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炸樓!炸樓!炸樓!

這件事還發生在山東,2006年10月15日,青島市的媒體自豪地稱,青島創出了“中國第一爆”的新記錄。

10月15日下午3時56分,隨著一聲巨響,位於山東路15號總高度62米、19層高的青島大酒店,在3秒鍾內全部倒塌。由青島市第一市政公司實施的這次定向爆破,因建築物的高度、全混凝土結構形式和周邊環境複雜等困難條件,被爆破業專家稱為“中國第一爆”。

炸樓工程承包商喜孜孜地在數錢:光炸掉這座樓,成本就花了一百多萬!

我們不知道在如此奢侈的“中國第一爆”的煙塵中,多少社會財富化作了灰燼。

據青島大酒店解釋說,爆破這棟樓並不是因為樓體太舊,而是因為這棟樓全是十多平方米的小開間。聽了直讓人想問,因為小開間,就非要炸掉這座價值幾千萬元的、裝修豪華的19層的大樓嗎

我們接著看中國的“第一爆”:

2006年9月6日上午9時,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南川市電力公司大樓灰飛煙滅,重慶市爆破公司成功完成“南川鬧市第一爆”。

2006年9月3日,上午9時58分,隨著轟隆一聲巨響,位於常德市洞庭大道的常德卷煙廠大樓轟然倒下,這座大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7層高28米,被稱為“常德第一爆”。

2006年9月16日上午,三亞京燕大廈開始拆除。三亞京燕大廈倒是沒有炸,拆除將采用人工加機械的方法。大廈總體拆遷量為2.7萬多平方米,預計將在4個月內拆除完畢。而炸掉它,30秒就夠了。這樣看來,炸樓比拆樓高效,快刀子割肉比鈍刀子割肉流血要少。

2005年5月22日,深圳漁村準時起爆,15棟高樓在30秒時間內倒塌。

2005年11月12日,海口市首次對“半拉子”樓實施爆破拆除。該樓位於東線高速公路那梅立交橋西則,為一棟5層的綜合樓,原批建麵積為14140平方米、15層樓,已建麵積為2900平方米、5層。緊接著,同年12月19日,位於海口市瓊州大道上的玉李新村內的一幢9層高的“半拉子”又被炸掉。中島外經大廈、海景餐廳等停緩建項目也先後被炸。

杭州炸樓

此情此景讓我們想起了中國房地產業許多輝煌的、驚天動地的炸樓!炸樓!炸樓!

兩年前,杭州市響起了一聲接一聲的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不知道的人也許會以為杭州遭到了空襲呢。

杭州市一氣兒炸掉了54座豪華別墅。如果每幢豪華別墅以500萬元計價,杭州市一炸將2700萬元送上了天,炸樓的煙塵尚未散盡,山城重慶又在開始準備,為“麗景花園”別墅群的48座別墅裝填炸藥。

在中國的商品房市場上,這幾年,被炸掉的樓房數不勝數。一年365天,天天都有房地產商在炸樓。炸樓公司生意火爆,應接不暇,訂單如鵝毛大雪。有位炸樓工程承包商在電話上喜孜孜地對我喊:我發財了,工程都排到2008年9月了。

不知聽到這樣的歡呼,房地產商們該作何想?老百姓又該作何想?銀行家們該作何想?建設部又該作何想?隻怕是各有一本難念的經,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哪。

從海南島炸到北京,從成都炸到上海。北海、三亞、惠州、廣州、寧波、汕頭……到處都在炸,中國像是在經曆著一場戰爭。可最大的炸樓規模,當數江城武漢的望江花園。

杭州、重慶炸的是賣不出去的爛尾樓、死樓盤,一次炸樓便是兩三千萬元,這個數字己經夠驚人了,那望江花園可是座己賣了出去的,住戶己經入住的樓盤,一次就炸飛武漢好大一座樓盤,一次炸飛了兩億元。

真讓人歎息:兩億元就聽了個響聲!

聽著這驚天動地的響聲,看著那衝天而起的煙塵,看著那轟然倒下的、無比壯觀的樓群,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印尼巴厘島上的以色列人開辦的天堂飯店呢。所不同的是,天堂飯店爆炸案,那可是印尼警方全力以赴的、務必偵破的驚天大案。

中國不是阿富汗,不是伊拉克。可中國和平時期炸掉的樓房,比阿富汗、伊拉克因戰爭被催毀的樓房還多。

過去炸的大多是停工多年蓋了一半的爛尾樓,現在越炸級別越高,建成的樓也炸。而且專揀神品極品,被炸掉的樓中最多的是豪華別墅,其次是商用樓和寫字樓,沒聽說哪座經濟實用樓讓炸了的。

重慶炸樓

重慶炸樓幾乎是杭州炸樓的翻版。

位於重慶市渝北區兩路鎮的“麗景花園”別墅群,原計劃將於6月進行拍賣,實施爆破後,進行重新規劃開發。

“麗景花園”是一歐式別墅群,全都是磚混結構,建成後無人問津。

“麗景花園”別墅群並不是重慶市惟一的爛尾工程,僅僅是重慶市主城區處置的33個重點爛尾工程之一。據悉,該別墅群當年曾開了渝北區高檔住宅的先河,也曾經風光一時,領導過重慶市“房地產業的新潮流”。

1997年,有關項目負責人因經濟犯罪入獄,麗景公司被查封,留下了4000多萬元債務的爛攤子,“麗景花園”也成了爛尾別墅群,在風雨中聳立了6年之久。

2003年春天的“麗景花園”,人們看到的是這樣的景像:

風雨剝蝕的“麗景花園”雜草叢生,一片荒蕪,許多隻建起了框架的別墅骷髏一般聳立在那裏,悲傷而無奈。在一大堆垃圾旁,一群鴨子慢搖慢搖地在雜草中覓食,一隻公雞也從別墅裏跑出來咯咯地叫著,與母雞打情罵俏。

“我們已在這裏居住幾年了。”看房子的住在別墅裏的民工說。

“麗景花園”別墅群的48座別墅終於從地球上消失了,不知是上了天堂,還是下了地獄。在那裏能找到“麗景花園”嗎

炸樓!炸樓!炸樓!

僅以三亞市現存的需要炸掉的己列入計劃的90萬平方米樓計,就要炸掉十多個億,對於一個人口不過幾十萬的小城,這是個大的可怕的數字。中國己炸掉的和將要炸掉的樓盤將超過1000億元!

寫到此處,我想到的是,1000多個億,能讓多少人盲人剝離白內障,重見光明哪!一個白內障手術,再加上人工角膜,還不到1000元,可那麼多人都就是做不起,在不見天日的黑暗中苦苦煎熬。

對於他們來說,這1000元,如此廉價的光明的代價,可他們就是掏不起。有了這1000多億,能讓中國所有的白內障患者,能讓幾千萬人重見光明哪!我們能省下這筆錢嗎?

別說1000元,農村的孩子,就因為交不起一學期100多元的書本學雜費,每年有多少孩子失學,加入了新文盲的隊伍?我們的“希望工程”,我們的“雛鳳工程”,我們的許許多多愛心工程,不都是為了他們永訣貧困嗎?

當我們如此慷慨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想到過,我們還有那麼多的父老鄉親,居然還用不上電,吃不上水。一個村子因為拿不出尚不到1000元的電線費,幹看著電就是進不了村,一等就是好幾年。吃水得往返十幾裏的山路,去小河溝裏挑泥湯,倒在水缸裏等泥沙沉澱了才能喝,十幾個億能給鄉親們打多少眼井,讓鄉親們喝上甘甜清亮的水,改變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運喲。

最讓人難忘的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記者招待會上,回答香港記者吳小莉的提問:請問,什麼是你最喜歡的數字,什麼是你最擔心的數字時說,我國的貧窮人口是3000萬人,那是個很低的標準,人均年收入625元。如果再加200元,那就是9000萬人哪。所以解決貧困人口的問題,還很艱巨。

可與此同時,僅海口市,從2002年開始實施的炸樓計劃,己排到了2007年。

您又該如何評說這樣的落差

炸樓在對我們訴說什麼

炸樓這件事向我們訴說的是,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泛起的驚人的程度。還有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房價飛漲的樓市,為了保護畸高的房價,都作了些什麼。

如果要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作出解釋,隻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發生如此之數量眾多,規模如此之大的炸樓事件;

一是房價飛漲地價飛漲,而地價飛漲的幅度大大高於房價飛漲的幅度,才會發生。為了重新獲得土地而炸掉房子,以謀求暴利。此種炸樓是大多是由房地產商主動采取的。

二是房地產泡沫破滅,金融危機爆發,房地產業資金鏈全麵斷裂,局麵無法收拾,為了整治爛尾樓此種城市乞丐,而由政府被動采取的。

1990年,中國便發生過這樣的事,1999年還發生過一次,2007年又重演了。很可能,9年一個輪回。不過上兩次都是發生在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期,而這一次發生在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泛起期。在一個供需平衡的正常的房地產市場上,你是看不到這些事的。

我們且慢為創出了“中國第一爆”的新記錄而歡呼。我們該好好兒想想,此種近乎瘋狂的炸樓在對我們訴說什麼

《循環經濟法》能製止中國式的炸樓風暴嗎

《循環經濟法》在製定中被定位為“硬法”而非“政策法”。

此次提交審議的《循環經濟法草案》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主線,共七章六十一條,分別為總則、基本管理製度、關於減量化的規定、關於再利用和資源化的規定,以及激勵措施、法律責任和附則。

在起草之初,有關這部法律的定位問題,立法者們曾有過不同主張。一種意見主張將《循環經濟法》設計為規範法、強製法或“硬法”,突出它的可操作性,為循環經濟活動設定行為準則、行為規範和“硬性”條款,以製裁不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的政府、單位和個人。

而另一種意見則主張將《循環經濟法》定位為政策法、促進法,認為我國應當先行出台一部統領循環經濟發展全局的政策法,然後通過製定、修訂各專項法的形式建立完備的循環經濟法律體係。

而這個過程對於中國來說,太漫長太痛苦。中國的現實等不了這麼久。現在看來,《循環經濟法》將被定位為“硬法”而非“政策法”。

這樣,《循環經濟法》便可能進入司法審判程序,成為《民法典》的一個組成部分,

“城市人民政府和建築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應當采取措施,加強建築物維護管理,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對符合城市規範和工程建設標準,在合理使用壽命內的建築物,城市人民政府不得決定拆除。”

這一規定便可成為抵製濫用公權力的一麵盾牌。

我們雖不能指望隨著《循環經濟法》的頒布實施,便能阻止中國的強拆風暴,但至少我們不再手無寸鐵。

(《經濟導刊》2007年第10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003年8月11日在京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主要討論的議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討論研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製問題和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

1982年版的《憲法》與中國土地問題的徹骨之痛

中國要不要修憲

最近從北京傳來了修憲的消息,並且己經組成了以吳邦國同誌為首的《憲法》修訂領導小組。己開始就憲法的修訂,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

修訂尚未開始,就有反對修訂的聲音,理由是《憲法》不追求時尚,《憲法》不宜經常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