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16(2 / 3)

進門後又開車約10分鍾,看到了一處較高的建築,實驗室主樓。樓前有進出兩排柏油路,中間有長方形水池隔開,路的兩側是人工湖。水池靠近大樓一端的岸邊豎立著20麵各國國旗,我欣喜地看到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也在其中飄揚。明成告訴我們,這裏的科學家來自世界各地,也有中國科學家在這裏工作。這裏的項目都是開放的,同時也是各國共同協作進行的科學研究。

麵前的建築是費米國家實驗室的行政機構威爾遜樓。大樓共有16層,側麵呈梯形。看起來不像芝加哥城內那些大樓那樣華麗,卻很牢固穩重。走進大樓到開放的樓層參觀。首先看到了實驗室整體布局圖,還有許多關於直線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圖,及關於離子的有關知識。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科學家的名言。到大樓的頂層,看到了加速器及注入器所占據的巨大麵積。加速器地上的麵積比我們大連星海廣場的麵積還要大,不禁感到震驚

和驚奇,深深地為這項偉大的工程特別是物理科學家無比的創造力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費米國家實驗室屬於美國能源部,大學研究協會(URA)負責其運作。目前它是美國最大的高能物理實驗室,在世界上是僅次於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第二大實驗室。1967年11月21日,美國總統林頓?約翰遜簽署法案,授權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成立國家加速器實驗室。1974年5月11日,為紀念原子時代卓越的物理學家、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恩裏

科?費米,實驗室改名為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實驗室的目標是探索自然界最微小的部分——存在於原子中的世界,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和運轉的,提高人類對物質和能量的基本屬性的理解和認識。

費米實驗室位於伊利諾伊州大草原邊上的巴達維亞,擁有2100多名政府雇員,年度預算為3.07億美元。實驗室分別於1977年6月和1995年2月發現了基本粒子和力標準模型中的兩個主要部分:底誇克和頂誇克。

1983年,實驗室耗資1.2億美元建造了迄今為止世界上能量最強的碰撞器 Tevatron。 2001年7月,物理學家在Tevatron上第一次直接觀察到了T中微 子,從而開啟了物理研究的一個新時代。但在未來3年裏,Tevatron將被 歐洲高能物理實驗室一個能量更大的對撞機——大型強子加速器(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所取代。屆時,美國政府將關閉費米實驗室的這台 加速器,實驗室何去何從?即將出任實驗室新主任的Pieroddone選擇了冒 險:他希望耗資60億美元的國際直線加速器落戶費米實驗室,他的目標是讓費米實驗室在下個十年中再次成為世界物理學的中心。

美國物理學家費米是自伽利略以來最偉大的意大利科學家,是1925 - 1950年間世界上最富創造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米由於"發現新的 放射性物質和發現慢中子的選擇能力"而榮獲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費米到了美國後,熱衷於創造一種可以控製的鏈式核反應。1942年他成功地在芝加哥大學的運動場斯塔格廣場上建立起第一座原子堆。他和同事們用純石墨作為減速劑,減慢中子速度,以豐富的鈾作為可裂變物質,開始建

立反應堆。1942年12月2日下午2點20分,費米的反應堆進入臨界狀態,支持一種自持鏈式反應28分鍾,原子時代開始了。1945年7月,當第一顆試驗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沙漠爆炸時,他也在現場。據說當風暴刮到他麵前時,他丟下了一些紙屑,根據這些紙屑的位移,計算出原子彈相當於1萬噸三硝基甲苯炸藥(TNT)的威力。戰後,費米任芝加哥大學物理學教授,一直到他因癌症去世。

費米,費米實驗室,直線加速器,對撞機,粒子,來到這裏,真正感覺到科學的力量和科學的偉大!

我們衷心祝願科學家在探索物質、空間和時間的奧秘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成就!衷心祝願費米實驗室再創輝煌!

回國的日子

今天是全班同學回國的日子。主要工作是整理個人物品,對房間進行徹底清掃。扔掉所有不要的物品,留下公共的物品和下批學員能用的東西。我們寢室哥幾個特別能幹,特別是永峰幾乎承擔了全部廚房內的工作,國鬆承擔了地麵的清理。我主要負責衛生間。

下午我和國鬆到各寢室走一走,看一看。同學們都在忙碌著,有的快,有的慢。大家都很重視。許曉明房間、李崇峰房間和我們房間動作快,成效顯著。

6點半的時候學校安排的大客車在夏夢的陪同下來裝行李。遼寧班老 馬帶著班委會全體成員和部分其他同學來送行,並幫助搬運行李物品。

Peters教授親自來為我們送行。Richard 教授在Indianapolis打來電話祝大家一路順利!

7點半行李裝載完成。

汽車很順利到達奧黑爾機場5號候機廳。吳培大姐早已等候在那裏來給我們送行,還帶來了自己親手製作的三明治、茶葉蛋、水果等,給大家當晚餐。大姐想得很周到,很細致,令大家非常感動。

我們每個人都花$3租了機場的行李車。每人都有五六件行李,37個人,真 是浩浩蕩蕩的。

到韓亞(Asianan )航空公司窗口排隊等候檢票。9點開始辦理。夏夢、遠 芳和國鬆首先找到有關負責人說明我們已申請免費托運第三件行李的情況,得到了證實。然後開始辦理行李托運和安檢。總的來說,比較順利,沒有麻煩,也沒有因同學行李超重等被罰款。

我們在47號登機口等候飛機,25日

零時30分開始登機,1日才正式起飛。起飛的時候看到機場一片繁忙,芝加 哥的夜景燈火輝煌。芝加哥一年的生活結束了,大家很是留戀在這裏學習和生活的時,光。

我們乘坐的飛機是空中客車,非常大且寬敞,可上下兩層乘坐,下層為主,每排10人。我在31B座位。左邊是曹飛,右邊是曉輝,後邊有李光等。

飛機非常平穩。韓國的空姐很漂亮,服務熱情周到。飛機起飛後不久就供應了間點,韓國麵條,吃得挺香甜。

飛機上的設備很好,每個人的前麵沙發背上都安裝了一個電視屏幕,可以收看電影、音樂等。每個人可自由選擇頻道。我是第一次在飛機上享受到這麼好的影像設備的。

從芝加哥到韓國的首爾,約飛行13個小時,時間確實很長,再加上大家歸心似箭的心情,感到長夜漫漫,時間過得太慢。睡又睡不好,電影看了一個又一個,還是很累。

第二天早晨4點鍾的時候,我們到達了韓國的首爾機場。下飛機,辦理轉機手續,重新通過安檢,進入候機廳,48號登機口等候。飛機將在9 點40重新起飛,還有近5個小時的時間。大家逛機場內的免稅店,作最後的購買。到了早晨的時候,還去吃了一碗韓國麵條。

飛機於上午9點40分準時從首爾機場起飛,由於有一個小時的時差,時間9點充分飛機平穩降落到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

市委組織部已為我們安排了專門的通道,所以辦理入境手續一路綠燈,毫無麻煩,非常順暢。組織部王玉華副部長,談處長、於處長和各單位的領導,學員家屬等都已在外麵等候接迎。

一年的美國學習生活正式結束,新的生活又開始了!回首過去,心潮澎湃,展望未來,豪情滿懷!

大汪市第七期青年幹部

赴美MPA培訓班工作總結

在市委組織部的精心安排和周密部署下,我們大連市第七期青年幹部赴美培訓班37名學員,承載著組織的殷切希望和家人的熱切期盼,於2007年9月18日北京時間(美國當地時間9月17日晚8點)順利抵達芝加哥市,開始了我們為期一年的學習生活並於2008年8月25日順利回國。

驀然回首,一載己過,盡管酸甜苦辣盡在其中,但我們感覺更多的是組織的關懷,由衷的喜悅和莫大的收獲。一年來,在市委組織部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組織部幹部教育處的直接領導下,全體學員按照組織部領導的要求,發揚務實創新、勤奮學習、團結友愛、頑強拚搏的精神,自覺遵守有關製度,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增長了才幹,鍛煉了本領,增進了友誼。37名學員經受了考驗和鍛煉,全部順利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MPA) ,較好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

下麵,我代表班委會就一年來的工作學習情況分六個方麵作一個簡要的總結彙報。

一、加強領導,充分準備,為順利完成任務奠定基礎

市委組織部領導對我們這期培訓班寄予了厚望,在出國前培訓前、經費支持和生活安排等各方麵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了使我們能夠進一步提高外語水平,以便在赴美後盡快適應環境,從2007年6月份開始,組織部專門為我們安排了英語強化培訓班,選派精幹的師資,提供了先進的設備,使我們的英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了使我們能夠對赴美培訓工作有一定的了解,組織部領導專門安排我們參加了第六期培訓班的總結彙報會,市

委常委宋善雲部長還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我們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出國前,在幹部教育處的指導下,班裏組建了班委會和黨支部,形成了有力的工作班子,為開展各項工作奠定了基礎。培訓班赴美前夕,市委組織部馬輝副部長專程為我們作了動員講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有關部門宣布了在外製度和紀律,為我們的學習工作提供了基本"準繩"。赴美以後,組織部領導又多次對培訓班工作進行專門研究,對學習、交往、外出考察、安全等方麵提出具體要求,並多次直接或通過有關同誌對全班工作給予關心和指導。於傳福處長經常打電話了解全班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麵的情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特別是幹部教育處在2008年2月6日農曆年三十這一天代表組織部領導給全班同學發了慰問信,讓我們倍感溫暖和鼓勵。

二、艱苦奮鬥,團結互助,快速適應了環境,順利渡過道道難關初到美國,人地兩疏,文化差異,語言障礙,一切都印證了那句老話

"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尤其對於我們這個首批來芝加哥培訓的班級來講更是如此。如何克服困難,如何完成學習任務,如何保障安全,如何適應環境和保持健康體魄,都成了我們麵臨的巨大挑戰。但首先要感謝組織想得周全,安排得當,組織部的楊勇同誌和班裏派出的吳建英、林偉兩位同學作為先遣小組先期到達。先遣小組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抵達時租房、家具等已基本安排妥當,到寢室後還吃上了熱乎乎的麵條,讓我們感受到了組織的關懷和集體的溫暖。雖然仍有6人暫無宿舍,但大家親如一家,互相幫助,克服困難,順利渡過難關。班級還與銀行、電話網絡公司談判,爭取了一定的優惠政策。出國前班裏就已經推選了寢室長,有田宏、胡永鋒、朱百申、徐東華、楊紅、黃遠芳、李崇峰、許曉明。各寢室長都能以身作則,主持寢室的各項工作,油鹽醬醋茶,水電煤氣和安全,還有夥食調劑和起居,後勤工作有了充分的保障。為了營造集體氛圍,班級決定每個同學過生日之際,都以班級名義附以班長簽字後由生活委員林偉同學送上賀卡和小禮品,表示生日的祝賀和問候,讓大家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禮輕情意重,東西雖小,卻是一片真情。尤其是遠離親人,

萬水千山,過生日都有人想到,心裏是無比的感動。馬靈斐同學義務給大家理發,有時一站就是半天,十分辛苦而欣然為之。平均每位男同學1個月多一點,就需理發1次,全班18位男同學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最多的一次竟然為8名同學理了發。馬靈斐同學不知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又如幾個有車的同學朱百申、吳建英、王國鬆、方建偉經常拉大家一起去買米買菜,在下雪和下雨的時候還往返數次接送同學。有的同學外出考察,不管多早和多晚,他們都去接送。再如,同學們有時努力學習晚歸,大家就結伴而回,天雖然冷,同學們心裏卻是熱乎乎的,夜雖然黑,一路卻充滿光明。筆記本電腦是我們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沒有這個重要的助手,就不會有我們今天順利地完成學業,一旦筆記本出了問題,日子不知怎麼過。吳建英、汪海倫和曲楠等幾個在這方麵有些專長的同學就主動承擔了維修任務,有時重裝一遍程序要花上一整夜的工夫。但幾位

同學從無怨言,熱情服務,令大家非常感動。有的同學有個頭疼腦熱,同宿舍的同學,班裏的其他同學都能問寒問暖,提供藥品,安排可口的飯菜。班長陳海龍和馬靈斐同學是醫生出身,更是主動關心,指導用藥,並能主動提供有關藥品。有的同學在美期間遇到生活困難,班委會組織全班同學捐款400美元。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同學情誼和集體的溫暖。

回國前夕,俞紅枚和王國鬆兩位班幹部負責安排全班同學行李的海上運輸工作。他們跑公司,租卡車,慎裝卸,保安全,付出了心血和努力,還為大家節省了不少資金。田宏、林偉和黃遠芳負責為第八批學員安排宿舍工作。他們搶時機、巧商談,要優惠、租好房,不僅為第八批學員解除了後顧之憂,還為他們節約了近9000美元的房租。臨回國前,全班同學整理桌椅床鋪,清洗鍋碗瓢盆,把這些生活用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好,留給下批學員使用。

我們深深地認識到,隻要我們團結一致,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險。我們用團結擊退了艱難險阻,我們用友愛開辟了通往勝利的道路。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班級裏處處充滿

了團結和友愛,互幫互助蔚然成風。所有這些都充分展現了一個充滿友情集體的精神風貌和團隊形象,充分展現了大連青年幹部的良好素質和優秀品格。正因為如此,使我們快速適應了環境,為好好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刻苦學習,頑強拚搏,取得了優異成績,圓滿完成MPA各項課程任務

我們第七期培訓班與往屆有幾個不同。以往是在洛杉磯,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這次是在芝加哥,一個陌生的地方,一點基礎都沒有;以往人數少,一般情況下就是二十幾個人,女生也少,這次37人,女生19人;以往是10個月,這次是一年;最大的不同還是我們的任務不隻是完成培訓,每個學員還要獲得學位。第一個學期就有5門必修課,有美國法律、管理概論、戰略規劃、財務管理和管理交流。周圍環境還沒熟悉,時差還沒倒完,第2周就開始上課了。沒有外語培訓,直接開始上專業課。清一色的美國教授,語速很快。因此,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大家沒有被困難嚇 倒,目標十分明確,高度重視學習,把學習作為第一要務。在班委會的帶動下,同學們以飽滿的熱情,嚴謹的態度,集中精力,刻苦學習,拿出了當年考大學的勁頭,爭分奪秒,你追我趕,努力學習蔚然成風。許多同學每天都要學到深夜12點以後。書本上記錄了我們勤學的筆跡,教室和圖書館經常可以看到大連班同學熟悉的麵孔和刻苦攻讀的身影。芝加哥的冬天氣候寒冷,大雪紛飛,最冷時氣溫達到攝氏零下20多度。有幾次早上到位於市中心的校區上課,還有幾次是晚上9點半下課後外麵風雪交加,寒風刺骨。大家互相鼓勵,互相照應,克服困難,共渡難關。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班級委員任了課代表,他們有鄭軍、張援、仲曉飛和李曉峰。在學習委員黃遠芳的帶領下,分配任務,組織研討,互相幫助,互通有無,取得了顯著成效。幾個外語較好的同學黃遠芳、王國鬆、矯麗華、鄭軍、徐東華和張援等同學主動用中文為大家講解課程的核心內容,自己對某些案例的分析等。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我們在實踐中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