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輯 讓孩子自己去做(2 / 3)

大道理:親身經曆是父母家長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適當地給孩子們出點難題,讓他們出出醜,然後選擇時機就事論事,往往能夠鼓勵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比無微不至的關心強過百倍。

大器之材

1965年,我在西雅圖景嶺學校圖書館擔任管理員。一天,有同事推薦一個四年級學生來圖書館幫忙,並說這個孩子聰穎好學。

不久,一個瘦小的男孩來了,我先給他講了圖書分類法,然後讓他把已歸還圖書館卻放錯了位置的圖書放回原處。“像是當偵探嗎?”我回答:“那當然。”接著,男孩不遺餘力在書架的迷宮中穿來插去,午休時,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錯地方的圖書。

第二天他來得更早,而且更不遺餘力。幹完一天的活後,他正式請求我讓他擔任圖書管理員。又過了兩個星期,他突然邀請我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時,孩子母親告訴我他們要搬家了,到附近一個住宅區。孩子聽說轉校卻擔心,“我走了誰來整理那些站錯隊的書呢?”

我一直記掛著他,但沒過多久,他又在圖書館門口出現了,並欣喜地告訴我,那邊的圖書館不讓學生幹,媽媽把他轉回我們這邊來上學,由他爸爸用車接送。“如果爸爸不帶我,我就走路來。”

其實,我當時心裏便應該有數,這小家夥決心如此堅定,則天下無不可為之事。我可沒想到他會成為信息時代的天才——微軟電腦公司大亨、美國首富——比爾?蓋茨。

大道理:當別人為你高喊“向前進”的時候,你要學會為自己指明前進的方向;否則,你會朝著他人的方向前進,隨波逐流,結果是讓自己失去了方向。比爾?蓋茨學生時代就顯示出執著的精神,那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黑板上的解剖圖

自上衛生課的第一天開始,黑板上就畫有人體解剖圖,表明重要骨骼肌肉的名稱和部分。整個學期那幅圖解都留在那裏,不過老師從沒有提起它。最近一次測驗,我們一進教室,就看見黑板擦得幹幹淨淨,上麵隻寫了一道試題:“列舉人體各主要骨骼的名稱和部位。”

全班同學異口同聲提出抗議:“我們從沒學過這個”。

“這不是理由,”老師說,“那些知識已經寫在黑板上好幾個月了。”我們勉強回答了一會以後,老師便把試卷收集起來,撕得粉碎,“永遠記住,”他告誡我們,“教育不隻是學人家告訴你的東西。”

大道理: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學得知識和技能,並服務於社會。學習如果沒有主動性就難以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老烏鴉和小烏鴉

小烏鴉學會了飛行,要告別老烏鴉展翅去飛行了,老烏鴉教誨它說:“你現在飛行得這麼好,一定能周遊天涯海角。在你臨走之時,我想告訴你一些經驗,你會在危險的時候用得著的。”

小烏鴉請求媽媽趕緊告訴它。

“不管你是在土豆地裏,還是在玉米地裏覓食的時候,”老烏鴉用長者那種帶有豐富經驗的口吻說,“如果有人在腋下夾著什麼或是在手裏拿著什麼向你走來時,那你就得馬上飛走。這件東西很有可能就是一件武器,他們會用它向你射擊的。”

“我記住了,媽媽。”小烏鴉說。

“我還要告訴你,老烏鴉接著說,“如果有人在街上或是田地裏向你走來,並且彎下腰時,那你也應該馬上飛走。這個人彎腰很可能是在撿石頭來打死你。如果這個人既沒在腋下夾有什麼東西,也不去彎腰撿什麼的話,那你就一定沒有什麼危險了。”

“媽媽,這些我都記住了。”小烏鴉答道,“可是,如果有人把石子放在他的衣服口袋裏,我該怎麼辦呢?”

“快滾吧!”老烏鴉喊道,“在這個世界上你比我懂得還多了。”

大道理:其實世道的險惡不止這些,不是經驗所能告訴你的,隻能在飛翔中遭遇到什麼算什麼,在實踐中增長才幹,有許多艱難險阻得完全靠你自己的運氣和智慧去化解。

摔倒中成長起來

公園裏,綠草如茵,藍天如碧,年輕的母親帶著剛會走路的孩子在這兒玩耍,年輕的媽媽正幸福地望著草地上嬉笑追逐的孩子。由於跑得太快,孩子一下子跌倒在地,“哇哇”地哭開了。

小孩哭著等媽媽來扶,可那母親坐那兒沒動,微笑著對孩子說:“寶貝堅強,小男子漢,來,自己爬起來。”小孩哭了半天不見母親過來扶,自己爬起來,按照媽媽的吩咐,拍拍土,擦擦淚。小孩又高興地玩去了,不一會又跌倒了,他知道哭也無用,媽媽不喜歡跌倒哭的小孩,很乖的自己起來,拍拍土,又玩去了。

大道理:孩子是在摔倒中成長起來的。父母與其援手扶持,不如給予他們爬起來的勇氣和方法。因為,沒有受用一生的扶助,卻有鼓舞終生的勇氣和信心。

咀嚼過的蘋果

一個學生請教他的老師,怎樣做才能夠學會老師所有的智慧。

老師笑了笑,從桌上拿起了一個蘋果,放到嘴邊,大大地咬了一口。老師望著他的學生,口中不斷咀嚼著蘋果,不發一言。

過了好一會兒,老師才又張開嘴,將口中已經嚼爛的蘋果,吐在手掌當中。

老師伸出手,將已嚼爛的蘋果拿到學生的麵前,然後對著他的學生說:“來,把這些吃下去選”

學生驚惶地說:“老師,這……這怎麼能吃呢芽”

老師又笑了笑,說:“我咀嚼過的蘋果,你當然知道不能吃;但為什麼又想要汲取我的智慧的精華呢芽你難道真的不懂所有的學習,都必須經過你本身親自去咀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