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16(1 / 3)

8月16日

參觀芝加哥佩吉?諾特伯特 自然博物館

還有9天的時間就要回國了,也就是說要離開在這裏學習和生活一年的芝加哥了。所以大家盡可能走出去,到校園、到博物館、到周邊的景點參觀。

昨天我們饒有興致地觀看了芝加哥航空航天表演,感覺很好。

今天我們幾個同學相約到位於林肯公園附近的佩吉?諾特伯特自然博

物館(ThePeggy N。tebaert Nature Museum)去觀賞蝴蝶和熱帶植物。首先 來到一個叫做TheJudy Ist。ck Butterfly Haven的蝴蝶館。裏麵生長著蝴蝶喜 歡的各種植物,百花爭豔,花香四溢。

這個不到200平方米的溫室是蝴蝶的天堂。竟然有250多個種類,1200 多隻蝴蝶在這裏歡快地生活著。它們穿著各種顏色的花衣服,色彩斑斕。它們或覓食、或飲水、或飛舞、或休息,有的在說悄悄話,有的在談情說愛訴說衷腸,有的在擁抱親吻親密無間。

這是蝴蝶的樂園這是蝴蝶的天堂!

蝴蝶之美,美在蹁躚之態,美在五彩繽紛,也美在香消玉殞時。它的一生,從破繭成蝶開始,到墜如花瓣結束,是一個完美的過程。我們無需挑剔它的短暫與默默無聞,精彩一瞬間也是陽光的,壯麗的,畢竟那是蝴蝶的世界。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隨風而去,經曆童年、青年、中年、壯年到耄耋之年,風風雨雨,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意的煩惱;有輝煌,也有灰暗;有喜悅,也有傷悲。都是一種經曆,都是一種磨煉,都是一種過程。寫到這裏,我不禁想起薑育恒在《再回首》中的歌詞

"再回首,背影己遠走;再回首,淚眼朦朧,留下你的祝福,寒夜溫暖我。""不管明天我要麵對,多少傷痛和迷惑,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複複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

破繭成蝶開始,到墜如花瓣,蝴蝶的夢實現了,對我們芸芸眾生該有什麼樣的啟迪!

帶著對蝴蝶們幸福生活的羨慕和對自然的熱愛,離開了蝴蝶館。又來

到了植物園。

這是我來到美國後第四次到植物園觀賞,第一次是到邁阿密的一座植物園,第二次是美國中部阿斯維爾市的貝爾特茂莊園裏的植物園,第三次是芝加哥千禧公園裏的Lurie植物園。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覺。雖然自己不是學植物學的,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是人類的天性。

這座植物園規模較大,非常壯觀。也屬於溫室花園,四個區域,有幾百種植物和花

卉。大多是熱帶和亞熱帶植物。雖然有英文標識,但確切的名字還是很難說清楚。公園裏還有許多設計獨特的雕塑,引人遐思。也有水池,荷花盛開,魚翔淺底;也有流水,溪流淙淙,泉水叮咚。空氣濕潤,芬芳撲麵。

越往植物園裏走就會越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你置身於園中,就會陶醉於它的美。種類繁多的植物,萬紫千紅的花朵,絢麗而溫馨,寧靜而漂亮。它們有的競相開放,爭奇鬥嬌;有的羞羞答答,含苞待放;有的亭亭玉立,一展嫻娜身姿;有的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巧奪天工的設計,別具一格的造型,給遊人提供了一場難得的感官盛宴,讓人們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參觀加菲爾德溫室植物園

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要離開芝加哥回國了,想抓緊時間再參觀幾個芝加哥有名的地方。我們已經參觀過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菲爾德自然曆史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芝加哥佩吉?諾特伯特自然博物館和阿德勒天文館。芝加哥還有一個規模比較大的植物園——加菲爾德植物園,也可叫做加菲爾德公園溫室(Garfield Park conservatory)就坐落在芝 加哥西部北中央公園大道300號(300 N.Central Park Ave.) 0因為確實是在 室內,所以還是叫做溫室植物園更準確。

今天,天氣晴朗,豔陽高照,氣溫有些悶熱。正好去溫室植物園裏消夏避暑。

我和國鬆,又約了幾個同學,乘綠線地鐵,不到半小時就到了Garfield公園站,一出站口不遠處就看到了一座維多利亞舊式溫室,這就是芝加哥加菲爾德溫室植物園。

加菲爾德公園溫室是世界上第三大溫室植物園在美國享有一定的

知名度。加菲爾德植物園是個美麗的曆史植物園,植物園迷人的建築與種類繁多的植物齊名。植物園始建於1907年,由著名園林建築專家JensJensen設 計,並於1908年向公眾開放。今年剛剛舉辦了它的100周年慶典。

植物園有6個多麵體的溫室和2個大的展廳。作為"玻璃下的園林藝術(

Landscape art under glass)。加菲爾德公園溫室除了每年舉辦4次花展,還舉辦一些特殊展覽。這裏最受歡迎的就是棕櫚樹展廳。目前存在的2700多種已知棕櫚樹中,在這裏可以見到80多個不同的品種。最特殊的是一棵雙椰子樹,從1959年開始被園林工人從一顆種子發芽生長開始一直侍弄至今。這棵種子當時超過50磅(22.6公斤),是植物王國裏最大的種子。這棵樹也是唯一一顆遠離南非海岸的椰子樹。雖然現在還不是很粗壯,據說

將來它將長到超過150英尺,是這個房子高度的2.5倍。因此,它被譽為"植物世界裏的蒙娜麗莎"。這裏還有一棵這個公園裏最大、最老的棕櫚樹,從1929年開始就在這裏成長。

蕨類植物展廳也非常惹人喜愛。你好像置身於公元100萬年前的世界中,有的地方你必須推開旁邊的蕨類植物才能得以通過。天南星類植物也是這裏的主角,多種多樣,盛開著各式花朵。熱帶雨林植物能夠產生大量、高密度的生命物質,它們也能產生大量氧氣供給我們的地球,因此也被稱為"地球之肺髒"。這些植物的大量喪失,理論上可以影響我們呼吸的質量。熱帶雨林是世界上一半以上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然而,雨林隻覆蓋地球表麵的2%。植物的種類越多,

對它們生存、成長及在複雜生態鏈中的作用就越大越好。

在沙漠植物展廳,我們看到了一些仙人掌(Cactus)和其他的多汁類 植物(Succulent) 0它們的適應性很強,可以在幹旱、烈日下,常常是在 炎熱環境下生長。通過介紹,我們還了解到有關植物學知識。仙人掌和多汁植物是與沙漠相關的兩類主要植物。所有的仙人掌都是多汁植物,但不是所有多汁植物都是仙人掌。拉丁詞succus(多漿、汁液),意指這類植

物具有肥厚多汁的肉質莖、葉和根。在植物分類上,通常包括了仙人掌科與番杏科的全部種類及景天科、大戟科、蘿藦科、百合科、龍舌蘭科的相當一部分種類。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徐民生在他的專著中說:仙人掌類植物以外的肥厚多汁植物,園藝上稱為多肉植物。通常也可以說,仙人掌是有刺的多汁植物。

我們還看到了一棵老人棕櫚樹(。ldMan Palm) ,它是美國最大、也是最老的一棵,樹幹上長滿毛發,據說可以抵擋陽光,保持水分。

展廳裏還設計了小的瀑布和較大一點的池塘。池塘的水麵上漂浮著青青的荷葉,盛開著粉色和黃色的荷花。可愛的金魚在池水裏歡快地遊來遊去,色彩繽紛,激起片片漣漪。

展廳內也有多種熱帶植物和盛開的鮮花,諸如多種顏色的繡球花、杜鵲花和鱗莖類花等令人非常驚喜。

最近植物園在舉辦

"尼基在園中"(Niki in the Gardern )的展覽,植物園各處都有雕塑家尼基(Niki de Saint Phalle ) 的多姿多彩、風格迥異的雕塑作品。綠綠的植物和色彩豔麗的雕塑也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另外,就在這以綠色和鮮花為主要色調的植物園裏,有一處白色大理石雕塑也很引人注目。雕塑的題目是"田園詩"(Idyl) 0一對青年男女 相親相愛,情意綿綿。他們熱愛這大自然的恩賜,他們熱愛生活,對人生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希望。

讓我們熱愛和保護大自然吧!

願我們生活的世界到處充滿愛的力量和青春的活力!

我們的伊利諾理工大學(IIT)

日月穿梭,光陰似箭,來到美國,來到芝加哥,來到伊利諾理工大學求學,不知不覺,一年的時光即將過去。

一年的時間裏,我們在這裏刻苦攻讀,我們在這裏上課、在這裏自習、在這裏散步、在這裏思考,在這裏放飛希望,在這裏實現夢想。色彩繽紛的秋景,白雪皚皚的冬日,鳥語花香的春天,萬紫千紅的夏季,我們不僅體驗了季節的變換,更體會到了一流的教學水平、先進的教育理念、

濃鬱的學術氛圍和豐富的校園文化。

校園的小路,我們不知走過了多少次;圖書館的桌椅不知陪伴我們度過了多少日日夜夜。那古樸典雅的建築、那寬敞明亮的教室、那藏書眾多的圖書館、那綠樹成蔭的校園、那設施完善的體育館、那芳草萋萋的廣場,那一磚一瓦,那一草一木,

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

(Illinois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簡稱lIT)始創於1890年,是一所具有博士學位授予資格的綜合性私立大學,為美國三大著名理工院校之一(MIT, CIT, IIT) ,在諸多研究和學術領域具有享譽

世界的聲望。作為世界知名學府,lIT致力於把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培養成為適應科技高速發展的綜合型領導人才,通過提供一流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引領知識的進步。

lIT位於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中心地帶,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置身在這座集藝術、建築、體育、音樂等世界一流文化遺產於一身的商業城市中,你能更真切地體驗到這座城市獨特人文精神所帶給人們的心靈震撼和啟迪。芝加哥素有"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稱,市內既保存著早期傳統式的西歐古建築,又有著壯觀巍峨的現代摩天大樓,規劃布局動靜相宜,井井有條。作為美國"工業之母"的芝加哥,近年來湧現出成片

的高科技走廊,吸引著全球大量的人才和資本,世界500強企業中有三分之一將機構設在芝加哥,這使得作為當地知名學府的伊利諾理工大學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尋找到創業和發展的空間。

伊利諾理工大學的學位極具聲望,並培養出了對世界科技做出傑出貢獻的畢業生,其中包括磁記錄技術之父MarvinCamras、采用蜂窩通信的第 一部手機的發明人MartyCopper,因開發出了三極管而被譽為廣播、電視 和電子工業之父的LeeDeForest等。 lIT的校友中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Herbert Simon、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Jack Steinberger和Leon Lederman、 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奠基人ludwigMies van der Rohe、有現代工業設計搖 籃之稱的芝加哥新鮑豪斯設計學校的創始人LaszloMoholy-Nagy,以及最 初為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設計JohnMadden電子手寫板的

Leonard Reiffel。

伊利諾理工大學下設七大傑出學院和一個研究中心:阿默工程學院、芝加哥肯特法學院、建築學院、文理學院、設計學院、心理學院、斯圖爾特商學院和職業發展中心。主修科係包括工學、理學、文學、心理學、建築、設計、商學和法律等。伊利諾理工大學的立校宗旨在於培養適合各項快速發展科技的專業人才,以滿足全球化企業的需要。

目前在校生約有6200名,其中以研究生為主,研究生人數達4200多名,占學生總數的69%,本科生約2000名。學生中有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國際學生。

伊利諾理工大學有著傑出的地理優勢,它位於芝加哥市的中心地帶。

主校區(Main Campus)占地120英畝,距芝加哥市中心僅3英裏,距離著 名的芝加哥中國城僅一英裏,芝加哥著名的輕軌鐵路(綠線)直接穿越lIT校園中央的McCormickTribune學生中心,交通極其便利。市中心的校區

( Downtown Campus)坐落在芝加哥市中心的商業區,設計學院、法學院、 商學院和MPA都在市中心校區授課。M。ffett和Rice校區則位於風景如畫的芝加哥郊外。學生能體驗這個世界上極具文化色彩的城市,並能夠與無數

的跨國公司和機構建立聯係。

校園環境幽雅、設備齊全,整個教學中心為無線寬頻係統所覆蓋,互聯網接入暢通無阻。教學樓配置多種現代化教學設施,擁有高水平的多媒體電教及網絡設備,並辟有不同規模、多種功能的各類公用和專用教室,從而滿足不同學科、不同專業課程設置的要求。同時,學校還為學生提供設施完備的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體育館、活動室等,以拓展和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

大學及其授予的學位均得到美國最高權威教育機構認證。lIT大學不僅得到了"美國中北部教育聯盟"(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NCA)的 認證,而且與MIT、卡內基梅隆大學同是美國獨立理工大學協會成員。同時lIT下設的各個專業院係還分別得到了相關專業協會的權威認證,其中包括科技工程協會下屬的"工程專業認證委員會"和"計算機委員會"、

"美國國家建築授權委員會"、"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再教育協會"、"全美律師協會

( AACSB)和"美國管理學院聯合會"的權威認證。同時,也是中國教育 部首批認可的國外院校。

lIT致力於培養能夠適應全球多元化社會的未來領導人才,來自世界各地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彙集lIT,在工程學、科學、建築學、商業、心理學、設計以及法律等領域汲取世界先進的知識。

lIT成就了我的出國夢,使我實現了人生的一個新跨越。一年的時間不算長,但她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風格獨特的建築,那寬闊的操場,那明亮的教室,那溫馨的圖書館,那綠綠的草坪,那浸人心脾的花香,那一草一木,都是那麼令我難忘!

lIT,如果天賜我機會,我還會再來學習的!讓我真情地說一聲,謝謝!

參觀費米國家實驗室

今天,我同學的弟弟明成引領我和國鬆到芝加哥近郊的巴達維亞

( Batavia)參觀美國著名的國家實驗室——費米實驗室( 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Fermilab) 。它是以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恩裏 科?費米(Enrico Fermi)的名字命名的,建立於1967年是美國最重要的 物理學研究中心之一。明成和他妻子都曾在這工作過,所以他有入門證。

進入大門,路不寬,但很直。兩側是成片的莊稼,還可看到一些穀倉。費米實驗室所占6800英畝的場地原為農田,位於Weston村西部。原有的一些穀倉仍在使用,有的用作倉庫,有的用於社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