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紀曉嵐急中生智顯幽默
紀曉嵐是中國的清代一位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很炫人耳目的人物,他博學多才,風趣幽默,他任侍讀學士的一年,在家中為父親服喪守孝。春節前夕,他應一鄉親請求,為對方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驚天動地門戶”,下聯是“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後奏”。這件事很快傳到朝廷,傳到乾隆皇帝耳中。乾隆火冒三丈,即便是春節也沒有放過,立即派人把紀曉嵐押到京都金鑾殿。乾隆一見紀曉嵐便拍案大怒:“紀曉嵐!你知罪嗎?”紀曉嵐完全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怎麼回事,但見乾隆龍顏大怒,隻好連連叩頭,口稱:“知罪!知罪!”乾隆更怒,大聲斥責道:“好你個紀曉嵐!本朝看你是人才,待你不薄,你竟借在家服喪守孝之機,公然寫對聯煽動鄉民造反!”說完,吩咐左右:“拉出去,砍了!”直到這時,紀曉嵐才知道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為對聯,他因此哈哈大笑。乾隆被他笑得莫名奇妙,隻聽紀曉嵐,說:“萬歲請息怒,這副對聯確實是我寫的。但情況是這樣的:我給寫對聯的這一家,有哥仨,都是光棍兒。老大是個賣爆竹的,爆竹一響,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個集市經紀人,專管人們買賣糧食時過鬥的,這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個賣燒雞的,他殺雞不就是‘先斬後奏’嗎?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呢?”聽了紀曉嵐這一番解釋,加之對聯風趣幽默,乾隆皇帝才龍顏稍悅,慢慢釋懷。這次事情真是有驚無險,多虧了紀曉嵐的機智應變,急中生智,才能巧妙化解自己的危機。當我們遇到突如其來的危機時,能坦然自若的正麵對待並化解它嗎?如果不能保持冷靜,機敏地改變危險處境,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尤其在古代,伴君如伴虎,隨時都會出現危機。這時,就需要你機智、冷靜,先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急中生智,展現幽默,化解危機。使用幽默的語言不僅需要才思敏捷、能言善辯,對生活具有深刻的體驗和對事物有較強的觀察力,還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反應迅速,能夠隨機應變。
11.威爾遜謙虛幽默消除敵意
威爾遜是美國新澤西州的州長,有一次,他到紐約出席一個午餐會,主持人在向他人介紹他時,說他是“未來的美國總統”。這句話對於威爾遜來說當然是刻意的恭維,但是卻讓在座的其他人不知如何自處,很沒麵子,產生相形見拙甚至仇視之感。場麵頓時很尷尬,一人得意眾人愕然,威爾遜想扭轉這種的局麵。他起立致詞,在幾句開場白之後,說:“我自己感到我在某方麵很像一個故事裏的人物。有一個人在加拿大喝酒過了頭,結果在乘火車時,原該坐往北的火車,卻乘了往南的火車。大夥發現這一情況,急忙給往南開的列車長打電報,請他把名叫約翰遜的人叫下來,送上往北的火車,因為他喝醉了。很快,他們接到列車長的回電:‘請詳示約翰遜的姓,車上有好幾名醉漢,既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不知該到哪去’。”頓了頓,威爾遜又說:“自然,我知道自己的名字,可是我卻不能像主持人一樣,知道我的目的地是哪裏。”威爾遜幽默的謙遜,平複了眾人不平衡的心理,使眾人感覺擺平了麵子,消除了敵意,帶動了現場的氣氛,讓宴會重新響起了歡聲笑語。身居高位者,難免碰到一人受重視,眾人被冷落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那個受重視的人,就應該施展手段,扳平雙方的麵子,減少對方的敵意。適度的講講自己的醜事,詼諧幽默的“抹黑”一下自己,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俗話說:“不是虛心豈得賢!”身居高位的人在自己的言行中更要小心謹慎。虛心幽默的話語能讓大家感覺平等,贏得他人的心。
12.莉蓮·卡特輕鬆趕跑記者
莉蓮·卡特是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的母親。一天,莉蓮·卡特正在家裏料理家務。突然,一陣門鈴聲傳來,她跑去開門一看,是一位記者。其實,對記者的這種頻繁來訪,莉蓮·卡特是感到很厭惡的,但是出於禮貌,她還是說:“見到你,十分高興。”記者說:“你的兒子到全國各地去演講,並告訴人們,如果他曾經對他們撒謊,就不要選他。你能不能誠實地告訴我,你的兒子是不是從沒有撒過謊?因為世界上再沒有人比您更了解您的兒子了。”對於這種不友善的犀利問話,莉蓮·卡特的回答是:“說過,但那都是善意的。”記者又問:“什麼是善意的謊言?您能不能給我下一個定義呢?萬一不好下定義,舉個例子也可以。”於是莉蓮·卡特說:“比如說,您剛才進門的時候,我說‘見到您,十分高興’。”記者聽出了話中諷意,十分狼狽地離開了莉蓮·卡特家。卡特母親這句話,看上去雖然溫和,但暗藏鋒芒,巧妙地諷刺了咄咄逼人的記者,既回避了尖銳的問題,又成功的讓記者知難而退。在人際交往中,詼諧幽默的言語是很受歡迎的,因為它能活躍氣氛,化解尷尬,還能消除矛盾,令事情更圓滿。幽默,有著它獨特的效果,而很多人就是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對一些不友好的人做出善意的批評,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由此可以看出,幽默詼諧可以使我們用最平和的方式拒絕那些不友善的人,減少麻煩,讓結果更加完美。
13.卓別林“金蟬脫殼”化險為夷
有一天,卓別林回家很晚,身上還帶了一筆錢。在經過一段黑暗的小路時,突然從樹後冒出一個彪形大漢,他手裏還拿著手槍,逼迫卓別林交出身上所有的財物。卓別林一看他手裏有槍,不能硬來,趕緊裝作害怕得渾身發抖樣子,戰戰兢兢地說:“我是有點錢,可全是老板的,現在這些錢被你拿走了,老板一定認為我私吞公款。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拜托你在我帽子上開兩槍,證明我被打劫了。”強盜認為這個對他沒什麼威脅,二話沒說,就把他的帽子接了過來,“砰砰”地開了兩槍。卓別林又接著懇求再朝他的褲腳打上兩槍,解釋說:“這樣就更逼真了,主人就不會不相信了。”這時強盜已經開始不耐煩了,但他仍然拉起褲腳掃了幾槍。卓別林又說:“請再朝衣襟上打幾個洞吧。”強盜沒有多想,一邊罵著:“你這個膽小鬼……”一邊扣動了扳機,但是卻沒有了槍響。原來子彈都已經被打光了,卓別林一看,一拳揮去,打昏了歹徒,飛也似的逃跑了。強盜手裏拿著槍,而卓別林什麼武器都沒有,典型的敵強我弱,不能反抗或立即逃跑,這樣受傷的會是自己。這種情況下,卓別林他先裝出害怕的樣子,放鬆對方的戒備,這樣強盜便不會對他實行強硬的行動。接著,卓別林用哀兵策略引誘對方開槍來製造自己被搶的假象。待強盜子彈用完後,卓別林見時機已到,便撒腿而逃。這就是運用了金蟬脫殼之術,在巧妙地周旋中脫身。金蟬脫殼,比喻用計謀脫逃而使對方不能及時察覺,它是一種擺脫對方、轉移或者撤退的分身之術。暫避強敵,決不是懦弱的表現。它其實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先穩住對方,然後脫離險境。喜劇大師卓別林曾經就用此法化險為夷,擺脫險境。運用金蟬脫殼方式,加上幽默的語言,避免硬碰硬的衝突,即使是身處險境也一定可以化險為夷,成功脫逃。
14.幽默化危機
1938年10月,卓別林寫了一部以諷刺和揭露希特勒為主題的電影劇本,名為《獨裁者》。到了1939年春天影片開拍的時候,派拉蒙公司卻說:理查德.哈定.戴維斯曾用“獨裁者”這個名字寫過一出鬧劇,所以這名字應該是他們的財產。卓別林派人跟他們談判,但是毫無結果,於是他親自找上門去商談解決的辦法。然而派拉蒙公司不肯讓步,堅持說:“如果你一定要借用‘獨裁者’這個名字,必須付出2.5萬美元的轉讓費,否則就要訴諸法律!”卓別林聽後靈機一動,當即在自己劇本的片名前加了個“大”字,片名變為了“大獨裁者”,然後他幽默地說:“你們寫的是一般的獨裁者,而我寫的是大獨裁者,這兩者之間風馬牛不相及。”說完這番話後,他揚長而去,毫無理會派拉蒙公司的老板們氣得變形的臉,派拉蒙公司雖然窩火,但也沒辦法,隻能就這樣放過了卓別林。事後卓別林還對朋友幽默風趣地說:“我多用了一個‘大’字,省下了2.5萬美元,可謂一字值萬金!”卓別林給“獨裁者”這一外延較大的概念增加了“大”這一內涵,使它過渡到了外延較小的“大獨裁者”這一新的概念。這一方法,加上幽默的言語,使得反擊更加有力。當我們認為某個概念所指稱的範圍太寬,需要加以縮小時,可以使用限製的方法。這是在論辯中常常用到的方法。如果我們用幽默的方式將它表現出來,攻擊力會更強,效果也會更明顯。古代有一位姓邢的進士,也是如此化解了危機——這位邢進土身材矮小。有一天,他在鄱陽湖遇到強盜。強盜搶了他的錢財不算,還想殺了他。正當強盜舉起刀時,邢進士以風趣的口吻對強盜說:“人們已經叫我邢矮子了,若是砍掉我的頭,那不是更矮了嗎?”強盜聽了覺得很好笑,又覺得他在這麼危機的時刻還能這麼風趣,於是放下了手中的刀,放過了邢進士。麵對凶惡的強盜,邢進士一句幽默的話語,卻令強盜啞然失笑,放下了屠刀。可見幽默的作用很大。幽默的語言不光能讓氣氛更和諧愉快,也能讓對敵人的反擊更有力有效。當你想給無理的對手一個不失風度的回擊時,幽默是最好的選擇。
15.蘇氏兄妹幽默調侃
大家對蘇東坡的名號如雷貫耳,其實他有一個妹妹,叫蘇小妹,也是頗有才氣的女子。這個蘇小妹額頭生得比一般人高和突出,但是一看就是一副聰明慧黠的樣子。她從小就喜歡和她的兩個哥哥比試口才,尤其是對大哥蘇軾,因為他滿臉絡腮胡須,還肚突身肥,總是穿著寬大的衣服,不修邊幅,於是她和蘇軾整天在家戰個不休。有一天,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起了玩笑,他為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而作了一首詩: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源。而蘇小妹聽了隻是嘻嘻一笑,當即就反唇相譏道:“一叢哀草出唇間,須發連鬃耳杏然;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裏有聲傳。”蘇小妹的這首詩譏笑的是蘇軾那不加修理、亂蓬蓬的絡腮胡須。之後她又覺得說蘇軾的胡須似乎還沒有抓到痛處,就再細細的端詳了一番,發現哥哥額頭扁平,沒有一點崢嶸之感,還長了一副馬臉,長達一尺,兩隻眼睛距離又較遠,整個看上去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當即喜滋滋地再作了一詩:“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這對蘇氏兄妹用詩互相調侃對方的外貌,對於陌生人來說這是不禮貌的,但對於這兩兄妹來說,恰恰是他們感情交流的一種方式,這樣幽默機智的調侃使他們的感情更加和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