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越跌越深,上午收盤便己令人吃驚地跌去了近兩百點,下午更是一瀉如水。到收盤,居然跌去268點,連續擊穿3000點,1900點,1800點三個整數關,滬市大盤跌幅居然深達8.84%,深市大盤跌幅居然深達9.29%!連大盤都幾乎跌停!而個股則更加慘不忍睹,竟創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近千隻個股跌停的記錄!
中國股市2007年2月27日到底出了什麼事?到底發生了什麼?誰製造了中國股市的2.27慘案?
讓人驚訝的是,遍查這一天的中國股市消息麵,幾乎完全真空,連一個像樣兒的、能稱作“利空”的消息都沒有。消息麵上僅有一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對《財經時報》記者的談話,可以稱作為“消息”,而該“消息”還偏暖。
那麼,那一天,周小川到底對《財經時報》記者說了些什麼,會嚇得中國股市如此失態?
《財經時報》記者問:最近中國股市和地產都特別熱,大家都在討論股市和地產是否有泡沬,你怎麼看呢?
周小川:我覺得,從中央銀行的角度,是鼓勵大家討論房地產和股市有沒有過熱,價格水準合不合理,不管是總體,還是局部,或者某些板塊,因為討論有助於大家辨明是非,也有助於投資者的教育,讓大家謹慎投資,防範風險,這是有好處的。但是,近年來股價和流動性水準之間在統計上還得不出顯著的實證關係。我剛才說了,流動性這幾年一直都偏多,可股市有時還很低,現在又高了,它的因素很多。中國老百姓存款多,企業存款也多,隻要移出一小部分去幹什麼,可能那地方就會有過熱,不見得都是整體流動性導致的問題。
回過頭來看周小川2007年2月26日對《財經時報》記者的談話,實在沒有什麼可讓人恐懼的內容。這隻是一段很平常很正常的,對形勢判斷甚至“偏暖”的關於財經的對話。
其實中國股市所患的是嚴重的恐高症,上了3000點,那兩條腿便顫顫兢兢的發抖,沒刮風便己如樹葉般地抖個不停,更何況,3000點的地麵,還有點兒滑。
中國股市為什麼會患上恐高症?是有人在反複告誡說,中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都30倍了。還說,這是全球最高的股市的平均市盈率。
可從1981年到2006年,東京股市(主板)的平均市盈率為87.5倍,其中最高為2003年,曾達到過614.1倍,既沒見崩盤,也沒見金融危機銀行擠兌。相反,日本經濟正是在這幾年,走出了經濟衰退的陰影。
美國的股市都上了12000點,也沒有怕成這幅熊樣兒。而且,就在這一時間段,美國經濟全麵複蘇。再次成為全球經濟強有力的發動機。
我們再接著聽周小川的說話:
2007年3月15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前一天,周小川在被記者圍堵中,說了一段話。周小川說,“本周公布的2月份CPI漲幅達到2.7%,確實偏快了一些。”周小川的講話,使得市場對加息預期大大增強。
於是,3月16日的中國股市再次對周小川的講話作出反應,那天,滬市以2964點高開,見高2979點後,掉頭向下,見低2899點,下跌了80點。但隨即再次上行,報收於2930點。下跌了34點,收出一根中陰續。
這表明,對期待己久的重大利空,加息,股市的投資人心態己趨於穩定。
實際上,關於加息的第一隻靴子是在3月16日便己扔下來了,3月18日,第二隻靴子終於在長久的期待中,也落下來了。
3月19日,加息一事終成事實。中國股市大幅低開66點,滿盤皆墨,讓人心驚肉跳。開盤於2864點,見低2852點,最大跌幅為78點。可開盤不久,大盤便穩步上升,歇息多日的金融股發起攻勢猛烈的集團衝鋒,於是,大盤很快翻紅,一路飆升,到收盤時己萬山紅遍,居然大漲了150點。中國股市的日k線上,豎起了一根頂天立地的大紅擎天柱。
這一天,中國股市再上3000點,見高3038點,報收於3014點。
這一天,中國股市對加息的答複是:利空出盡是利好。
中國股市:牛市真牛哪!
加息對中國銀行業:“利空”還是“利好”?
從表麵上看,加息對中國銀行業似乎是個大“利空”,因為它勢必加大中國銀行業的利息支出,對於多達36萬億元的銀行存款,這可不是個小數字。
可這此次加息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就在加息的第二天,便有了答案。該答案清楚地表明,加息對銀行並非利空。恰恰相反,加息是中國銀行業的重大利好。
2007年3月19日,這一天,中國銀行股在中國股市的神勇表現,中國金融股板塊集體漲幅接近9%,幾近全線漲停,成為那天衝鋒陷陣的尖刀連,成為大盤收複3000點高地,紅旗潰卷西風的第一功臣。
這一現實無可置疑地表明,中國股市的投資人是以重大“利好”,來看待加息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的。
加息使中國銀行業重新恢複了它在中國老百姓家庭理財的首選地位,它使得老百姓的存款安心地呆在銀行的金庫裏,使得2007年開年以來大幅減少的銀行存款增速得以趨緩,更重要的是,它使得社會公平得以修複。
這不是重大利好又是什麼?
加息:半個月亮爬上來
對於流動性偏大的中國經濟,對於固定投資規模過大的中國經濟,對於信貸發放規模過大的中國經濟,對於CPI(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價指數)漲幅直逼3%的中國經濟,對於過高的老百姓怨聲載道的房價,對於嚴重威脅中國經濟安全的低利率,加息無可置疑的是一劑毒副作用很小的,卻又療效神奇的藥劑。
中國完全不需要對加息畏之如虎。
其實中國的加息周期早在三年前便該啟動,在同一時間段,美元利率以每次0.25%的幅度己上調了17次,使得美元利率大大地高於人民幣利率。2007年己經是中國負利率時代的第四個年頭了。這些年來存款利率僅加過一次的現實表明,在這件事上,國家銀行的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此次加息表明,中國銀行業應該即時動用利率扛杆,不斷地調節中國經濟的速度。以使中國經濟平穩而健康地向前發展。
加息:半個月亮爬上來。月兒彎彎照九洲,多麼美呀,中國的夜空。
(《中國金融家》2007年第04期)
不要銀行存款利率一凍結便是十年,使利率杠杆失去調整經濟增速的作用。更不要用負利率來敷衍儲戶,讓老百姓對銀行的信任發生危機。不要忘記,對於老百姓來說,銀行最基本的功能是貨幣的保值增值。
信用是銀行的生命哪。真不知道沒有了信用的銀行,還能剩下些什麼。
低利率金融嚴重威脅中國經濟安全
麵對美聯儲的十五次提息,人們都在問:己進入了第三個年頭的人民幣的“負利率時代”,還將繼續延續嗎?
人民幣要不要繼續加息,己成為2006年中國經濟最具懸念的問題之一。
2006年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製在3%;”。這是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之一。
對於2006年的中國的國民經濟,實現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製在3%;”。並非易事。溫家寶總理在此處之所以使用了“控製”這樣一個動詞,並把它定為一個要努力達到的預期目標,則說明,目前及今後一段時間,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3%以上,否則何以言“控製”?
於是,2006年的中國麵對的是這樣的經濟形勢:3%的物價漲幅與2.25%的銀行利率,還有20%的利息稅。實際利率僅為1.8%。
央行對利率管製的最核心內容,是對存款利率上限的管理。對存款利率實行上限管理,表麵上有市場化的意味,實際上卻是在以製度化的方式,把社會廣大民眾的財富,轉移給銀行或與接近銀行權力的企業。
老百姓的錢在銀行越存越少,這對老百姓公平嗎?這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的“國家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精神嗎?我們還能隱忍不發嗎?
現在看來,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很不情願加息,並在前幾天明確宣布,近期沒有加息的打算。但要不要繼續加息,則取決於中國的物價走勢。而並非中國銀行業的贏利饑渴,很顯然,加息的壓力越來越大。
加息除了國內的壓力,還有國際上的壓力。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屢創新高,不斷創出天價。連大幅度增加產油大國的原油日產,(其增幅己逼近生產極限),都不能使原油的價格回頭。在這件事上,全球同此涼熱。
2006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空前嚴重。現在看來,擊穿人民幣的承受力極限,隻是一早一晚的事。如果人民幣想要盡可能地推晚升值的時間和空間,並減輕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如果必須作出選擇的話,那麼,加息幾乎是惟一的出路。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對加息畏之如虎。相反,在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金融風險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加息會有助於經濟的平穩運行。關於這件事,我們不妨借鑒美國經濟是如何運用利息杠杆的。
稍加比較就會發現,2005年的美國經濟與2005年的中國經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經濟的強勁增長,通貨膨脹加劇,已不再需要刺激性貨幣政策的支持,這些都與中國所麵對的情況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