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公司人士表示,五家企業將在打擊虛擬財產方麵加強技術共享,協同作戰。

結論:《禁發令》斷不可行

錢麗萍代表的建議《上海市網絡遊戲條例》,此立法建議不妥。一件涉及全國的立法由上海市來進行,顯然越權。不僅在管轄權上有問題,而且所涉及的《民法》和《刑法》上的問題,都不是上海市人大所能解決的。

其次,我們還要明確“虛擬貨幣”與“虛擬財產”的定義,在錢麗萍代表的建議中,對“虛擬貨幣”所給出的定義是:網絡遊戲企業所發行虛擬的貨幣。

我們先說“網絡遊戲企業”,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型門戶網站都在經營網絡遊戲,都是網絡遊戲業巨頭,都可以定義為“網絡遊戲企業”。而且,網絡遊戲的收入,占據了各大門戶網站總收入的半壁江山,如果加以禁止,中國互聯網將遭遇滅頂之災。

陳天橋、史玉柱都是靠網絡遊戲的收入成為中國首富的,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領軍人物的。

而錢麗萍代表建議中所說的“虛擬貨幣”,實際上隻是虛擬貨幣的一個分枝。即被稱為“Q幣”的虛擬貨幣。

這是網站為銷售虛擬商品,而創造出的一種代用幣,用它可以給網上聊天夥伴送花、下載手機鈴聲、購買遊戲中用到的刀槍劍戟等裝備。

它一出現便受到了網民們的熱烈歡迎,在中國,升值最快的不是人民幣,而是Q幣。從中國彙改以來,人民幣升值了17%,而Q幣升值了70%。

這種支付係統是騰迅網站在2002年首先推出的,當時是為了讓公司QQ網站的注冊用戶,購買他們在虛擬生活中需要的各種禮物和裝備。雖然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虛擬貨幣,但它們的用途,都不像在中國這樣被挖掘得如此之深。

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市場,提供網絡虛擬娛樂已是一項規模龐大的產業。“騰迅”就是其中的一家企業,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企鵝”標識,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該公司“發售”的Q幣為每個一元錢人民幣;對得分最高的網上遊戲玩家,公司還會獎勵他們免費Q幣,激勵他們繼續玩下去。據官方估計,中國去年的虛擬物品交易總額大約在9億美元左右,其中約45%來自“騰迅”。

也許,連始作俑者的“騰迅”自己都不曾預料到,Q幣給中國互聯網帶來了什麼。為支付手段而苦惱不己的中國互聯網,突然發現,Q幣是一種既安全又快捷的支付路徑,中國互聯網苦惱了多年的支付瓶頸,一下子大門洞開。許多一直在虧損經營的大型網站,財富如潮湧來,擋都擋不住。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首富。

如果禁止Q幣流通發行,那會要了中國互聯網的命。

也許,錢麗萍代表建議動機是善良的,帶有母愛色彩的。

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年輕人無疑是全球最狂熱遊戲迷之一。在上海北京廣州無數不夜城的網吧裏,到處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沒黑沒明地在玩網絡遊戲,不禁還好,越禁越狂,越禁越熱,家家網吧座無虛席,有人在這裏沉淪,有人在這裏騰飛。誰都拿他們沒辦法,不獨中國,全世界都是如此。

這些網蟲們自成一族,在這個新新人類的部落裏,在這支遊戲玩家的大軍中,還有軍銜軍階,從列兵下士,中士、上士,再到少尉中尉大尉,再到少校中校大校,再到少將中將大將,以戰功授銜,嚴著呐。

中國的海陸空三軍總兵力不過250萬人,可中國的網蟲大軍少說也有2500萬人。

讓他們玩兒吧。沉淪的少,騰飛的多。一萬個騰飛,一個沉淪,真正沉淪的人不會超過萬分之一。當然由於基數龐大,萬分之一的絕對數也不是個小數兒。大浪淘沙喲。

總不能因為有人在這裏沉淪,便取締網吧,取締網絡遊戲。就像汽車,在中國,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都在十萬人上下,可不能因此立法禁止生產和取締汽車。我們隻能為汽車的生產和運行監管立法,以使汽車這種交通工具更加安全便利。

說錯之處,懇請錢麗萍代表賜教。

(《中國電子商務》2009年第01期)

中國應盡快完成從“存款實名製”到“金融實名製”的交接,應盡快建立中國的“金融實名製”基本框架。隻有跨過這道門檻,中國才能擁有一個真正安全的網上購物環境。我們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才能取得像韓國那樣驚人的發展。

中國: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的國際思考

中國:擁有全球潛力巨大的網上購物市場

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07年,中國的網上購物市場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006年,中國國內C2C(網上個人交易)市場的總交易額為258.35億元人民幣,(約合36億美元),在2007年上半年便已達到192.5億元,同比增長73.4%。預計到2010年,這一數字會達到789億元(約合110億美元)。

盡管110億美元這是一個很輝煌的數字,很能振奮人心,並能激發人們的想像力的數字。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電子商務顯然還在起步階段。

2006年美國的C2C市場的總交易額,便己超過了1000億美元。到2011年,美國在線零售額可望達到2250億美元。

如果一定要將中國的電子商務與美國的電子商務作比較,那一定是貓與老虎的比較。而目前在中國內地的1.62億網民中,(這己是全球最大的網民群)“網絡購物”的使用率隻有25.5%。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2006年中國C2C網上購物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北京和廣州為國內C2C接受程度最高的城市,當時其網上購物的滲透率僅為16.2%。2007年7月,CNNIC發布的《第2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在內地1.62億網民中,“網絡購物”使用率也隻達到25.5%。

“百度”的相關人士指出,“中國C2C市場還處於發育期的標誌是,首先,這一領域的領先者還在虧損運營;其次,C2C占中國零售商業的比例還不到1%,而美國是4%,韓國是12%。”

而另外一個數據則更彰顯出C2C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根據CNNIC的數據,今年三季度C2C交易額占商品零售總額的0.8%。2003年,這一數據為0.12%。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2.8%。

由此可見,C2C目前還隻是一個小眾市場,背後仍潛伏著巨大增量。盡管中國網絡購物市場已經發展了將近10年,但還沒有經過充分的競爭,市場機會很大。

根據艾瑞谘詢的調研報告,以2007年4月為例,在目前國內總數超過1.5億戶的網民中,國內C2C類電子商務網站覆蓋人數為6380.3萬人,其中有3141萬人在訪問C2C電子商務網站之前訪問了搜索服務,占總覆蓋人數的49.2%。

這個數據很有價值,它讓我們相信,中國的確擁有著全球潛力巨大的網上購物市場,中國有望在最近的幾年中,網上交易平台取得超常態的發展。

關於這一點,讓我們來看看全球網上交易電子商務平台的發展狀況。

英國

2007年年底,隨著歐美國家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聖誕節的到來,西方國家進入了假期購物季節。

雖然百貨商店和超市裏的生意很紅火,但網上購物更火。據英國信用卡公司統計,英國人2007年聖誕節期間網上購物的花費,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以上。英國信用卡公司稱,英國人2007年12月網上購物的花費將達到56億英鎊,占英國人信用卡支出總額的一成多。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

目前,約有3000萬英國成年人時常在網上購物,這個數字比5年前翻了一番。

美國

在美國,今年聖誕購物季將為美國的商家們增加7億美元的銷售額。在美國,熱衷網上購物的消費者群體正在不斷快速地增加。據美國零售聯合會的報告稱,2006年美國電子商務銷售額(不包括旅遊業務)達1465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9%。其中服裝和計算機產品最為熱門。

專家預測,美國電子零售潛力遠未充分開發。到2011年,美國在線零售額可望達到2250億美元,在全部零售額中所占比例將從目前的2.7%升至4.7%。

在美國網上購物至少有兩大好處:

首先價格更便宜,特別是在商家推出網上優惠期間,其便宜的程度會達到30~40%,這幾乎是一種強大到不可抗禦的魅力;其次是能買到店鋪不一定有的貨物,比如,如果你想要為家中那台2001年產的索尼台式電腦買一根256M的內存條,就隻能通過網上買。這樣的老配件,在任何一家電腦商城都難覓其蹤。

網上購物在美國蓬勃發展和國家政策分不開。1998年美國通過《互聯網免稅法案》,禁止對互聯網接入征稅,並要求不得對電子商務經營者重複收稅。這一法案已多次被延長,有力地推動了互聯網發展。

德國:

隨著網絡安全技術的不斷完善和進步,網上交易在德國已經是越來越普及了,從家電、軟件、書籍和CD,到家具和汽車,買賣股票,還有預訂機票、旅館和租車服務,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上操作。據統計,目前,全德所有企業中大約有一半提供網上購物服務,大大小小的網絡購物服務商更是不計其數。

針對網上交易,德國2000年頒布了相關法規,該法規強調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對商家的約束很嚴。根據這項法規,顧客如果對網上購買的商品不滿意,可以在兩個星期內退貨。而現在,2007年這個退貨期己延長達30天。與在普通商店購物一樣,顧客退貨無需說明任何理由,而且郵費要由商家出。

法規還規定,提供網上銷售的商家須對貨物或服務進行詳細、客觀的介紹,並出具公司的詳細地址和聯係方式,任何隱瞞和欺騙在被發現後都會受到嚴厲懲罰。

此外,針對消費者擔心使用信用卡支付而產生的安全問題,法規特別加強了對信用卡持有者的信息保護。提供網上銷售的商家須嚴格保護信用卡信息,提供信用卡的銀行必須對持有者負起根本責任。如果在網上購物時,消費者因信用卡信息被盜而蒙受損失,銀行要為顧客“埋單”。

韓國

從2002年起,韓國國家統計局開始對國內電子商務交易進行跟蹤統計。

據韓國國家統計局發表的報告,2006年韓國電子商務交易額比上一年增長了15.4%,並首次突破400萬億韓元(約合4231億美元)大關。4年內猛增了1300%。這近乎是一部《神話》,韓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甚至大大地超過了美國,將美國人遠遠地扔在了後麵,盡管美國的GDP大大地超過韓國。

韓國企業與政府間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增加了18.6%,達到34.3萬億韓元;企業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增加了15.3%,達到9.1萬億韓元;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增加了66.9%,約為3.8萬億韓元。

近年來,韓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持續增長,2003年至2005年交易額的增幅分別為32.3%、33.8%和13.9%。

中國: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的國際思考

我們不能永遠隻在國內與自己比。如果我們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與發達國家稍加比較,我便會發現,我們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有多麼渺小,而且問題多多。

最大的問題是安全性,許多人之所以視網上購物為畏途,是因為網上支付事故多發。

這是因為中外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的生存環境大不相同。中國缺少了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實名製。也許會有人會說:中國不是己實行了“存款實名製”嗎不錯,中國是己實行了“存款實名製”,可我們的“存款實名製”,實際上隻是殘缺不全的半個“存款實名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