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師兄!——你還叫他‘師兄’啊!張成這人下手無情,不是什麼好人!”方殊氣憤道,心裏又是一酸,平緩心情解釋道:“至於師尊他——正在說楚王年輕時候的事跡……”
“楚王?”
“也就是‘一劍橫行巴蜀’的‘義皇帝’啊。”
“哦,是他!”王源恍然。曆史上被封為楚王的有很多,但沒有一位像這位一樣出名——尤其是他年少時憑一柄長劍無敵於巴蜀的事跡更是千載流傳。他是一個不世出之強者,更為皇朝吞並天下立下不朽功勳,但在爭奪帝位過程中敗給了“青弋”神皇帝,最後被封為“楚王”。後代神皇帝有感於他於國朝有恩,追諡“義皇帝”,廟號“成宗”。(在民間,這位楚王還有一個流傳更廣的名字叫‘籬廬皇帝’。)
方殊知道王源沒讀過書,師尊說的典故,他顯然不能完全聽懂,一邊看著師尊,一邊用自己的話給王源解釋道:“師傅說的是,楚王年輕的時候,劍道在川蜀第一,感覺沒有對手了,就到吳地來,結果在山路上與一個獵人杠上了,爭執誰該讓路……”
……
“獵人說,別看你帶著寶劍,高高大大,其實軟弱得很哪!你想過去,也可以。要是你真的精通劍術,不怕死,就一劍把我殺了,你走;不敢殺我的話,你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
老者搖頭晃腦地把這一段念完,睜開眼睛,看著身邊這濟濟弟子,雖然這數年來精力不濟,但如今門人眾多,還是很有成就感,忽然問道:“我且問,換做是你們,與人爭道,你們該如何做?”
“這還用說?什麼鳥人,膽敢放肆!二話不說,一劍挑死!”一個弟子搶先道。
老者冷哼一聲,頗為不悅。
另一弟子道:“殺他倒不必,但他見識淺薄,還是要略施懲戒……”
又有一個弟子搶道:“是我,我就不讓他走,與他耗個三天三夜,看誰耗得過誰!”
老者忍不住哂笑一聲,不置可否。
有弟子察言觀色,覺得師傅是想教育他們,“過硬易折”的道理,試探道:“師尊,弟子與師兄們想法不同,這人不過一個山野匹夫,何必與他較勁?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況山中無人,便是鑽了他的褲襠,無人知曉,也……也未嚐不可……”師兄弟中有人忍不住開始竊笑。
但師尊仍然沒有表示讚同的意思,不禁有些失望。而且自己剛剛所說,又表達了自己對“胯下之辱”不大在意,顯得太過軟弱且不知羞恥,不禁有些臉紅。
“師尊,那請問,義皇帝是怎麼做的啊?”弟子們發問道。
老者輕輕一笑:“楚王彈著長劍唱歌道:寶劍啊寶劍,吳地的人厭惡看到你啊!既然吳地的人這樣不喜歡你啊,你又何必跟著我到吳地做客呢?”
“楚王當即把長劍扔到深淵裏,笑著對那個少年說道,我現在已經沒有劍了,不過一個兩手空空的普通老百姓。獵人少年嗤之以鼻,認為他害怕自己了,就讓開路任由他離開了。楚王到了吳地後,花了三個月,就將吳地所有的高手全打敗了……”
眾弟子都驚道:“啊!義皇帝竟然把長劍扔到深淵下麵去了!”
“他既然將劍扔下去了,也就不是什麼劍客,獵人也沒有理由再為難他了……”
“成宗皇帝的長劍,自然是千錘百煉,‘兵魄’絕頂強悍的神兵利器!——他竟然舍得隨手扔了!真是不可思議啊!”
“可笑啊,可笑,那山野村夫見楚王扔了寶劍,以為是怕了自己——可楚王取他項上人頭,怕是比碾死螞蟻還容易!以楚王的境界,沒有神兵,他也照樣橫行江左十四州了……”
“所以扔不扔也無所謂吧……可我怎麼這麼心疼呢……”
弟子們議論紛紛。
方殊早讀過這段故事,所以不甚吃驚。王源怔怔出神,若有所思。
老者淡淡一笑:“都去談論長劍作甚?為何成宗皇帝能與青弋神皇帝一起並吞八荒,開創皇朝萬年不朽之基業?劍術通神固然重要,神兵利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異於庸人的大氣魄!而碌碌無為之輩,魄力淺薄,心胸狹隘,縱有神兵在手,怕也是——”嘿然。
眾弟子一起肅立,齊聲道:“師尊用心良苦,弟子們受教了!”師尊抱病帶他們上山,原來是想要開拓他們的胸懷。
這時候老者咳嗽了一聲,道:“說這一段與你們聽,一方麵是要啟迪爾等,另一方麵嘛……”他頓了頓,“據說當年,成宗皇帝入吳經過的,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遏雲峰’;而楚王擲下長劍的地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