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勁”、“煩死了”、“有沒有搞錯”……日常生活中,這些口頭禪時常灌進我們的耳朵,有的口頭禪表現得比較主觀、驕傲,相反,有的口頭禪則委婉、謙虛。那麼,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到底反映了人們什麼樣的心理呢?心理學專家為我們這樣解釋口頭禪:口頭禪是人內心中對事物的一種看法,是外界的信息經過內心的心理加工,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語言反應模式,以至於出現類似的情形時,它就會脫口而出。
口頭禪作為一個下意識的表現,它可以幫助我們去認識一個人。因為口頭禪反映了人們的一種情緒,人當時的一種心態,同時也間接地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
小王去見一個客戶,想讓他買一套公司的辦公設備。到了客戶家裏以後,兩個人先說了一會兒話。在說話的過程中,小王發現,對方說話的時候,每隔兩三句帶出一個字“聽說”,比如“你是坐公交車來的,不過我聽說……”“我也想出去旅遊,但是聽說……”由此小王判斷出對方之所以用此類口頭語,是給自己留有餘地的心理形成的。這種人的見識雖廣,決斷力卻不夠。
於是小王對客戶說:“我們公司這套設備綜合了很多大師設計的優點,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而且價格也很合理。從您的言語中我看出您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因此,我不可能騙你的。這樣吧,我給您一個八折的優惠。”
客戶聽小王這樣一說,猶豫了一下。小王馬上說:“用了這套設備,保證您提高效率,時間就是金錢啊。這樣吧,明天我就給您送過來吧。”
客戶說:“好吧,我相信你。”
小王抓住客戶“見多識廣”“猶豫不決”這兩點進行說服,首先介紹產品優點,然後誇讚對方見多識廣、不會受騙,最後果斷做出決定,終於讓客戶買下了產品。
其實,人們口頭禪的形成無外乎兩個原因:重大事件對人的影響和積累效應的結果。比如家庭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積累起來就形成口頭禪,又比如幼年突然喪失親人時的打擊,等等。口頭禪不僅源於生活,而且影響生活:積極的口頭禪可以讓人奮進,比如:“我能行”,“真好”等,而有些口頭禪則帶有消極的意味,如“真掃興”“我太倒黴了”等。
從對方的口頭禪中,我們大致可以了解他的性格特點,比如“說真的、老實說、的確、不騙你”,這樣的人有一種擔心對方誤解自己的心理,因此性格有些急躁,內心常有不平。他會十分在意對方對自己所陳述事件的評價,所以一再強調事情的真實性,更多希望的是自己在團體中可以被認可,並得到很多朋友的信賴。
“可能是吧、或許是吧、大概是吧”, 說這種口頭語的人,自我防衛本能甚強,不會將內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來。在處事待人方麵很冷靜,所以工作和人事關係都不錯,此類口語也有以退為進的含義。
“但是、不過”, 為保護自己而使用的。也顯示了其溫和的特點,它顯得委婉、沒有斷然的意味。從事公共關係的人常有這類口頭語,因為它的委婉意味,不致令人有冷淡感。
言語特點暴露他的內心
每個人說話都有自己的特點,巧妙地分析對方談話的口氣、速度、聲調,探究對方的內心正在想些什麼,這是我們能夠與陌生人深入溝通的要點。
在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就猶如空氣一般,誰也脫離不開這張巨網,但是,光靠廣泛的 交際,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必須用心了解誰才是值得你用心交往的對象,然後加糖 加鹽,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
談吐的方式會反映出一個人當時的心理狀態,越是深入交談,愈會暴露出他的原本麵目。因此,談吐方式、遣詞用字,無疑是探知一個人真正性格和心理狀態的重要依據。
和別人交往過程中,其實僅僅從談吐、遣詞用字方麵,就可以窺視對方的內心狀況,明了自己應該如何應對。
袁紹樹起反董卓的大旗後,郭嘉去投袁紹。袁紹對他很敬重,待他如上賓。但是不久,他就看出袁紹靠不住。他對袁紹的另一個謀士郭圖說:“袁紹表麵上效仿周公禮賢下士,但他說話沒有重點,而且把家事經常掛在嘴上;喜歡讓大家獻策,但他總說讓我再想想,不能做決斷。這樣的人成不了大事。”不久,郭嘉果斷地離開袁紹,投奔了曹操。
曹操親自考察郭嘉。問他:“你說我能打敗袁紹嗎?”郭嘉說:“袁紹有十敗,您有十勝。”接著他詳細分析了袁紹的十大弱點,曹操的十大優勢,頭頭是道,有理有據,說得曹操心服口服,最後建議先打呂布,然後逐步擴大地盤,壯大自己。曹操馬上說道:“就依先生所言。使我成就大業者就是你啊,你正是我要找的謀士!”郭嘉也說:“您也正是我要找的明主。”
在此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袁紹說話沒重點,喜歡談論家事,沒有決斷,證明他胸無大誌,成不了大事。曹操言簡意賅,對郭嘉的建議馬上采納,證明他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而且會說恭維話,讓郭嘉死心塌地,因此可成大事。而郭嘉言談中聽出了曹操為人爽快,因此,自己也無所顧忌,該說什麼就說什麼。
所以說,一個說話的速度、口氣,就是我們探知對方深層心理意識的關鍵。當然,說話的聲調也是不可忽視的要點。
有的人說話粗俗下流,有人說話謙恭有禮、有條不紊,有的人說話內容豐富真實,當然 也有人一派胡言,或內容空洞、不知所雲。總之,人說話的時候,就反映出他究竟擁有什麼 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