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輯 走進親子互動樂園(3 / 3)

大道理:一個人隻有肩負責任才覺得自己的重要;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責任他就成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人,誰也不希望這樣被冷落。當責任在身時,一種自豪感會油然而生。

黑氣球的哲理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正在公園裏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了公園。白人小孩一窩蜂地跑了過去,每人買了一個,興高采烈地追逐著放飛在天空中的氣球。

在公園的一個角落躺著一個黑人小孩,他不敢過去和他們一起玩,因為自卑。

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後,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可以賣一個氣球給我嗎?”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他一下,溫和地說:“當然可以,你要一個什麼顏色的?”小孩子鼓起勇氣回答說:“我要一個黑色的。”

黑人小孩子開心地拿過氣球,小手一鬆,黑色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形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老人一邊眯著眼睛看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後腦勺,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的氫氣。”

那個黑人小孩子便是基恩,一位美國著名的心理醫生。

大道理: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出身,關鍵是心中有沒有自信。

貝多芬的吻

看到一位鋼琴家的故事,很讓人感動:

1985年9月,我在聯邦德國薩爾布呂肯市給一批年輕的鋼琴家上主課時發現,如果我在某個學生的背上輕輕拍一下,他就會表現得更為出色。我便在全班學生麵前對他傑出的演奏予以讚揚,使他自己以及全部學生大為驚奇的是,他馬上超越了自己的原來水平。

我記得第一次表揚使我感動得如何幸福和驕傲!我當時7歲,我的父親要我幫忙在花園裏幹些活。我竭盡全力賣勁地幹活,也得到了最豐厚的報酬。當時他親了我一下說:“謝謝你,兒子。你幹得很好。”60多年後,他的話仍然在我耳邊回響。

16歲時,由於與我的音樂教師發生分歧,我處於某種危機之中。後來著名的鋼琴家艾爾?馮?薩爾——李斯特的最後一個活著的弟子來到布達佩斯,要求我們為他演奏。他專心地聽我彈了巴赫的C大調“Toccata”,最後,馮?薩爾起身,在我的前額上吻了一下。“我的孩子,”他說,“在你這麼大時,我成了李斯特的學生。在我的第一堂課後他在我前額上親了一下,說:‘好好照料這一吻——它來自貝多芬。他在聽了我演奏後給我的。’我已經等了許多年準備傳下這一神聖的遺產,而現在我感到你當受得起。”

在我的一生中沒有別的什麼可以比得上馮?薩爾的讚揚。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從危機中解脫出來,幫助我成為今天這樣的鋼琴家。不久將輪到我把它傳給最值得受這份遺產的人。

大道理:讚揚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如果運用得當,將使許多受讚揚者獲益終生。貝多芬的吻是留給人類社會的寶貴遺產,我們應該把這種“吻”代代相傳。

媽媽愛醜娃娃

自從外號叫“白玉娃娃”的孩子定時被帶到小公園來,原來在那裏聚集的媽媽,和她們的小孩們,就突然不見了。

不是不來,隻是大家換了時間,避開跟白玉娃娃在一塊。

“那孩子真是太漂亮了!真像是白玉雕的,線條鮮明,濃濃的眉毛下麵一對大得出奇、又隻見黑,不見白,像一泓潭水的眼睛;翹翹的鼻子,小嘴旁還掛著兩個深深的酒窩呢!怎麼世上最美的全長在她一人身上去呢?我們娃娃兩隻眼睛,都不如她一隻大!”每個媽媽心裏都這麼說。有時不小心遇到白玉娃娃,更忍不住誇讚,那是忍不住,不得不讚歎。

隻是跟著便有些自慚形穢起來,連回家之後,都要對自己的娃娃,左看、右看,然後歎口氣:“為什麼比人家的白玉娃娃差得那麼遠呢?”

這種不平,大約持續了兩三個月,突然媽媽們不再躲避了,她們甚至專在白玉娃娃出現的時間,抱著自己的寶寶去。

她們故意靠著白玉娃娃坐著,看著白玉娃娃,又看看自己的孩子,然後把手裏的孩子摟得更緊,親得更重,愛得更深:“你雖比不上白玉娃娃,但媽媽疼你呀!媽媽愛你呀!你好偉大,讓媽媽愛!媽媽好偉大,一心愛自己的醜娃娃!”

大道理:媽媽愛娃娃,這本是人之天性,無可厚非,往往也是媽媽的弱點,過分疼愛就有可能導致溺愛。記得千萬不要讓孩子被愛淹沒的原則。

芝山盜

明代宣和年間,芝山有一強盜將被處決,母親含淚與之訣別,問他還有什麼願望沒完成,強盜對其母親說:“我真想像兒時那樣吮吸母乳,那樣死而無憾。”母親即解衣喂乳,強盜咬斷母親乳頭,流了一地鮮血,母失血過多而死。行刑者問其原因,強盜才說:“我年少時,偷來一棵菜與一些柴火,我母親不但不責備,反而很高興,使我越來越膽大,遂有今天,因此十分憎恨,故殺了她!”

大道理:“放縱=溺愛=憎恨”,天下父母不能不以此為戒。以身作則,從小抓起,防微杜漸,這樣父母才算盡了教育的責任,將來才不會引起孩子的怨恨和責備。

溺愛意味著什麼

一位母親為她的孩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問題的專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係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夫人點了點頭。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弄濕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夫人稱是。

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1小時,你嫌他笨手笨腳,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專家又說道,孩子大學畢業去找工作,你又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和權力。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湊近了專家說:你怎麼知道的?

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夫人問,以後我該怎麼辦?專家說,當他生病的時候,你最好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你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時,你最好給他送錢去。這是你今後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存在著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權利。

大道理:從不撒手讓孩子自己走的母親,就隻有一直管下去了,因為你的孩子一直也沒斷掉奶。

你喜歡什麼

4歲的毛毛和媽媽一起去玩具店。“你喜歡什麼?”媽媽問他。“我要那個。”毛毛指了指一個塑料製成的“動力別動隊”的長劍。媽媽知道這把劍是電視“動力別動隊”裏的武器。“不,毛毛,你有了那個會天天學電視裏的畫麵,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的。我們挑點別的玩具吧?你看積木怎麼樣?”可是毛毛開始大嚷大叫,“我就是要那個、那個,別的什麼東西我都不要。”周圍的人都在看他。媽媽不好意思了,隻好說:“別叫了,小祖宗,拿上吧,走我們去交錢。”自從有了這把劍,小毛毛天天在家裏學著電視裏的場麵,喊殺啊,衝啊,有時還把小朋友當成敵人,亂比亂畫一通。媽媽一點辦法都沒有。

大道理:關心孩子是很重要的,但不是一味地滿足。如果我們做家長的隻是對孩子糊塗地愛,在孩子的無理要求下步步退讓,堅守不住原則的陣地,這樣反而害了他們。

溺愛不是愛

鷹媽媽一次生下四五隻小鷹,由於它們的巢很高,所以獵捕回來的食物一次隻能喂食一隻小鷹,而鷹媽媽的喂食方式並不是依平等的原則,而是哪一隻小鷹搶得凶就給誰吃。在此情況下,瘦弱的小鷹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來。

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還會把巢裏的鋪墊物全部扔出去。這樣,雛鷹們就會被樹枝上的針刺紮到。因此,它們不得不爬到巢的邊緣。

而這時,鷹媽媽就會把它們從巢的邊緣趕下去。當這些雛鷹開始墜向穀底的時候,它們就會拚命地拍打翅膀來阻止自己繼續往下落。最後,它們的性命保住了,因為它們掌握了作為一隻老鷹所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本領。

大道理:動物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都知道給孩子一些痛苦,教給孩子自己去成長和生存的方法。比起我們人類中父母們的那些溺愛孩子的行為來說,不能不說鷹媽媽是我們的老師。難怪高爾基說,不幸才是最好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