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蘭心裏頭哇涼哇涼的,嫡母的叮囑仿佛還在耳邊,沒想到被父親嫡母嫌棄的喪父之女米家小姐,竟然是尊貴無比的怡安郡主,自從知道這個消息,嫡母尉氏蒼老了許多,這次參加花宴還想著能遇到緩解一二,沒想到相遇措手不及。
怡安郡主口氣鄙夷的話語,讓她無地自容,雖然表麵上並不是特意指的她,可是心虛的李明蘭把頭顱低的不能再低,她知道黃家人都很驕傲,退親之事雖然並沒有張揚,但依舊被記得一輩子,尤其特意強調嫡庶之別。
嫡庶自古以來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誰讓那些妾室小意溫柔會籠絡老爺的心神,當家的主母都端莊守規矩,沒有那個會放下身段去做出嫵媚之事,
男人有時感官動物,經不起那樣火熱的引誘,總是喜歡往妾室房裏鑽,自然而然的冷落了自己的正房夫人,不過大多數夫人們也不在乎情情愛愛,手裏有權讓自己跟所處孩子幸福快樂就很滿足。
隻有少數深愛自己夫君的傻女人,嫉妒的做出一些傷害妾室,讓丈夫更加疏遠的事情來,淒慘度日,活的很憋屈,把幸福寄托在男人的柔情蜜意裏麵,最終都會黯然收場。
宴席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熱熱鬧鬧的給老壽星祝酒,定國公府上上下下一片和樂的場景,除了李明蘭跟她的表姐,食不知味的吃著精致可口的飯菜,
一旁的鎮國公世子夫人笑語晏晏,長袖善舞的做起夫人社交,壓根都不關注兩人的情緒,要不是給的東西還可人心,她才不會帶過來呢。
那些世家夫人沒有一個是傻瓜,見到這個樣子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年紀都不小了,一般帶出來都是為了親事,可是這位鎮國公世子夫人竟然介紹都沒介紹,
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就知道那是一個上不得台麵的人,想想也是,鎮國公夫人隻有兩個兒子,早已經成家立業,即使世子夫人也沒有嫡出的姑娘,隻有一個兒子。
也許是這位世子從小厭煩了自己父親的風流倜儻吧,他宅院相對來說比較幹淨,兩個姨娘還是世子夫人的陪嫁丫頭,她懷孕的時候開臉做了姨娘,老實安分,沒有什麼爭鬥,內宅很平穩和樂。
世子夫人紅光滿麵沒有一點怨婦的影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日子,她還是挺舒坦的,想起自己的婆婆常年在小佛堂,多年都沒有見過鎮國公,即使出了那樣的大事,也不過說了一句‘找老爺去’。
其實吧,她心裏挺同情自己的婆婆,當年李氏進府的時候她家世子還不足十二,依仗著受寵飛揚跋扈,當年婆婆剛生下一個姑娘,身體並不是很健康,婆婆精心照料不假於人,疼愛之心溢於言表。
誰知道千防萬防還是家賊難防,找到罪魁禍首之後鎮國公竟然袒護,一點都沒有懲罰的意思,婆婆漸漸冷了心專心照顧她家世子還有二弟,一直到娶親匆匆放下管家權,就遁進小佛堂再也沒有離開半步。
知道鎮國公嗬護疼愛的李氏之女,跟人私奔的事情,這其中還有她的功勞,讓你李氏囂張跋扈,嘿嘿,本世子夫人給你來個釜底抽薪,你不是幻想著慫恿鎮國公給你家姑娘攀高枝嗎?
我呸,還想讓那個卑賤的庶出丫頭記名在婆婆名下,充當嫡出姑娘,白日做夢吧,丞相府的庶出孫子也是她暗自牽的線,想要嫁個高門大戶享受榮華富貴,那也要自己同意才好。
婆婆,世子,二弟不在乎,她替他們報仇,那些年的憋屈,她會一樣還給李氏,鎮國公府自始至終都是她家婆婆的,即使不管事也沒有人撼動她的地位,水到渠成的私奔,李氏的那個賤丫頭真聽話啊!
鎮國公還妄想那另一個賤丫頭搪塞,也不看看這個是什麼貨色,跟李氏一樣不顧身份上趕著要做妾室的,聽說來這裏赴宴,眼巴巴的奉上好處,那就來好了,這婚事黃了更好,
全京城哪個不知道鎮國公不著調,世子一向對人溫文爾雅,聲譽高過她老子不知道多少,出醜事的是庶出妹妹,在妾室身邊長大的,跟世子是正室教養長大的天壤之別,沒有什麼人會去苛求他去管父親妾室事情。
從壽宴上回來,眼看著萬俟穎的婚期越來越近,她也開始跟在世子妃後麵忙忙碌碌的,瑞王府一片喜氣洋洋,怡清郡主終於不用成為老姑娘,很多人心裏都感謝漫天的神佛幫忙。
那些人親朋好友都見識過怡清郡主的彪悍行為,暗暗捏一把汗,經常議論嫁不出去可怎麼辦,怎麼說都是一榮俱榮的,加上心裏也是真心疼愛萬俟穎,希望她有一個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