。

許多年來,我對自己在醫學上的蒙昧無知和平日裏對家人身體狀況的忽略和大意始終無法原諒自己。

記得,父親病故以後,近半年我沒有理發和刮胡子,形象很邋遢,形似一個流浪乞丐。很多年,都沒能從那種塌天一般痛苦的陰影之中走出來。

男人,其實有時也很脆弱。

在整理父親遺物的時候,在父親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裏,我們發現了28張連號的嶄新的5元麵值的人民幣,140元錢。當時,父親正在運作大豆購銷,大量的現金都被他老人家投資了,許是這28張新幣太漂亮和完美了,父親一直沒有舍得花。也由此給我們留下了父親辭世時公文包裏的一份紀念。

父親不僅大有文才,還頗多經濟頭腦。他常對我們講,有錢了也不能把錢存到銀行去單純地賺取幾個利息,那是一種短視和守財奴的做法,雖然看似保險,但是錢幣毛,時間長了會貶值。如果有錢,還是要購買不動產或者看準了項目搞投資,讓錢生錢。可惜的是,父親的這些教誨,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能完全領會和悟到。

除了這28張嶄新的紙幣,父親還給我們留下了1984年購買的4枚熊貓金幣。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父親喜愛收藏的唯一佐證。

不知怎的,時常想念起父親來。想他在世時的音容笑貌,想他一身的文才武略,想他的豪爽大氣和浪漫柔情……多想,再聽一聽父親邊彈撥琴弦邊陶醉地歌唱的那種投入的神情和漂亮的男中音:“紅燭將殘,杯酒已盡,相對無言無言……遙望關山……淚沾衫……擦幹腮邊淚……”

隻是可惜,那首我印象裏極其柔美和深情的相思歌曲我隻能記住調子而記不住完整的歌詞了。但是,父親那瀟灑、帥氣的影像永遠刻在了我的心中……

花開了,母親笑了

遠在上海的堂姐由佳木斯二姑家的大表姐陪同,專程去農場看望母親。

一進門,大姐就被窗台上開得正豔的一盆花吸引了,嘴裏還說:“看,花兒都開得這麼美,昭示著我老嬸兒身體康健福壽久長哦!”

母親聽了,樂得合不攏嘴。

我心裏想,還是大城市裏的人會說話兒,知道老人家心裏喜歡什麼。

隨行的姐姐、妹妹們也隨聲附和,母親就愈發地高興了,指揮著我說:“帶相機了嗎?快給我拍幾張。我從三江一回來,看我養的花都開了,我就特高興!”

母親的吩咐,來不得半點懈怠。於是,我匆匆拍了幾張,花色很美,確是很喜人。

後來,在我的一再遊說下,母親還乘車和我們一同去了黑龍江邊,去了勤得利灣的兀惹古城山莊,看柳葉拂水,聽細浪輕語,吃了富有特色的大鍋燉魚……尤其是還有我的嶽父嶽母和姐姐、妹妹們的陪伴,母親很興奮,一路上總是笑嗬嗬的。

幸福的得來其實很簡單,她就在我們很隨意的一舉手一投足中,無須太多,細微之處見真灼。

兔年吉祥

本想在農場多住上幾天的,因為局裏的一群朋友惦記著為我祝賀生日,幾次三番催促,隻好趕在初六的早晨返回管理局,參加14個人的酒局,與群裏的二嫂“合並”,過了一個遲到的生日。

正月初三,家裏人舉辦“火鍋宴”,在農場已經過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生日。那天,坐在母親身邊,我喝了大約三杯多酒,酒微醺,臉微紅,樂嗬嗬的和養育我的母親拍了好多張合影。人說,“子女的生辰時,母親的受難日”,所以那天請母親參加宴席並親自敬上我的一杯水酒,我是別有深意的:感謝母親!不僅僅是感謝她老人家的養育之恩,還有在她老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勤勞、樸實、堅強和仁忍……

母親18歲中專畢業參加工作,當過商場營業員、鐵路問事處辦事員、鐵路子弟小學教員,自身雖然本分安然,卻是受了大右派父親的牽累,無辜地辭去公職,跟隨倒了黴運的父親顛沛流離,從城市重又回到鄉村,從一個城裏的小知識分子恢複了農婦的身份。

不能說母親沒有怨氣。印象裏,父母早年也曾多有爭吵,有時還很是激烈,母親甚至有過離家出走的經曆,但是,不超過半天,找不到蹤影的母親卻又自己走了回來,用母親的話說,一是窮家難舍,她從心裏認同和體諒多才多藝卻又命運多舛的、曾經高官位坐的父親;二是,她拋不下自己的孩子……

忽然就想起了網上看來的話:

以前提到結婚,想到“天長地久”;現在提到結婚,想到“能撐多久”。以前的人,視婚姻生活為“一輩子”;現代的人,視婚姻生活為“一陣子”。

耳聞目睹現今的大男孩小女孩,滾滾紅塵中的情天恨海癡癡恩怨,現實得“房族車族黃金族”的婚姻,我不由得欷歔感歎,什麼才是患難夫妻,什麼才是不離不棄的戀戀真情?

記得,博友的博客裏有一幅圖畫,題目叫:“天空給了大海想要的顏色。”

很欣賞也很期待,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養育過我的母親。

兔年吉祥,是母親的祈願,更是她老人家的期待。所以,在我的本命年,我也希望“天空能給大海一個想要的顏色”!

女兒如願讀研的欣喜

終於等到了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正式發布的錄取消息,女兒如願考入該校法學院就讀,成了一名統招研究生。這個消息令我十分高興以至於失眠。

女兒很要強,聰慧而又肯學。這一點,從她進入中學讀書時我就有感覺。雖然,在小學,她曾經不止一次十分榮耀地領回“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的獎狀,但是,因其年齡小,可塑性強,所以還沒有感到有什麼特別的欣喜。

初中學習階段的她,依然在學業上保持一路領先。親友們都為她始終占據班級考試成績前三名的位置而自豪,人前人後覺得臉麵上很有光。2002年中考那年,女兒嶄露頭角,在全局1800多名考生中,以總排名第54名的成績被冠名省重點中學的建三江第一中學錄取到重點班。

春風有意,秋雨無情。從2004年到2005年,對於曾經混跡在官場邊緣的我而言,可謂多事之秋,曆盡坎坷和磨難。無數個夜晚,下了晚自習的女兒未及回家,不管多晚,都要跑到醫院的病房來探視一下住院治病、療傷的我,每每,等她回家休息,就已經接近子夜了。第二天的早晨四五點鍾,她還要步履匆匆趕到學校開始新一天緊張的學習生活。我知道女兒有孝心,書讀得也很苦,但是,清濁較力,愁腸百結,疾患纏身,令我對心愛的女兒一時愛莫能助,常常的,自己躺在病床上也很是心痛!

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我釋然。盡管由於我工作、仕途上的變故,給女兒尚很稚嫩的心理增添了很多的憂慮和壓力,對於她學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女兒終於沒有辜負一直疼愛著她的父親、母親,以及她的祖母、姑姑、叔叔和嬸嬸們。她考入了省城一所教育部直屬的 “211工程”大學,開始了她新的生活。

大學四年,女兒依然很努力。但是,在我的心裏卻始終有一種隱隱的傷痛。我曾經不止一次地想,假如沒有那幾年世事的艱難和仕途上遭受的重挫,沒有自己因為憤懣抑鬱成疾的身體的拖累,女兒會不會輕鬆駕馭考得更好?大學四年,會不會徜徉在未名湖畔、親近荷塘月色?與她理想中名牌大學的失之交臂,令我至今對女兒充滿著內疚。

如今,與家庭同甘共苦飽受生活磨礪的女兒可以如願讀研,更高一個層次地追尋自己的理想,我很高興,也很快慰。從 2010年1月6日女兒參加考研初試起始,到4月9日複試,再至4月20日大學網站揭曉成績,及至今晚正式發布錄取信息,我飄飄悠悠懸著的一顆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衷心地祝願我的女兒鳳凰展翅,向著理想的彼岸奮飛……

女兒放假今天回家

淩晨兩點,我就醒了,再睡不著。

其實,最近一段時間,總是覺得很困倦。不知是因為工作壓力大節奏緊張,還是自己年齡很大了依然心性不穩,亦或是血脂偏高,夜裏睡眠一直不好,白天又時常懨懨欲睡,很是苦惱。

但是,今天的失眠還是有些興奮。6號,女兒考完試,昨天才購得回家的車票,一宿的夜車,黎明時分就要到家了。是否到車站去接她,我挺猶豫。

大學四年,每次往返,我都是把她接送到車上。即使有事情不能親自去做,也要委托朋友或親屬代勞,對於不常出門的女兒獨自出行,總是擔心這擔心那有些放心不下。為此,很多親屬朋友包括愛人也總是嘲笑我,說我像一隻老母雞一樣,讓女兒失去了很多鍛煉和闖蕩的機會。他們說他們的,我依然自有主張,覺得在小女孩身上總還是要比淘小子應該多操些心的。

女兒大學畢業讀研,愛人堅持要多鍛煉她一些。去年9月,女兒再次趕赴冰城讀書的時候,雖然事先已聲明我們都不去送站,可是,當列車鳴笛緩緩駛入站台的時候,我和她媽媽還是隨著人流雙雙跟隨女兒身後,一個拖著拉杆箱,一個拎著食物袋,護花使者一般。直到列車駛出遠離了視線,才內心空落落地回返。後來,一個偶然,我讀到了愛人隨意記在一個本子上的幾行文字,才知道女兒的求學遠離令她很是牽掛,每一次送站回來的路上,她都鼻子酸酸的,想哭……

女兒大了,也讀研究生了,私下裏我們真想讓她自己闖闖,總得讓她自己經經風雨磨礪磨礪吧,可每每還是放心不下。我知道,這樣其實並不是很好,未來的歲月裏,女兒自己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我們總不能因為牽掛和放心不下就不讓她伸展開翅膀吧?

睡不著,索性起床胡思亂想。

想一想,昨晚參加朋友生日宴會回來的路上,大家都覺得天氣比往常要冷很多,直到有人嚷嚷著要煮臘八粥,才知道這是老百姓俗稱“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日子,於是,便想到在這樣寒冷的冬天的一個早晨,女兒獨自拉著行李箱形單影孤地自己往家裏趕,總還是少些東西。

於是,我還是決定了:一會兒要去車站,最先看看女兒因寒冷而被凍得有些微紅的小臉,看那熟悉可愛的笑容是不是依然燦爛。

冰城喜相逢

從中原返回哈爾濱的第二天,正在四哥曉文家敘舊閑聊,聽說曉聲二哥回鄉參加電視劇《返城年代》(似乎大致是這個名字)開機儀式順便省親的消息。曉文說:“你這小子,總是這樣有福氣。剛回來,二哥也恰巧回來了,正好見一下!”我也調侃他:“正是,這就是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說完,我們相視大笑,連同在邊上的四嫂也被感染了,跟著笑了起來。

二哥長居北京。此前見到曉聲二哥,還是在去年的散文年會上。本想到京參加完頒獎會後再抽空兒去看望二哥,不料卻在頒獎會上與曉聲二哥不期而遇。他是作為頒獎和特邀講座嘉賓來參加2010年中國散文年會的。記得會間休息,我和二哥回到我住宿的房間聊敘家常,令與我同住一室的三門峽市公安局的作家非常驚喜,很高興地與曉聲二哥連拍了好幾張照片。

這次見到曉聲二哥,感覺他蠻有精神頭兒,較之上次,似乎不是那麼疲憊。因為他要晚乘返京,所以在四哥家約來了三哥一家。巧的是,三哥三嫂都是下鄉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六師的知青,一個在25團,一個在27團,一個是我參加工作的地方,一個是我現在居住的管理局所在地,所以,晚餐宴席上,自然增加了很多話題。

適逢女兒沒課,也趕來與曉聲二哥見麵,並且索得了一幅二哥的題字做以紀念。“良魚在淵小魚在渚。”曉聲連連稱讚嘉楓小妹建議的文辭寓意好,蘊涵深厚。

對於這句話,我似懂非懂。後來翻查資料才似乎明白得更多一些——淵:深水。渚:水中小洲。此處與“淵”對舉,指小洲旁的淺水。《毛傳》:“良魚在淵,小魚在渚。”《鄭箋》:“此言魚之性寒則逃於淵,溫則見於渚,喻賢者世亂則隱,治平則出,在時君也。”《孔疏》:“此文止有一魚,得雲‘或在’,是魚在二處,以魚之出沒,喻賢者之進退,於理為密;且教王求賢,止須言賢之來否,不當橫陳小人,故易《傳》也。”

一票難求

已經三年多沒有回家看望年邁的父母了,節前的一個多月,姐夫接到了他母親的電話,說久病臥床的父親挺想他的。於是,姐姐很堅決地代姐夫回複了公婆:今年,一定回家!

原本,姐姐是應該和姐夫一起回家看望老人的。隻因入冬以來,姐姐身體一直不適,長途乘車怕身體吃不消。其實,更重要的原因還有兩個。一是他們的寶貝兒子遠在東莞打工,早就說今年也回來過年,後來又說火車票難買,回來與否尚未確定。姐姐是怕都回了山東老家,兒子和準兒媳回來撲了空;二是春運期間都說不漲價,可是一個往返,兩千多大毛就水漂一樣沒了。姐姐是想讓姐夫一個人回去,省下一個人的路費,多給公公婆婆買些東西。等春天暖了,姐姐再回去看望老人們。這樣,探親頻率增加了,車票錢也會省下不少。

這也實在是很無奈的事。按理說,姐姐是教師,職稱是高級,工資水平也算不低,可是,一個寶貝兒子就把她愁壞了。眼看著房價到處都漲,兒子今年也二十七八歲了,處了N個女朋友,皆因沒房沒車,至今還沒有個稱心的著落。要給兒子攢個婚房,單靠自己的工資收入,她不節衣縮食哪能成呢?

所以,我理解,也很支持姐姐的安排。提前一個月就為姐夫聯係訂購車票。

在鐵路部門工作的朋友一再地給我打保票,稱車票沒有問題。臨近年關,曆年春運一票難求,這種現狀我是早有心理準備的。可是,有朋友信誓旦旦的承諾,我也沒有再聯係其他。

結果,這種大意讓我把購票的事差點弄砸了!

離起程不到一周時間,朋友打來電話,說票的事已經沒有希望了,隻能憑借關係,把姐夫送上車,通過車長協調,保證還能享受到臥鋪的待遇。

朋友是絕對盡力了的,這點,我清楚。

可是,我也就納悶了:提前一個多月預定車票,到底還是讓朋友犯了難,那麼,這些車票到底都跑到哪裏去了呢?

沒辦法,再次動用底線,找到一位部隊的朋友,總算買到一張超出目的地好幾站地的車票。錢,雖然多花了點,畢竟,一張小紙片捏在手裏,心裏踏實。

在辦公室工作多年,縱橫交錯的有很多朋友關係。這次購票盡管險些掉了鏈子,總還是把事情辦妥了。可是,事後怎麼想,心裏還是戰戰兢兢的。啥時春節買票會不這麼費勁折騰呢?

小年,也要記得吃餃子哦

農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

小年也是年,過年了,就要吃餃子。但凡北方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既然是好吃的東西,重要的日子就一定要吃了——大年三十吃餃子,初一吃餃子,初五吃餃子,頭伏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送人離家餞行也要吃餃子(上車餃子下車麵)。

據史料記載:餃子在明宮(明代)中稱做“扁食”,正月初一“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銀錢一二千內,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餃子作為大年初一的必備美食,可能起於明代之時。到了清代,有記載: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作角(餃)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這樣說有些誇張,若改成“北國皆然”就貼切些了。

現在,不光是北方人吃餃子,南方許多地區也都吃餃子。不光是過年吃,平日裏也吃。餃子已成為很普通的家庭食品了。

家庭食品當然是在家裏做的才好吃,才有趣。母親就最愛自己包餃子,她從來不買速凍餃子。有時我們說到某某品牌的速凍餃子好吃,她就會說:“速凍餃子有什麼吃頭?餡少皮厚,缺油少鹽,淡而無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