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將陣前相鬥賭,兩下交鋒無可阻。這個似搖頭獅子下山崗,那個如擺尾狻猊尋猛虎。這一個真心要定錦乾坤,這一個實意欲把江山補。從來惡戰見多番,不似將軍能威武。
二將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材,大戰百十餘合,不分勝負。
那劉崇同著左右,正在城樓上看戰,一眼見了世宗,便令白從輝放箭。從輝拈弓搭箭,嗖的一矢,正中世宗坐馬。那馬亂跳起來,把世宗掀翻下馬。陳天壽看見,一馬飛出,提槍來刺。匡胤大喝一聲:“休傷吾主!”綽起九耳八環刀,望陳天壽劈來。天壽忙把槍來一架,早把虎口震開,不敢交鋒,逃回本陣。那南陣上飛出董龍、董虎等將世宗救起。又有張永德、鄭恩等,聞知南北大戰,各出精兵來助。丁貴見南兵蜂擁而來,情知寡不敵眾,難以取勝,隻得回馬收兵,走入城內。懷德追到河邊,見吊橋扯起,方始回兵。世宗謂匡胤道:“今日若非二禦弟眼快,幾被北軍所算,此功莫大焉!”匡胤道:“今後陛下但當保重,不宜輕敵,自蹈危險之地。”世宗斂容而謝。遂命軍中擺宴賀功,按下不提。
再說丁貴進城見了劉崇,甚言周兵勢大,兼之將士勇猛,實難對敵。劉崇道:“今日孤在城上看戰,足勝高平之役;然救兵不至,如之奈何?”丁貴道:“臣聞契丹屯紮忻州,被周兵阻住,彼亦但為觀望之計,誠不足為之倚靠也。今河東單令公,擁重兵在絳州鎮守,此人智勇兼備,善於用兵,主公即當調回,可以退敵。”劉崇從其言,即差官密地往降州召單。
那單這日正在府中議事,見劉主差官來召,即日與四子帶領精兵三萬,來救河東。兵到鳳凰山紮下營寨,離晉陽有三十餘裏。當日單與四子商議道:“前聞劉王大敗於高平,將士喪氣。隻因趙匡胤英雄無敵,高懷德勇冠三軍,手下強將極多之故耳。汝等與之交鋒,須要小心在意,勿失銳氣。”長子守俊答道:“父親莫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孩兒明日交戰,務要活擒匡胤,以顯英雄。”是日無話。
次日,報馬報入南營,匡胤進道:“臣願領諸將一行。”世宗大喜。匡胤同了眾將,領兵至鳳凰山下,兩邊擺開陣勢。單帶了四子,一馬當先,大罵:“周兵不知進退,尚敢領兵會我,欲速死耶!”匡胤拍馬舞刀,大怒道:“河東亡在旦夕,汝尚不知死活,阻逆天兵,我誓必擒汝,顯我陣上之名。”當有單守俊聞言大怒,一馬衝出陣來,拈槍直刺。匡胤舉刀隻一架,把槍一梟,守俊在馬上亂晃,兩臂多麻,說聲:“好利害的匹夫!”連忙抽回槍,複又刺來。匡胤舉刀相迎,戰不三合,守俊招架不住,回馬便走。那單第二子守傑,見兄敗回,大叫道:“待吾擒此匹夫!”一騎馬,一口刀,殺出陣來與匡胤交戰。匡胤奮起神威,力戰守傑。三子守信,見兄戰匡胤不下,縱馬搖槍,上前助戰,兩下夾攻。高懷德見了,拍馬挺槍,殺入陣來,將守信兵馬分為兩處。守信正待來迎,早被高懷德順手一搶,撥於馬下,四子守能殺來救去。守傑見不能勝,回馬而逃。
北軍見匡胤、懷德勇如猛虎,誰敢上前?都不戰而走。匡胤見北軍陣亂,匹馬單刀衝入軍中,無人抵敵。軍士盡皆棄甲拋兵而遁。有詩讚雲。
刀槍劍戟三千隊,鐵馬金戈一萬重。
斬將殺兵人莫敵,應教帝子顯英雄。
高懷德見匡胤奮力大戰,即便催動大軍,一擁衝來,北兵大敗,屍如山積,血似泉流。匡胤追了十裏,方始收兵。所得糧草馬匹器械等物,不計其數。當時賞賜軍士已畢,差人報捷世宗。
那單敗退有十五裏,方才立住營寨,計點軍士折去大半,現在帶傷的亦多。即與四子商議道:“我自來提兵,從未有敗,不意今日失此銳氣。觀趙匡胤之勇,果然名不虛傳。況有高懷德相助,難與對敵,如之奈何?”牙將劉武獻策道:“主將勿憂,某有一計,要擒匡胤,易如反掌。”單道:“汝有何計可擒匡胤?”劉武道:“離此五裏,有一蛇盤穀,甚是峻險,裏麵多是絕地,隻有一條小路可出。先令人準備石塊,埋伏兩枝人馬於穀口。將軍臨陣,詐敗而走,把趙匡胤賺入穀中,將軍抄出小路,將石塊塞斷,外麵用重兵困住,便可擒匡胤矣!。單聽了大喜。即命守俊、守傑領三千兵,於兩下埋伏,自與守信、守能重整人馬,至鳳凰山來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