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愛的教育
善良
一個大胡子警察拘捕了一個少年犯,當另一個警察準備給少年犯戴上手銬時,大胡子警察說:“銬在他的袖口外邊。”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扯了扯少年犯衣袖口,這樣,那個冰冷的鐵器就不會直接接觸少年犯那還稚嫩的手腕。
這個大胡子警察平時給人印象是個很嚴厲的人,犯人都怕他。但他在給少年犯戴上手銬的那一刻,卻讓人感到他的善良,他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注。
大道理:看似嚴厲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善良的心,使幼小的心靈中不會有冰冷的回憶,使不小心走上岔路的少年能返回正道。對於生命的尊重和關注是人間至深的源泉。多一份善良就多一份真情。
拒子入門
子發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將軍。一次,他帶兵與秦國作戰,前線斷了糧草,派人向楚王告急。使者順便去看望子發的老母。老人問使者:“兵士都好嗎?”使者回答:“還有點豆子,隻能一粒一粒分著吃。”“你們將軍呢?”使者回答道:“將軍每餐都吃到肉和米飯,身體很好。”
子發得勝歸來,母親緊閉大門不讓他進家門,並派人去告訴子發:“你讓士兵餓著肚子打仗,自己卻有吃有喝,這樣做將軍,打了勝仗也不是你的功勞。”母親又說:“越王勾踐伐吳的時候,有人獻給他一罐酒,越王讓人把酒倒在江的上遊,叫士兵們一起飲下遊的水。雖然大家沒有嚐到酒味,卻鼓舞了全軍的士氣,提高了戰鬥力。現在你卻隻顧自己不顧士兵,你不是我的兒子,你不要進我的門。”
子發聽了母親的批評,向母親認了錯,決心改正,才得進家門。
大道理:“子不教,父之過”,子女成長的好壞,長輩負有極大的責任。若要孩子成大器,必須在孩子心中植下博愛之心。有博愛之心,才有施愛於他人的可能。
隻愛一點點
一個要出嫁的女兒問媽媽,婚後怎麼樣才能抓緊丈夫的心芽媽媽讓女兒抓起一把沙子,滿滿的一大把。媽媽說:你試著握緊。女兒使勁地握緊手,結果她握得越緊,從手指縫裏漏出的沙子就越多,最後,留在手裏的沙子隻剩一點點,而且被握成很難看的形狀。
大道理:教育就是這樣,你越是握緊,孩子越是掙脫,你越是在意,孩子越是遠離你。愛是一種快樂,太愛則是一種負荷。父母給我們的愛太多,我們便總是生活在歉疚和報答裏。隻愛一點點,所以心裏有更多的位置放更好的東西;隻愛一點點,所以愛與被愛都是件輕鬆而幸福的事。
母子連心
女友的兒子上小學了,放學時女友每天都接他,並在學校裏陪兒子玩一會兒,再一起散步回家。一個冬天的傍晚,天色已漸漸地暗了下來,母子倆又像往常一樣散步回家,快到家時,女友突然發現通往家門口的那條路的路燈沒有亮,便說:“哎呀,路燈沒亮。”
兒子問:“沒亮怎麼了?”
“黑糊糊的,多害怕呀。”
“你現在害怕嗎?”
“不害怕。”兒子問:“為什麼你不怕?”
“因為有你和我在一起呀。”
兒子又問:“那沒有我的時候,你會害怕嗎?”
女友說:“會的,以前媽媽沒生你,自己回家就會害怕。”
兒子說:“媽媽,不用怕,我不是一直在你的肚子裏嗎!”
女友給我講這段兒子的妙語時,滿臉的幸福。
大道理:母親與孩子的心,不是要相隔千裏,不是要長大成人,不是要等到孩子懂多少學問道理,才會明白母子連心的。從孕育生命的那一刻起,母子的心就已經恒久地連在一起了。隻是我們忙碌於紅塵之中,而忽略體驗罷了。
母親不信佛
臘月,我得了一場大病。
老實巴交的父親抱著我急得團團轉,看遍了村裏的大小醫生,卻久治不愈。後來,在別人的勸說下,父親才如夢初醒般地抱起我向十幾裏外的鎮醫院跑去,身後緊跟著我瘦弱的母親。
醫生診斷後,輕輕碰了碰父親的手,走到外麵。
“怎麼這時候才來,恐怕我們也無能為力了……”
當時我已昏迷了一整天。
母親含淚聽完父親無助的述說,無限憐愛地撫摸著我的臉頰,一遍遍地低聲叫著我的乳名。巨大的恐懼和悲痛使母親刹那間變成了傻子一樣。然後,她不顧一切地衝向門外刺骨的寒風。
也許是我命大,在親人顫抖而不停的呼喚中,我竟奇跡般地睜開了眼睛……
“那一夜,你娘在廟裏的菩薩麵前跪了許久,祈禱了許久,任誰也叫不起來。”
說這話時,父親眼裏盈滿淚水。
可我知道,母親原本不信佛。
大道理:這是一種無奈無助的突破人生信念的祈禱,也正因此更顯示出母愛的偉大,所有的愛語在這一刻也顯得弱不禁風。
母愛永不老
兒媳專橫跋扈,她隻好遠遠地躲開,另覓一間小屋獨居。
村子裏常鬧賊。一天深夜,她聽見街上似乎有人嚷嚷誰家的豬丟了,於是心裏七上八下,胡思亂想。她到底睡不踏實,就爬起來,摸黑繞過村子裏的一條大街,兩個小巷,摸到兒子家後麵的豬圈裏,用手摸摸又聽聽,兩頭大豬哼哼著都在,幾個豬娃娃哼哼唧唧地也都在,才放下心,又摸黑回去。“那是我兒的家業呀,我放心不下!”事後,她流著老淚對我們說。
她放心不下的兒子已經56歲,睡夢中的兒子並不知道,那天晚上,有一個74歲的老天使曾悄悄去看過他和他的家產。
大道理:有母親活著,再老的兒子都顯小。
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長存的,母愛是風雨無阻的,而為人子的我們,誰又能感悟到多少這人世間最能讓人淚流滿麵的愛呢?
媽媽的地址
在街上遇到了舊友,跟他要電話號碼和地址,他匆匆寫好,交給我,又向我要回紙條,一邊補寫,一邊對我說:“你還是打電話到我媽媽家比較容易找到我。”
另外一次,我要速遞郵件給一個朋友,他特別囑咐:“請把東西送到我媽媽家去,我媽媽家整天有人。”
我們這一代,搬家、更換電話、手機、傳呼機號碼,甚至電子信箱地址的頻率,已接近“日新月異”的速度。聯係的方式多了,人卻越來越難找。除了工作上經常接觸的人以外,其餘的舊友故交,總是要到想起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找不到了。最後的辦法,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一個電話,給那人的媽媽。
十之八九,那人的媽媽,是在家裏。十之八九,在那人搬了又搬,地址電話換了又換之後,那人的媽媽,還在原來的地址,保持著原來的電話號碼。
大道理:隻要我們願意記得,還肯嚐試,就能憑借媽媽的地址,媽媽的電話號碼,聯係那已經在飄浮的遷徙中遺失的自己。
媽媽不變的地址和電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精神支柱。
母愛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這裏,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嚴格地限定為三斤,這還得靠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日常的飲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賴這三斤珍貴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樣,渴啊!終於有一天,一頭一直被人們認為憨厚、忠實的老牛渴極了,掙脫了韁繩,強行闖入沙漠裏惟一的也是運水車必經的公路。終於,運水的軍車來了,老牛以不可思議的識別力,迅速地衝上公路,軍車一個緊急刹車。老牛沉默地立在車前,任憑駕駛員嗬斥驅趕,不肯挪動半步。五分鍾過去了,雙方依然僵持著。運水的戰士以前也碰過牲口攔路索水的情形,但它們都不像這頭牛這般倔強。人和牛就這樣耗著,最後造成了堵車,後麵的司機開始罵罵咧咧,性急的甚至試圖點火驅趕,可老牛不為所動。
後來,牛的主人尋來了,惱羞成怒的主人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鮮血沁了出來,染紅了鞭子,老牛的淒厲哞叫,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酷風,顯得分外的悲壯。一旁的運水戰士哭了,罵罵咧咧的司機也哭了,最後,運水的戰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定吧,我願意接受一次處分。”他從水車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麵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沒有喝以死抗爭得來的水,而是對著夕陽,仰天長哞,似乎在呼喚什麼。不遠的沙堆背後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慈愛地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靜默中,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沒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靜無語中,它們掉轉頭,慢慢往回走。
當我從電視裏看到這讓人揪心的一幕時,我想起了幼時家裏的貧窮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鄉下勞作的苦難的母親,我和電視機前的許多觀眾一樣,流下了滾滾熱淚。
大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每個心中充滿母愛的母親對孩子最真誠的嗬護。
愛的位置
這是我上大學時的一件事。
那天下午,公共課上老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國王有三個兒子,他很疼愛他們,但不知該傳位給誰。最後,他讓三個兒子回答如何表達對父親的愛。大兒子說:“我要將父王的功德製成帽子,讓全國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頭上。”二兒子說:“我要把父王的功德製成鞋子,讓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支撐他們。”三兒子說:“我隻想把您當作一位平凡的父親,永遠放在我的心裏。”最後國王把王位傳給了三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