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對中國廉政的整體評價

在致力於反腐敗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所公布的《全球政府清廉排行榜》上,在146個在榜國家中,2003年,中國名列第66位,2004年,名列第71位,2005年,下降至第78位,2006年,中國名列第70位。2008年,即最新一版的《全球政府清廉排行榜》上,中國名列第72位。

“透明國際”是於1993年由德國人彼得·艾根創辦,以推動全球反腐敗運動為己任,今天已發展成為研究腐敗問題最權威、最全麵和最準確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已在120個國家建立了分會。

“透明國際”每年公布一次世界各國(地區)的廉政指數排行榜。透明國際不參與對任何政府和企業的調查,僅以搜集到的各種公開的資料和文獻為依據,所以即使排名不大準確,可信度還是較高的。

2008年,排行榜上共列出一百八十個國家和地區,丹麥居首,索馬裏殿後;中國處於中間(72),腐敗程度是很高的。

中國另外三個地區,香港(12),台灣(39),澳門(43),排名都在前五十名。

前二十名,除了新加坡(4)和香港之外,全部是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18),日本(18),英國(16),德國(14),澳大利亞(9),加拿大(9)。

G7成員國隻有法國(23)和意大利(55)不在二十名之內。

全世界超過一億人口的國家共十一個,除了美國和日本,另外九個國家的清廉指數都較差。中國(72),墨西哥(72),巴西(80),印度(85),尼日利亞(121),印度尼西亞(126),巴基斯坦(134),孟加拉國(147),俄羅斯(147)。

中國其他近鄰,隻有韓國(40)較好,泰國(80),越南(121),蒙古(102),柬埔寨(166)和中亞各國都排在後麵。

芬蘭、冰島和新西蘭並列為全球最清廉的國家,其中芬蘭己連續第八年被評為“世界上最清廉的政府”。

“政府清廉度”采用10分製,10分為最高分,表示最廉潔,0分表示最腐敗。8.0~10.0之間表示非常廉潔,5.0~8.0之間為輕微腐敗,2.5~5.0之間為腐敗比較嚴重,0~2.5之間則為極端腐敗。

中國“政府清廉度”得分為3.4~3.8。為腐敗比較嚴重。

清華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是這樣評價這個《排行榜》的,他說:

我們曾與“透明國際”組織有過多次接觸,我們認為,這個清廉排名是主觀評價裏較權威的指數。它的評價依據是通過大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商會、銀行、法律事務所,以及在跨國企業工作的外籍人士等渠道獲得的。“透明國際”是將來自國際機構等處的調查報告綜合起來,最後得出相關數據。我們認為,他們統計的方法很嚴謹。“透明國際”調查某國家、地區,必須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報告作為評價依據。去年,他們對中國的評價依據,是來自於《世界經濟論壇》等13份報告,今年又增加到18份報告。

看看在這個《排行榜》上的排位,我們應當知恥而後勇。

也許,這個《排行榜》不那麼對我們的胃口,也許,這個《排行榜》不那麼嚴密而準確,也許,這個《排行榜》的調查和統計,在數據的占有和資料的獲得上,都還有缺陷或瑕疵。可公平地說,這個《排行榜》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我們不要因為這個《排行榜》不那麼對我們的胃口,而對這個《排行榜》橫挑鼻子豎挑眼,或幹脆閉上眼睛。還是認真而清醒地麵對中國在反腐敗上的嚴峻形勢吧。這對改革開放的中國,對於中國的政通人和很重要。

從“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係統”說起

說到中國的反腐敗,我們還要從中國的“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係統建成並投入運行”說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套係統的建成並投入運行,使中國的反腐敗行動處在一個極為重要的曆史性的關口。中國的反腐敗行動的時機,從來沒有如此好過。

說話的功夫,一眨眼都兩年了。

2007年7月26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和公安部聯合舉行的“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係統建成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說,這個係統由人民銀行信息轉接係統和公安部信息共享係統兩個核心係統組成,主要具有對個人身份信息進行單筆核對、批量核對、日誌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為各銀行機構提供一周七天、每天12小時的聯網核查服務。

也許,許多人時至今日都不曾意識到,2007年7月27日,這一天的中國發生了什麼。被許多媒體和網站都報道轉載了的這條新聞的意義,有多麼重大。

“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係統”給中國帶來的,是殺傷力巨大的反腐敗利器。是一場竭澤而漁式的肅貪打黑行動,是張反腐敗的恢恢天網。

中國既有能力也有條件將貪官們一網打盡,至少有能力也有條件將90%的貪官們收入網中,中國不是沒有能力或沒有條件將貪官們一網打盡,中國缺少的是勇氣和鐵腕。

中國應盡快完成從“存款實名製”到“金融實名製”的交接

您是否記得,2000年4月1日中國式的“存款實名製”開始實行時,政策規定,隻對4月1日以後新開戶的儲戶,實行“存款實名製”?

有多少貪官汙吏因為此條規定,而成了漏網之魚?

韓國是在1993年實行“金融實名製”的,(不僅是“銀行賬戶實名製”)比中國早了7年。

該製度規定,自“實名製”頒布日起,凡沒有進行“實名確認”的任何金融資產不能提取;過去沒有按實名開戶的金融財產,必須在兩個月內轉為實名。韓國的“金融實名製”比中國的“存款實名製”要徹底得多。“金融實名製”實行一個月後,包括韓國大法院院長在內的一大批高官先後辭職,反腐敗取得了驚人的戰績。

金大中繼任總統之後,繼續推行了這一製度,並授權金融監督委員會在對銀行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假名、借名賬戶時,無論數量多少,可在三年之內進行追查,除交罰金外,還要追究法律責任。超過三年無人認領的假名、借名賬戶一律上繳國庫。“金融實名製”對韓國的社會經濟和反腐倡廉、政治清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對比一下韓國的“金融實名製”與中國的“存款實名製”,你就會明白,我們為什麼說,中國的“存款實名製”實際上隻是殘缺不全的半個“存款實名製”。

實行完整的、徹底的“金融實名製”,那將是一次對貪官汙吏們的竭澤而漁,我們真不知道會有數量多少和什麼級別的貪官汙吏會浮出水麵,而且浮出水麵還不僅僅是貪官汙吏,還有數量更為驚人的家賊碩鼠。

中國應盡快完成從“存款實名製”到“金融實名製”的交接,應盡快建立中國的“金融實名製”基本框架。該框架主要包括:

身份確認製度;

金融交易報告製度;

內部監管製度;

銀行保密製度。

在該框架建立後,對銀行的存款賬戶進行一次徹查。對於身份不明的賬戶,銀行應發出公告,要求戶主在限定的時間內還原真名實姓,否則,該賬戶存款將予以凍結,逾期再不更正,則收繳國庫。

實施“金融實名製”,此其時矣。

“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係統”的投入運行,向完整的、徹底的“金融實名製”,邁出了最重要的一大步,讓中國離“金融實名製”己非常非常接近。這又給了我們一個對貪官汙吏的竭澤而漁的戰機,中國不能放過這個殲滅戰的最佳戰機的。

我們懇切地希望國家預防腐敗局能盡快地推進“金融實名製”的確立。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立“政府官員申報財產製度”。

前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肖揚說

2009年8月18日是我國第一個反貪局———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成立20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在廣州舉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肖揚的新作38萬字《反貪報告》首發儀式,這是第一部由最高法院院長執筆的,全麵闡釋反貪汙腐敗的著作。

肖揚新作《反貪報告》出版,在公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引起輿情民情國情的高度關注。

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鬆有“出事兒”後,讓我們來聽聽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說些什麼,中國應該如何亡羊補牢,這對我們很重要。

該書最引人注目的有三處:

1.肖揚建議,我國重新組建由人大選舉產生的國家反貪機構。

肖揚說,要重新組建國家反貪機構,或完善在各級檢察機關的反貪局,通過立法賦予它行使立案權、接受公民舉報權、偵查權、防範權;負責公民舉報和官員財產申報,並負責核對工作;負責對有貪汙賄賂、挪用公款、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境外存款以及卷款潛逃的犯罪嫌疑人進行偵查取證。這一權威的反貪機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可以報告工作,但不搞票決製。即整合反貪腐資源,建立集舉報、偵查、預防、信息情報於一身的反貪腐機構,形成“一條龍”,由專門機關統一調配,使各種反貪腐力量形成合力。

2.建議高薪養廉。肖揚提出借鑒新加坡等國家的“高薪養廉”的模式。在大力反腐的同時,要著力提高公職人員待遇,提供足夠的薪俸防線,為守法的公職人員提供較為豐厚的薪俸和養老金,增加廉政預期收益,降低貪腐的誘惑力。

3.加快製定《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對發現官員財產申報不實的情況,反貪機構有權發出通令,要求再次申報;對拒不申報的,有權采取拘留、逮捕等措施。

肖揚的三大建議讓我們讀來振奮不己。

中國的反貪局由於它的管轄關係而威懾力不夠,遠不像香港的廉政公署那樣威力強大,才使許多貪官汙吏們如此有恃無恐。重新組建中國的反貪機構非常重要。

加快製定《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這是我們第一次從中國司法的最高長官們的口中聽到,我對此語的批注是,能說這話的人,十有八九是清官。

中國如有嚴厲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並真能如肖場所說:對發現官員財產申報不實的情況,反貪機構有權發出通令,要求再次申報;對拒不申報的,有權采取拘留、逮捕等措施。

肖場的建議表明,中國:銀行應成為反腐敗的主戰場。

《檢察風雲》2011年第07期

試想,一個缺少了反腐敗最重要的兩項製度:《政府官員財產申報製》和《金融實名製》的國家,(一個僅有形同虛設的《存款實名製》的國家),缺少了這兩根編織反腐敗大網的經線和緯線的國家,又如何奢望政府官員的廉潔和金融安全?

2006年中國十大金融犯罪案件

2006年中國銀行業的驚天大案一個接一個,中國金融銀行業犯罪案件多發高發。這便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真讓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的金庫裏究竟養著多少碩鼠?對於這個亡羊之牢,我們又該作些什麼?

國家金庫是國之重器,國家的命脈所係,是我們必須如愛護自己的心髒一般,慎之又慎的。

中國建設銀行原行長張恩照受賄案

2006年9月30日,中國建設銀行原行長張恩照涉嫌受賄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開庭審理。

張恩照,複旦大學金融管理專業畢業,2002年1月起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黨委書記兼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

檢方在《起訴書》中稱,張恩照於2001年至2004年間,先後19次收受3人行賄的美元、港幣、人民幣、手表、房屋等款物,折合人民幣415萬元。

張恩照一案,事發海外。因為其在美國被起訴,成為一樁萬眾矚目的商業賄賂案的被告,而進入中國反貪機關的視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