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褚玄師求丹療病陳摶祖設棋輸贏(1 / 3)

第十七回 褚玄師求丹療病陳摶祖設棋輸贏

詞曰:

寂寥村廟夜偏長,角技陶情待曙光。身染浮災扶不起,黃冠,暗濟丹藥有餘香。恍入瑤台觀不盡,仙鄉,欣懷博弈較誰強?徨一著爭先失,須降,到此惟教笑滿場。

右調《定風波》

話說那頭家見匡胤與五人爭論輸贏,各相混打,即忙立起身來,把五人喝住,不許動手。便將好言相勸匡胤道:“方才‘四果頭’賴做‘巧兒’,‘五點臭’爭是‘奪子’,也便罷了;這‘呲牙臭’委是好漢真輸,再無勉強!論理該把銀錢照注給付他們,才便正道,何必怒鬧相爭?如或好漢銀錢不足,止把一半兒分他們,也便沒得說了,直恁逼足了不成?”匡胤喝道:“你頭家隻顧抽頭肥己罷了,誰要你出頭多嘴,判斷輸贏?你便幫著自己夥伴,欺侮外人,將這軟款話兒說我,想望打發他們。實對你說,要我趙匡胤分毫給付,萬萬不能。隻等我的日後重孫兒手內,才有你們的分哩!”那頭家說道:“是了,既是好漢有了日期,便是親降綸音,再無更變!你們各奔前程去罷,待後期到,才可取償。”說了這一句,隻聽得遠遠地山雞遍唱,曙色初光。匡胤還待開言,忽聽一聲呼哨,那殿上的六人,轉眼間俱都不見了。四下張望,杳無影跡,不覺打了一個寒噤,一陣昏迷,倒在塵埃,沉睡去了。

且說這賭錢的,乃是五個魑魅惡鬼;這抽頭的,乃是監察判官。因符上天垂象,該應這五鬼托生混世,因此來至天齊廟,與這監察判官做了一路神。每常裏作福作威,攪得這村莊上家家都怕,戶戶不寧。那眾人就把這莊稱為“神鬼莊”,又把這廟也稱為“神鬼天齊廟”。後來攪擾得晝夜不堪,人人無可存身,隻得四散而去,止剩下空空莊子。那五鬼與這判官,等候太祖龍駕到來,他便設局引誘,要求封號。不期太祖說了“重孫兒身上”,這五鬼即當奉了禦旨,各自散去。後來徽宗皇帝便是太祖的重孫,將半壁的天下與大金占去,就應在五鬼轉世托生:一個是粘沒喝,一個是二蟒牛,一個是金大賴,一個是婁室,一個是哈迷癡。那監察判官轉生秦檜,一邊外來侵削,一邊內托議和,遂把大宋江山分了南北。皆因太祖今日賭錢之過。此是後話,不必贅提。

且說匡胤當時昏倒在地,直至日上三竿,方才漸漸蘇醒,把眼一睜,隻覺得渾身作痛,腦袋發眩。慢慢地將身立起,舉眼看那上麵塑著一位判官,旁邊塑著五個小鬼,都是一般的凶惡之相。又見金銀紙錢,鋪滿一地,紙糊骰盆丟在一旁。匡胤看了,甚是驚駭,暗暗想道:“可煞作怪!難道昨晚賭錢,就是這五個惡鬼,抽頭的敢是這個判官?”留神細瞧,越看越像。忽然想起苗光義柬帖上的言語,說:“遇鬼休把錢來賭。”今日看將起來,果應其言,苗光義的陰陽,都已有準。思思想想,害怕起來。又見輸的七錠原銀,尚在地下。即便拾將起來,藏入包裹,背上行李,離了天齊廟,竟望關西路徑而走。

一路行來,隻覺得渾身冷汗,遍體發燒,頭重眼昏,心神恍惚。走一步挨著一步,行一程盼著一程,強打精神往前行走。隻見前麵一座高山,甚是險峻。但見:

層岡疊,峻石危峰。陡絕的是峭壁懸崖,透迤的乃岩流澗脈。蓊翳樹色,一灣未了一灣迎;潺驟泉聲,幾派欲殘幾派起。青黃赤白黑,點綴出嫩葉枯枝;角徵羽宮商,唱和那驚湍細滴。時看雲霧鎖山腰,端為插天的高峻;常覺風雷起足,須知是絕地的深幽。雨過翠微,數不盡青螺萬點;日搖,錯認做玉島頻移。

當下匡胤掙紮前行,來至山腳之下。見有一座叢林,那山門上鐫著“神丹觀”三字,緊步奔將進去。剛到了正殿,隻見裏邊走出一位道者來,見了匡胤,上下觀看了一回,說道:“君子,你貴體受了鬼邪之氣了!這病染得不輕,雖無大患,終有啾唧之虞。且請到後麵臥室歇息。”遂將匡胤領至後邊,用手指道:“君子,你可就在這臥榻上權且安歇。貧道往一個所在去取了丹藥,少時就來。”說罷,移步轉身,往外徜徉而去。匡胤走至臥榻之前,放下行李,眠在榻上,悠悠忽忽,昏迷不醒。

且說這求丹的道者,出了山門,緣著山腳,層層的步上山去。這山果是高峻,恁般層疊,乃是天下最有名的,屬於陝西華陰縣管轄,名為西嶽華山。山上有個仙洞,名叫“希夷洞”,洞中有一位得道的仙翁,姓陳名摶,道號希夷老祖。這位老祖,得龍蟄之法,在睡中得道,所以一生最善於睡,能知過去未來一切興廢之事。這神丹觀的道者,就是徒弟,姓褚名玄,也有半仙之體。因此老祖令他在山下觀內,一來焚修香火,二來等候匡胤。當時褚玄進洞,來見老祖,禮拜已畢。老祖問道:“你不在觀內焚修,今來見我,有何事體?”褚玄稟道:“啟上我師,今早觀中來了一個紅臉的壯士,身帶微災,行走恍惚。弟子細看,此人相極尊貴,無奈著了鬼邪之氣,現在昏沉,理當相救,故此求取仙丹,望老師慈悲憫賜。”那老祖聽了此言,拍手大笑道:“好了!好了!香孩兒可也來了!今既在你觀中,身帶浮疾,貧道理當救之。你且隨我進來。”那褚玄跟至丹房,隻見老祖取過葫蘆,傾去了蓋,倒出一粒金丹,托在手中,遞與褚玄,說道:“徒弟,你將此丹回去,隻用井水一鍾,將藥研化,灌入口中,便能即愈。待他將養幾日,神完氣足之後,休叫放他就去,可引來見我。須要如此,如此,我自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