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當秋末冬初,員外見匡胤寒衣未備,即忙分付家人叫了裁縫,做了幾套上好整潔的綿衣,送與匡胤禦寒加減。其時就有村莊上的好事之人,你我相傳,聲聞遠近,都說:“王員外家來了一位會治啞吧的神仙,委實靈異。憑你說話不出的,一經他神治,便會開談。”登時哄動了許多愚夫愚婦,不論若遠若近,是女是男,如鴉群蜂擁的一般來到凍青莊上。就把王員外家的大門團團圍住,一齊喧嚷起來,聲聲要請神仙出來醫治啞吧。當有莊丁進內通報,匡胤隻得出來道:“列位休得羅唕,你們來的已不湊巧,我這治法本有定則,一年隻治得一個。若是有緣,明年再來相會。”眾人聽說,一齊亂嚷道:“你隻認有錢的,就肯醫治;我們窮人到此,就這等嫌貧憎苦,不肯好好兒醫治。同是一樣的人兒,卻兩般看待,理說不去,情上難容。”這個說著,那個就拾泥土亂丟;那個喧鬧,這個就把磚塊亂打。一時間,鬧得匡胤無主,隻得往內就跑,緊緊的把大門閉上。也顧不得告辭員外,背了行李包裹,叫莊丁領路,悄悄出了後門,往前竟走。
又來到一個村莊,地名桃花莊,有座酒鋪,開在那裏。走將進去,叫店家取酒來飲。方才坐下,隻見一個行客,慌慌忙忙奔進店來,把桌子一拍,亂叫道:“打酒來!打酒來!不論熱的冷的,隻吃一壺,助助興頭,好去看打擂台。”那店家慌忙取將酒來,擺在桌上。那人篩來便吃。匡胤聽說“打擂台”三字,即忙問道“請問朋友,這個擂台是何人所立?不知在於何處?”那人一麵喝酒,一麵答道:“這座擂台,就立在這裏桃花莊西首,乃是桃花山上的三個大王所立。”匡胤道:“那大王叫甚名字?他的武藝如何?”那人道:“這山上的三個大王,乃是一母所生的:大大王名喚宋金清,二大王宋金洪,三大王宋金輝,還有一個妹子叫做宋金花,一般的本事高強,武藝出眾。聚齊了許多好漢,住這山上,做那英雄事業,霸踞一方,無人敢犯。因此在山下擺設擂台,每逢三六九之期,輪流下山,上台比武。那台上擺著許多金銀做采,若是有人上台打他一拳,贏他一錠金元寶;踢他一腳,贏他一個銀元寶。若是輸了,給他十倍。每每裏隻有輸與他的,再不見有人贏得。今日輪該大大王上台,所以要去觀看。”說罷,會了錢,出店而去。
匡胤聽了,一時心癢,也隻吃了一壺,還了錢,出門往西而來。走不多路,隻見那邊果有一座擂台,四圍觀看的人如山似海,甚是鬧熱。隻見那台上立著一條好漢,紮束得十分齊整,正在上麵耀武揚威,對著下邊說道:“你們眾人中,可有本事麼?便請上來會俺,贏得俺時,金銀相送;怕給十倍的,休得上台出醜。”說不了,早見匡胤分開眾人,一個飛腳跳上台來,大喝一聲:“小輩休得誇口,俺來也!”隻這一聲,把宋金清唬了一跳,皺著眼把匡胤一看,暗道:“這個紅臉漢子!”便道:“你這紅臉大漢,敢是要與俺比手麼?”匡胤叫道:“宋金清,聞得你大有本領,故此俺特備十倍金銀前來會你。”說罷,放下包裹,脫去了袍服,擺了兩個架兒。那宋金清大怒道:“紅臉賊!怎敢道俺名字?”照著腿就是一腳。匡胤將身一閃,卻踢個空,就勢打個反背。宋金清用個泰山壓卵勢,望著匡胤打來,匡胤把身子一迎,故意失腳一滑,撲通的躺倒台埃。宋金清心中大喜,便使個餓虎撲食勢,來抓匡胤。匡胤見他來的凶猛,就使個喜鵲登枝,將雙足對著宋金清的胸膛,用力一蹬,早把宋金清踢倒。即忙跳起身來,上前擒住,雙手拿住了宋金清的兩腿,提將起來隻一按,把宋金清的糞門劈開到小肚上,活活的分為兩半,望台下丟了下來。那台下有十二個徒弟,百十個嘍羅,大喊道:“休叫走了紅臉賊!快些拿住,與大大王報仇。”說罷,一齊舉動槍刀,圍住了擂台,喊聲如雷,亂箭齊發。匡胤見勢頭不好,又沒避身之處,心中著慌,舍下了行李袍帶,跑下台來,赤手掄拳,打開一條活路,往南疾走如飛。正是:撒手劈開生死路,翻身跳出是非門。
匡胤正走之間,後麵喊聲大舉,追趕上來,看看將近。怎奈寡不敵眾,難與爭鋒,隻是望前飛奔。正在危急之際,忽然布起一陣黑霧,迷天暗地,掩石遮林,那嘍羅失了路徑,又不見了匡胤,隻得回轉桃花山報信去了。
匡胤見大霧退了賊兵,心下稍定,慌忙奔趕前途。當時來至一山,正在行程,驀地裏刮起一陣大風,十分利害。風過處,忽聽呼的一聲跳出一隻斑斕猛虎,張牙舞爪,擺尾搖頭,望著匡胤便撲。匡胤側身躲過,那虎撲了個空,轉身複又跳將過來一抓,匡胤跑過一邊,說聲:“不好!前有猛虎阻路,後有賊寇來追,我命今番休矣!”正說著,那虎又把身兒吊展過來。匡胤一時慌了,不將拳去抵敵,隻把眼兒往後一望,隻見路旁有株大樹,邁步上前,扳住了樹身,扒將上去,坐在枝上權為躲避。那虎卻又作怪,見匡胤走了上去,跳將過來,也便坐在樹下,把嘴向著那樹根兒,隻管去啃。堪堪的啃去了一半,那上麵的樹枝兒,就不住的搖晃起來,此時匡胤心中好不著急,說聲:“不好!這孽畜把樹啃去半邊,吊將下去,不是跌死,就是落在他口裏。”心中一急,衝破泥丸,現出一條真龍在空中升騰旋繞。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才退賊兵,又逢虎厄。
不說匡胤有難。且說這座高山,名為困龍山。山上有一座古寺,名為蟄龍寺。那當家長老法名曇雲,本是殘唐時的大將馬三鐵,曾做潼關總兵,後來棄職修行,住居此寺。寺中有五百名上堂僧眾,個個拳棒精通,都聽長老法紀。這日有兩個僧人要往澗中取水,走出山門,忽見樹林邊坐著一隻猛虎擋住去路,連忙跑進寺中,至禪堂報知長老。那曇雲長老罵道:“這孽畜,怎不在深山養靜,擅敢擾害生靈!”分付:“徒弟們!跟我前去走走。”說罷,立起身來,取了一隻鐵胎弓,三枝連珠箭,領著大眾出了山門,立在階沿石上觀看:那樹林邊,果見一隻大蟲在那裏啃樹;又見半空中,現著一條赤須火龍。長老看了,微微冷笑道:“我這寺門,乃清靜之地,豈容這兩個孽畜在此作耗?”左手彎弓,右手搭箭,正要射去,旁有一個徒弟叫道:“師父且慢!那樹枝上還坐著一人,這龍就是他頭上現出來的,想必是個妖怪。”長老聽了,定睛一看,果見一人在樹枝上坐著,心中想道:“必竟這人遇著這虎,怕傷性命,因此扒在樹上暫且躲避,等候人來救他。如今猛虎啃樹,他心下豈不著慌,一時害怕,故此迸開頂門,現出此物。此人有此奇征,日後福分不小。待我出家人救他一命。”正是:收起降龍意,又生伏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