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未來的美好:用愛描繪孩子純淨的心靈(2 / 3)

3.學會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讓孩子學會尊重,首先要理解。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別人,設身處地去了解他人的情況,站在別人的處境設想,那麼尊重對他來說會很容易理解。

如果你問一個人是否需要尊重,他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尊重如同吃飯喝水一樣,是每個人基本的需要。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際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遞增規律。需求的層次由低到高被滿足後才能正常工作,實現自我。

另外,人與人的交往也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之上的,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可見,尊重的需求對每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對於孩子,父母一定要教導他們學會尊重,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兒童》雜誌上引錄的一次調查,有2000名成年人參與,他們中隻有12%的人覺得孩子們一般能尊重地對待別人;大多數人認為現在的孩子“粗魯”、“不負責任”以及“缺乏紀律”。我在網上看到一些新聞,有的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就槍殺同學、親人,有的孩子虐待動物,有的孩子因為受大人影響而嘲笑、戲弄流浪者和清潔工。我想這樣的孩子將來必定沒有什麼作為,因為沒人願意結交這樣的朋友,更不願與這種人共事,沒人願意指點這樣的孩子並教育他,對他提出忠告,他也不會聽取別人的意見,所以根本不懂尊重的孩子,很難進步。尊重不是小事情,父母要從小教導孩子尊重別人。

一位好心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時產生一股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10元錢塞到賣鉛筆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走了沒幾步,他突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急忙返回來,並抱歉地解釋說自己忘了取筆,希望不要介意。最後,他鄭重其事地說:“您和我一樣,我們都是商人。”

一年之後,在一個熱烈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推銷商迎麵來到這位商人麵前,萬分感激地自我介紹說:“您可能已經不記得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為止。”

好心商人在憐憫別人的同時不忘尊重,在給予別人尊重的同時也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尊重別人的重要性。

孩子本來就容易衝動,容易衝撞別人,讓他們從小學會尊重,也可以中和較早的情緒,讓孩子具有高尚成熟的品格,他的人際關係會更加和諧。

讓孩子學會尊重,首先要學會理解。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別人,設身處地去了解他人的情況,站在別人的處境設想,那麼尊重對他來說會很容易理解。孩子通常很任性,不了解人情世故,父母跟他們講尊重他們也許不理解。但讓孩子了解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情況也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體會別人的感受,孩子就會同情並尊重他人。

學會尊重,從尊重身邊的人開始。讓孩子尊重父母,尊重長輩。有的孩子嬌生慣養,事事都順著自己的意,當家長不滿足他們的時候,就會對長輩出言不遜甚至動手,這時父母要立刻製止,不能讓孩子犯這樣的錯誤。作為父母要做到表率,父母尊敬長輩,孩子才會學著做,否則孩子也不會尊重父母。另外,父母也要尊重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

教導孩子尊重他人要從細節做起。讓孩子學會傾聽別人,不要隨意打斷別人說話。與人交談時不要左顧右盼,吃飯的時候注意謙讓和禮節。還有,讓孩子尊重別人的隱私,不要窺探別人的私事,不論關係多麼親密,也應該彼此保留一塊私人的心理空間,不該打聽的事不打聽。

尊重別人的個性,個人習慣和觀點,尊重那些不同於自己的人,尊重別人的優點和缺點,容納與我們有差異的人,因為現在世界交流非常密切,我們的生活不再麵對單一的人,比如像美國是多種族國家,你必須學會容納其他種族的人,尊重他們的習俗,傾聽不同的聲音。

在美國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美國印第安保護區有個原始部落,在集會時有一個規定,就是得赤身裸體地一起活動。

這個特別的風俗,讓他們飽受外人的白眼與嘲笑,但即使如此,他們仍然不願意改變這個傳統。有一年,這個原始部落不幸發生瘟疫,全部的族人幾乎都被感染。

於是他們決定到鄰近的城鎮裏,邀請一位當地有名的醫生前來幫助他們治病。然而,這位醫生一想到他們的傳統,便感到相當為難,但是看著跪在地上的求助者,醫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不斷地被激起,最終他還是勉為其難答應了。

為了迎接醫生的到來,原始部落的族人們緊急開會決議,為了尊重這位名醫,他們決定破例穿上衣服。所以,這天所有人都特別穿上了衣服,有的人甚至打上了領帶,聚集在教堂裏,等待醫生的到來。悠揚的鍾聲響起,醫生緩緩地走了進來,然而眼前的情景,卻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愣住了,這也包括醫生本人。因為,老醫生背著沉重的醫療器材走進來時,身上居然一絲不掛!

在我們所謂的文明社會,赤裸被認為不禮貌和羞恥,但類似印第安和一些民族崇尚這樣的習俗,不同的民族在交彙的時刻互相尊重,才能友好。如果一個民族的孩子從小就排斥異己,這個民族會變得狹隘。故事的結局印第安人和白人醫生遵照對方的習俗見麵,雖然可笑但充滿溫情,這是尊重的力量。

父母要教導孩子尊重生命,不尊重生命的人是冷酷無情的,會形成扭曲的人格。蔑視生命,將來會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尊重每個生命,從尊重花花草草和動物做起。

尊重好像硬幣,硬幣有正反兩麵,尊重是相互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被人尊重,但首先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讓我們在孩子心中播下尊重的種子,將來成為有教養有良好品德的人。

4.學會勇敢,世界因你而開闊

具有勇氣的人能做出超常的舉動,讓他們從眾人中脫穎而出。一次勇敢的行為也許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許還會改變更多的事情。人的一生總需要突破和改變。

現在的孩子被父母長輩過分的保護起來,和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少,孩子在那片小天地生活,膽子越來越小。根據一項調查,90%以上的兒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左右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心理;43%左右6~12歲兒童則有七種以上的害怕心理。

害怕,已經成了現代孩子的一種心理疾患。有的孩子怕打雷、怕黑、怕狗、怕貓;有的孩子有社交恐懼,怕上學、怕考試、怕被批評、怕說話、怕與人交流。因為怕的太多,孩子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外麵的世界很大,勇敢的孩子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讓孩子學會勇敢,父母要從多方麵著手。注重孩子精神衛生健康,不要在孩子小時候講鬼故事嚇唬他們,有的人因為童年受到驚嚇,一生都生活在恐懼中。讓孩子具有正義感和善良的心,內心充滿力量自然就更有勇氣。發現維多利亞大瀑布的蘇格蘭人大衛·立文斯頓為了自己的理想,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他曾與獅子搏鬥並差點失去一條手臂,最後他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

堅定的信念支持你勇敢向前,而缺乏信念的勇氣是走不到幸福的終點的。

年僅23歲的魁克·柯柏格是世界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人,他還獲得了羅斯福獎章。他和同學創立的解放兒童基金,如今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由青少年管理和領導的慈善機構,吸引了全球45個國家100多萬名青少年參與,並在亞、非、拉的35個發展中國家建立了450所學校,其中有15所在中國。

在魁克·柯柏格12歲時,一天,他翻看報紙,突然看到一幅圖片:一個巴基斯坦的童工拿著一份報紙,站在台上演講。原來,巴基斯坦有很多七八歲的孩子被家裏逼著去做童工,這個孩子在到處呼籲“抵製童工”。但當他演講完、騎單車回家的時候,被人槍殺了,年僅12歲。魁克很震驚,和他同一年齡的孩子卻是另一種命運,於是他決定創立這個基金,他給總統和多家報紙寫信,並進行演講,讓更多人了解這樣的事。後來魁克經過一番準備和另外一名同伴來到東南亞考察,親身了解童工的遭遇。

無論是那個巴基斯坦的小男孩還是魁克都很勇敢,他們小小的年齡冒著生命危險揭露社會的醜惡。這些孩子都有一顆充滿正義感善良的心,用內心的光明抵抗社會的黑暗。

勇敢需要知識和熱忱。隻有掌握知識,人才不會愚昧,才不至於像那些原始部落的人因為缺乏科學知識,由此都很迷信,看到不能解釋的現象就非常恐懼。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多了解各種知識,缺乏知識的勇氣隻是匹夫之勇。故事發生在奧克拉荷馬州塞斯考基市的一個家庭中。

一個寒冬的早晨,瓦斯暖爐已經打開,給正在穿衣服的全家人帶來溫暖的熱氣。小孩子們像平常一樣,在客廳裏追來追去,打打鬧鬧,誰也沒想到有個小女孩不經意地靠那個瓦斯暖爐太近了。不一會兒,小女孩那細薄的睡袍著火了!

小女孩驚恐的尖叫,其他的小孩跟著也哭了起來。

媽媽跑了過來,一看到那情形,站在那兒嚇得不知所措。

爸爸跟十三歲的兒子也飛快地跑上樓前去查看。兒子是一名童子軍,童子團的急救訓練中常練習如何處理像這樣的意外事件,小男孩飛快地從地板上抓起一條小地毯,然後將那尖叫不已的小女孩裹住。不一會兒,他將小女孩衣服上的火焰悶熄了,也因而避免了嚴重的傷害。

小男孩在童子軍訓練中學會的知識救了妹妹,而家中其他人因為對急救知識的缺乏而驚慌失措。有的時候我們在麵對突發事件時因為不知道怎樣做而驚恐,然後事態失去控製。平時父母要放手讓孩子麵對問題,不要把他們嚴格地圈養在家,讓孩子學遊泳,參加野外夏令營接觸大自然,了解自救和科學知識。

具有勇氣的人能做出超常的舉動,讓他們從眾人中脫穎而出,一次勇敢的行為也許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許還會改變更多的事情。人的一生總需要突破和改變,讓孩子學得勇敢一些,讓他們突破自己改變自己,讓他們的生命更精彩。

羅莎·帕克斯是美國“民權運動之母”,在民權運動中因為她勇敢的行為,改變了美國的種族狀況。在內戰後種族隔離依然盛行的美國南方,法律明確規定黑人與白人在公車、餐館等公共場所內需分隔,且黑人必須給白人讓座。

黑人由於冒犯司機的命令而經常被捕,甚至被殺。當裁縫的美國黑人女子羅莎·帕克斯在蒙哥馬利一輛公共汽車上就座時,一名白人男子走過來,司機命令所有的黑人都離開他們的坐位,這樣白人就可以不必與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黑人坐在一起了。有三個黑人站了起來,但帕克斯太太拒絕了,於是她被捕了。在判決的當日,即12月4日,蒙哥馬利市的黑人社區領導人號召全市黑人以罷乘的方式進行抗議。次日全市4萬黑人開始用各種方式出行,有的人甚至走20英裏上班,就是不乘公交車。這次運動持續三百多天。最後,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城市公交車上實施種族隔離為非法行為。

克林頓總統在回憶美國南方公交車上所實行的種族隔離時,他說,羅莎·帕克斯促進了所有美國人的自由,全世界都知道她,因為她一個人的勇敢行為觸動了人們對種族仇恨那麻木不仁的神經。

羅薩·帕克斯的勇敢舉動引發了美國民權運動的空前成果,每個美國人都對她懷有感激之情。她不僅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也改變了別人的命運,成為整個美國代表種族平等的偶像。

勇敢的人具有堅忍不拔、勇於冒險的精神。勇敢讓人敢於開拓、敢於探索、敢於做出自己的決定,敢於力排眾議堅持自己。所以,讓孩子學會勇敢,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勇敢地做出自己的決定,成功的大門將會為他們而敞開。

5.學會孝順,生活因你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