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鬧得中國萬人空巷的四十五集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其事也真,其人也真。喬致庸並不是憑空虛構的一個劇中人物,所以我們才有討論他的價值。
喬致庸是晉商喬家的第三代人,生於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歿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享年89歲。山西平遙人,《喬家大院》是其私邸。
我們之所以要說喬致庸,是因為他是中國銀行業的創始人。中國銀行業啟蒙於民間,生於斯而長於斯,植根於民間。
在喬致庸之前,中國己有票號錢莊存在,但都零星而分散,是喬致庸一生為之奮鬥、出生入死的“彙通天下”,建立起了遍布全國的中國銀行業。
當作為“百業之首”的中國銀行業,強大到今天的如此程度之時,我們不能重讀中國銀行業的《創業史》,尤其是在中國金融業重新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這一重要時刻。
好好兒地重讀《喬家大院》吧,第一遍看個熱鬧,第二遍看個門道,第三遍看的,便既不是熱鬧也不是門道了,而是一部用先行者的血,寫成的中國銀行業的《創業史》。
看一看《喬家大院》,你會有許多感受。
第一.中小微民營企業遭遇資金鏈斷裂是大概率事件。而資金鏈斷裂,是危及企業生死存亡的緊急關口,在這種時刻,企業生死係千鈞於一發。能扛過去很可能會山重水複,柳暗花明。而扛不過去,則蓋棺出殯,樹也倒了,猢猻也散了。
吳英沒扛過去,倒下了,而喬致庸扛過去了,成了中國銀行業的先驅。
第二,在中國金融史上,朝庭與民營一直在爭鬥。這種壟斷與反壟斷的爭鬥,幾百年來,從未中斷過,殘酷而險惡。
《喬家大院》大戲一開場,喬家便遭遇了資金鏈斷裂的危機。而喬致庸為了力撐大廈於將傾,不惜違心地犧牲了青梅竹馬的戀人江雪瑛,而與與富商陸家聯姻,以解喬家於生死倒懸。盡管此舉的確挽喬家大廈於將傾,但卻為他一生事業與婚姻的悲劇,種下了禍根。
多年後,江雪瑛成為巨富大賈,一直在不惜血本地暗中和喬致庸在生意場上較量。不久,機會來了。太平軍戰敗,頭領劉黑七被斬首示眾。喬致庸念及舊情,深夜偷出屍首埋葬,不料被江雪瑛的丫頭翠兒看到,告發朝廷,喬致庸獲罪入獄,並被判死。
經過喬致庸的生死故交胡大帥的擔保,朝廷同意讓喬家拿出巨資,買下喬致庸的項上人頭。江雪瑛畢竟舊情難忘,暗中為喬致庸湊齊了罰金。老佛爺第一次未殺喬致庸。
朝廷準備發兵出征平定內亂,喬致庸決定以德報怨,借給朝庭巨資,並運送糧草。一年八個月後,朝廷卻賴賬不還戰前所借銀兩。喬致庸上京討銀,激怒老佛爺,恩將仇報,喬致庸再次入獄,並被二次判死。秋後問斬。
喬致庸的大管家孫茂才趁人之危,威逼迎娶喬家大太太。為救喬致庸,大太太無奈應允,喬致庸獲保出獄。婚禮當天,大太太服毒自盡。喬致庸一病不起。並被朝庭困囚家中十年。他年富力強的黃金歲月,是在被廢棄不用的鬱悶中渡過的。
當喬致庸將“彙通天下”定為自己的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之後,他就讓自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盡管這是一條富民強國的高速公路,可因為金融業是百業之王,蠃利能力極強,就使他站到了朝庭的對立麵。
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朝庭曆來有“與民爭利”的積習。一切能賺錢的生財之道,都歸朝庭所有。朝庭能把這麼塊肥肉讓喬致庸叨走?哪怕他是中國金融業的開拓者。朝庭說,開路歸你,收費歸我。這一條鐵律便決定了喬致庸一生的悲劇。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京城,慈禧太後蒼荒出逃,己成喪家之犬。逃到達祁縣後,喬致庸不計前嫌,再次以德報怨,為朝廷捐銀助糧。迎慈禧太後入住喬家大院,美酒盛宴舉家避難的老佛爺。慈禧感激涕零,慶幸兩次未殺喬致庸。
感恩中的慈禧太後解除了各地商號彙兌官銀的禁令。喬致庸一生為之奮鬥的“彙通天下”得以實現,造福國家造福萬民的同時,喬家亦富甲天下。
重讀這部中國銀行業的《創業史》,讓人五味雜陳,感慨萬千。
如果中國銀行業能從中悟出如何善待民間資本,不再小肚雞腸,而大徹大悟,中國的中小微企業便不會再有這樣的窘境:中國的中小微企業為中國經濟的增長貢獻率為60%,為中國的就業貢獻率率為80%,而獲得的銀行資金的支持率僅為15%。
國家為什麼會在2012年對民間資本發放通行證?
國家為什麼會在此時開放金融業?國家為什麼會在2012年對民間資本發放通行證?
為了回答此問,讓我們再讀第三條新聞:2012年5月23日,中國經濟網報道說:《發改委專家:中國經濟滑坡風險增大貨幣政策需放鬆》。文中說:
5月22日晚間,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說,當前中國經濟滑坡的風險增大,政策操作需要偏鬆。
陳東琪指出,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會跌破8%。目前來看,三大需求:出口、投資、消費都在下降,並出現加快趨勢。預警指數、先行指標、發電量、信貸等都出現下降。中國很可能會出現GDP和CPI的同步向下,這種情形比較危險,若是沒有政策的及時跟進,二者可能會互相帶動,並形成加速下降。
這一說法,筆者不敢苟同。
GDP下行似乎是件令人擔心的事,但未必是壞事。因為GDP是虛的。中國經濟一直虛火太盛,夯實一下基礎,很好呀。而CPI向下幾乎可以肯定是件好事。物價下行,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下降,會是件壞事嗎?
我們接著看陳東琪副院長的分析。
陳東琪說,雖然4月CPI仍有3.4%,但會很快迎來加速下降。陳東琪認為,中國麵臨通貨緊縮的概率高於通貨膨脹。
有關數據顯示,國內已出現生產型通縮,工業生產價格與生產資料價格已連續3個月負增長,當價格下降由生產端傳到需求端時,會引起CPI的快速回落;再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在走低、國內需求在減弱,由此,CPI也將迎來超預期的下降。
麵對上述情形,陳東琪建議,加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預調微調力度。從目前來看,前五個月的政策推出的還是慢了一些。
同一個症狀,開出的處方卻不盡相同。我以為,如果CPI的快速回落,中國經濟會轉危為安。
陳東琪說,政策推出要早。就具體的政策而言,陳東琪認為,第一要減稅,可以對消費和投資過程減稅,也可以對中小企業、科技行業、創新領域、產業升級、勞動收入、資本市場等減稅,與此同時,可以對資源、環境、煙酒等加稅。
這一點,本人認可。
第二,加快貨幣政策放鬆節奏,量價齊動。對於總量,今年應將存準率從目前的20%降至18.5%,同時將M1和M2的增速從曆史低位調高到曆史平均水平;對於利率,配合CPI的下降速度,可以通過兩步實現非對稱減息,先降貸款利率,待到6月CPI下降到2-2.5%時,再降存款利率。
第二點,本人反對。原諒筆者不恭:庸醫濫藥。
其實,中國經濟的基本麵情況麵很好,如果中國經濟的基本麵情況麵不好,開放民間資本進入中國金融業,隻會給中國經濟添亂。隻有中國經濟大體穩定而健康的情況下,我們推行一項新政的風險,便會小很多。
盡管中國經濟增速從去年一季度開始,便在拾級而下,但增速仍在許可的良性範圍之內。8%的增速仍然是一個很高的增長速度。這個增速仍是身處全球金融風暴中世界位居第一的速度。我們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不要說CPI還在3.4%,即便CPI為負,也隻能說明中國經濟的質量在改善。我們最怕的是CPI上行,現在中國的CPI還嫌高,如果能降至1.5%以下,我們才能鬆一口氣。離這個目標還很遠很遠。
中國經濟存在著硬著陸的風險?
我以為,至少現在是杞人憂天。
什麼叫“硬著陸”?對於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這些發達國家,“硬著陸”的定義為連續三個季度GDP為負。對於中國,這個指標簡直不可思議。如果我們為中國製定一個特定的“硬著陸”界定,那麼,可定義為連續三個季度GDP增幅低於6%,這個指標仍離我們很遠很遠。
所以,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沒必要。荒腔走板不著調。
開放民間信貸是高利貸合法化嗎?
答案是否定的。
去年,許多大牌的經濟學家,都在要求國家為高利貸的合法化打開綠燈,為利率市場化開綠燈。我堅決地認為高利貸絕不能合法化,因為實體經濟難以支撐過高的借貸利率,會釀成金融風險。我曾在報刊上發表過多篇文章,稱《高利貸是包老鼠藥》。但我並不反對民間信貸的合法化。
今年,即將開放的民間信貸己為貸款利率設定了界線:不高於銀行利率的3倍。中國將“高利貸”定義為“銀行利率的4倍以上”。所以,可以肯定,開放民間信貸並非高利貸合法化。
關於這一點,我們再來讀第四條新聞:
2012年5月22日,《證券時報》報道說:《中小企業獲準發行私募債利率不超銀行貸款基準三倍》。該新聞中說:
日前,《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業務試點辦法》正式發布,這標誌著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試點正式啟動。《試點辦法》明確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為未上市中小微型企業,以非公開方式發行的公司債券,要求發行利率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3倍,並且期限在1年(含)以上。中小企業私募債采取備案製發行,交易所在接受備案材料的10個工作日內完成備案,並在深交所綜合協議交易平台為私募債券提供轉讓服務。
深交所表示,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推出,強化了直接金融與中小微企業的有效對接,將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提供新的有效途徑,也有望為資本市場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深交所正會同證券業協會、結算公司等緊鑼密鼓地進行相關業務和技術準備,首批中小企業私募債品種有望於6月中旬推出。
民間信貸破冰將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
從以上新聞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出,民間信貸進入中國金融業的道路己完全鋪就,水也到了,渠也成了。開閘放水的日期也己敲定。
那麼,民間信貸破冰將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
第一,給中國的中小微企業帶來源頭活水。中國的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輕騎兵,同時也是中國經濟最脆弱的部分。目前,全國雖有各類中小企業擔保機構3700多家,擔保總額接近2000億元,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了1.35萬億元貸款。看上去數額巨大,但仍遠遠不能有效滿足中小企業的擔保需求。民間信貸破冰為中國中小企業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了一條生路。
第二,打破了中國金融業的壟斷地位。2012年中國金融業成為中國千手所指的,位居第一的暴利行業。中國實體經濟淪為中國金融業的打工一族,這種狀況遲早會導致美國的“占領華爾街行動”在中國爆發。
第三.將中國數目驚人的民間資金引入合法的投資渠道。化解民間借貸所聚集的金融風險。同時也為中國銀行業分擔了呆壞賬風險。
其實,中國銀行業吃的是又肥又美的魚身子,讓給民間借貸的是魚頭和魚尾巴。
但我們仍然高度評價這件事,這是中國金融業開國六十年多來,最偉大的一項改革壯舉,這是中國金融業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最偉大的一項改革新政。這塊中國金融業哨不動的硬骨頭,終於被嚼碎了。
民間借貸,中國金融業的瓦良格號航母下水作處女航了。我們既振奮又擔心,會成功嗎?一定會。
會觸礁嗎?誰又敢說一定不會。
我們為你祁禱。
阿彌陀佛!
(《檢察風雲》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