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職業心理障礙不必找心理醫生(2 / 3)

4. 身體疲勞症。頭痛腹痛、食欲不佳、全身無力、焦慮不安。

上班恐懼症是一種情緒障礙,雖然表現各異,但對上班產生恐懼這一特點是相同的,都有頭痛、腹痛或食欲不佳、全身無力等症狀。之所以有些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不舒服的感覺,除了工作壓力外,在於個人自我心態的調節。當然誘因也有很多,比如分離性焦慮,或改換工作單位重新適應新環境,以及人際交往困難等,或在工作或在其他活動上失利、挫折或有遭到委屈、羞辱的經曆。

對於普通人來說,經曆了短暫的周末休息後,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有所放鬆,從休息狀態再次恢複到上班狀態,本能上來說是有所排斥的,需要一定時間適應和恢複工作狀態。因此,星期一的焦慮狀態有其必然性。再者幾乎每周周一會是最忙碌的時間,一周之內的日程大多會在周一排出計劃,而工作安排鋪天蓋地的周一則必然是最繁忙和身不由己的,這一天的壓力也是最大的。周一的恐懼和焦慮其本質還是處於對工作造成的各種壓力的恐懼。周末短暫的休息仍不足以化解職場人群的壓力。工作壓力的增加強化了現代人逃離崗位進行休息的渴望,深層次裏透視著他們的焦慮感。

從個性來講,患者多是性格比較內向、平時與社會接觸較少、心理素質存在缺陷、在人際交往上存在一定問題的人。同時,他們考慮問題又比較多,放假後思想鬆弛使他們可以胡思亂想,從而影響了心理健康,如不及時疏導、治療,必將對日後的工作表現產生不良影響,有的甚至可能會喪失很多好的工作機會。

壓力大上班族屬高發人群,“上班恐懼症”主要存在於工作壓力比較大並且對現有工作不是很滿意的人群當中。一方麵,平時工作壓力太大,使得不少上班族感到身心疲憊,幾天的假期好不容易放鬆下來,調整到比較舒適的生活狀態,初來上班,自然會對工作產生逃避、厭倦心理。另一方麵,對現有工作有諸多不滿,經過長假的一番考慮,有了換個地方的想法。

解決之道

一、要抓緊時間“收心”,從生活到作息都要調整,將心態調整回工作上去

調節生物鍾。假期間玩樂過度,甚至通宵打牌娛樂,打亂了人體正常的生物鍾。因此,要努力調節生物鍾,早睡早起,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同時,加強鍛煉,多做運動,使身體能夠適應快節奏的工作。

二、自然處理法

如果暫時找不到工作的感覺,上班族們也不必焦慮。上班後多做開心的事,打電話找朋友聊聊天,盡量不去想煩心的事。多留意一下自己的精神狀況,多讓自己開心,中午去空氣清新的地方走走換換環境。可以散散步、聽聽音樂,或者喝杯咖啡,不要強迫自己馬上投入較複雜的工作。症狀較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藥物治療,服用百憂解等,以改善情緒,消除恐懼。

三、調整自己的認知,學會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

盡量鬆弛自己平時那種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真正給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個假。對於節日放不下工作的情況,主要是平時生活節奏快,工作緊張,再加上自身性格,過於追求工作完美等因素積蓄而成。

四、轉移注意力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上班恐懼症”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注意力過分集中在對上班問題的擔憂上,所以才會產生恐懼情緒。轉移注意力是使個體不去想這些事情的有效方式,常用的方法是讓個體忙於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如可以參加一些休閑活動,包括旅遊、參加武術訓練等。

附:測試

上班恐懼的自我測評

1. 隨著上班時間的臨近,我變得日漸焦慮,有時甚至吃飯不香、夜不能寐。

2. 我的性格較為內向,不願意嚐試新鮮事物。

3. 我就害怕與人打交道,尤其是一見到陌生人就臉紅出汗,說不出話來。

4. 幾乎每個星期日晚上我都會習慣性失眠。

5. 有時我感到自己難以完成任務。

6. 通常周末兩天,我都不會安排任何與公司有關的事。

7. 每天我一上班就盼著下班,不停地看時間。

8. 我常由於某人的批評而長時間感覺不安。

9. 周五的時候我總是很興奮。下午幾乎做不了什麼工作。

10. “帶著期望與喜悅回家,拖著疲憊與勞累上班”正是我的寫照。

11. 我覺得自己有點兒神經質了,每天起來的時候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害怕去上班,害怕去單位。

12. 環境總是能輕易地影響我的感知和情緒。

13. 我並沒有工作壓力或者有逃避不去上班的念頭。

14. 我常擔心自己衣飾的整齊及儀態的端正。

15. 我喜歡自己的工作,覺得很適合我。

16. 工作時自己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17. 因為煩惱我常想避開某些東西、場合或活動。

18. 長假過後,我心裏會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感,甚至有連續失眠、茶飯不思等症狀,全然沒有上班時的朝氣。

19. 因為有不盡的事情和不盡的問題等著我去處理,似乎是每天都帶著不安的情緒,不知道為什麼。

20. 周一我總是必須要完成上周遺留下來的許多工作。

21. 我經常一提到上班就精神振奮,像有使不完的勁兒似的。

22. 我感到自己是一個沒價值的人,幹什麼都沒意思。

23. 每個長假過後,在上班的第一天我總覺得哪裏不對勁,工作仍然是那份工作,卻覺得哪裏都不對勁兒。

24. 上班時我感到疲倦、頭暈、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學習效率降低。

25. 周一早上不願意醒來,總有起不來床的感覺。

26. 上班時我心情似乎特別煩躁,身體也跟著鬧起了別扭,瞌睡連連,永遠也睡不醒。

27. 我自己認為工作壓力比較大,但我願意接受挑戰。

28. 我覺得別人對我的成績沒有做出恰當的評價。

29. 我感到人們圍著自己但並不關心自己。

30. 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就要去工作我總會情緒低落。

計分:

第6、13、15、21、27題答“是”記0分,答“否”記1分。其餘各題答“是”記1分,答“否”記0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你的總分:

0~5分:你是一個相當熱愛工作的人,你的心理非常健康正常,並且你還是個對生活充滿渴望和期盼的積極的人,請保持你的熱情吧。

6~10分:你看起來可有點懶散喲!也許是近期工作不太順利的緣故吧。你需要自行調整,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早晨出門前對著浴室的鏡子笑兩分鍾!

11~20分:你不太妙喲!可能有厭職傾向,需要注意了。找個老友好好地長談一次吧,說出你工作上的煩惱,或向專業人員進行谘詢。

21~30分:你患有嚴重的上班恐懼症。每天的上班對你來說如地獄般難熬,你無數次想過逃脫,這樣下去終有一天你會崩潰!

問題描述

虹是某外貿公司的翻譯,年輕靚麗,一口流利的俄語,深得上司及客戶的好評。虹也喜歡這份工作,舒適高雅,又有豐厚的薪水。外貿公司的工作使她如魚得水,工作得輕鬆而愜意。

天有不測風雲,一向令人羨慕的外貿公司居然變得無力經營,虹也由此下崗。下崗後的虹悲傷、憤悶,最初幾天整日發脾氣,看什麼也不順眼,甚至亂摔家裏的東西,以後則鬱鬱寡歡。她把一切都看成是灰暗的,對什麼也不感興趣,她感到生活非常寂寞、孤獨和無趣。雖然丈夫的收入足以使她衣食無憂,但工作權力的失去,社會地位的喪失,脫離集體的孤獨感及在家無所事事、精神無所寄托的空虛感,使她精神壓抑。

丈夫勸她去找份工作散散心,虹就大聲喊叫:“我能幹什麼,我會幹什麼!”虹覺得自己很無能,很沒有用。無論丈夫怎麼勸她,她都聽不進去,終日沉浸在下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她覺得丈夫勸她去工作是嫌棄她不能掙錢,讓丈夫養活了她,又和丈夫鬧起了矛盾。

虹常常感到胸悶、頭暈、沒食欲、全身乏力,而且入睡困難,即使睡著了也會惡夢不斷,半夜驚醒。虹走進了醫院,中醫、西醫治療了近兩個月,仍無好轉。在朋友的建議下,虹接受了心理治療。

問題分析

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是人們所向往的。即使擁有一份不滿意的工作,對某些人來說也是一種幸事,因為工作是必須的。人為什麼要工作?有些人認為工作是為了掙錢,養家糊口;另一些人則認為工作不僅是為了掙錢,更是個人價值感的體現,工作使他們達到自我實現。如果失去了工作,麵臨的不僅是經濟危機,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失衡,個人價值感的喪失,自尊心的損傷。這些都會使人產生比經濟危機還重的精神壓力。因此,工作與我們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

在我國的經濟改革中,有許多人下崗了。多少年來吃大鍋飯,擁有鐵飯碗,穩定安全的固有模式被打破了。一些人無法接受這一現實,下崗後處於沮喪、焦慮、緊張、抑鬱的心理狀態,此時,如果沒有得到社會和家庭的積極引導,很容易產生一種新的疾病——下崗綜合征。

下崗失業綜合征主要表現在對過去的依戀和失落感、胸悶、失眠、自閉、學習不能專心、生活無規律、食欲不振、學習無計劃、逆反心理異常,想發脾氣、不想運動……

經過專家調查,下崗人員因年齡、性格、工種、工齡、人際關係、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的不同可能會出現以下心理問題:

1. 自卑心理。不少下崗人員,尤其是性格內向的人,會因下崗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感覺自己無能,是個失敗者。還有人感到自己被社會淘汰了。有些人甚至不願被人知道自己下崗的現實,害怕被人恥笑,在親朋好友麵前抬不起頭。有自卑心理的下崗人員往往把自己關在家裏,不願與人交往。這樣,長期處於失敗的體驗之中,勢必會影響身心健康。

2. 內疚心理。下崗待業意味著經濟收入銳減,使家庭經濟緊張,甚至陷入經濟困境。當麵對日益高漲的社會消費水平而無力購買時,許多下崗人員會因此深感內疚不安,覺得愧對家人和子女,從而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更加重了自卑心理。

3. 失落心理。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崗位、原來的社會群體,離開了奮鬥多年的事業,失去了奮鬥的目標後,整天悶在家裏無所事事,就會產生失落感與被遺棄之感,內心深感苦悶。即使再就業以後,如果不能重新樹立奮鬥目標,或者不能適應新的環境,也會存在一種寄人籬下的失落感。由失落感還會產生懷舊感,懷念過去的好時光,從而更增加對現狀的不滿,引起更嚴重的心理失衡。

4. 焦慮心理。焦慮是對危險或威脅的預料所引起的無方向的喚醒狀態。下崗人員,在感到怨恨、苦悶之餘,更多的是感到焦慮不安,為家庭的生活擔心,為自己和家人的前途擔心,久而久之,變得脾氣暴躁,容易發火。

莎士比亞說:“聰明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哀歎,卻用情感去尋找辦法來彌補他們的損失。”想發揮自己的潛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勇於忘卻過去的不幸,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解決之道

一、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心理學家說:性格決定人的命運,一個人能力再強,但性格有問題,就會影響他能力的發揮。同樣,隻要一個人具備堅韌的性格和不被困難所壓倒的精神,那麼任何打擊、任何磨難都不會使他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就像外國一句古老的名言所說,“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句話包含了豐富深刻的哲理。過去的已經過去,曆史就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不管從前多麼輝煌,都已經成為曆史。重要的是要接受現在的事實,讓一切從頭再來。分析下崗職工再創業的經曆,不難看出,他們的成功與其堅強的性格、豁達樂觀的處世哲理有著密切的聯係。

在一般情況下,下崗會產生諸如沒麵子、抱怨“命運不佳”、消極、剛愎自用、自暴自棄、異想天開等心理,表現為沮喪、抑鬱、不能麵對現實,怨天尤人,但卻沒有從行動上來改變自己,從而陷於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中不能自拔。而成功者則善於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不回避或歪曲下崗現實,拋棄怨天尤人或自暴自棄的心理,樂觀生活,積極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他們充滿自信,相信自己的智力、自己的才能、自己的判斷。因為如果事情沒開始就先打退堂鼓,如果自己都信不過自己,又怎能奢望別人高看自己?隻有戰勝自卑,才能實現超越。擁有了自信,便擁有了成功的一半。

二、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

對於做事的期望值,既不要高不可攀,也不要因為太低而一事無成。必須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同時正視眼前的現實。但最重要的是能想到,下崗的不是自己一人,有人能坦然麵對,自己又何必戴上精神枷鎖而不能解脫呢?雖失去了原來的崗位,但又為選擇新崗位提供了機遇,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了這種積極的心態,就能擺脫不良心理的束縛,把注意力引導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再就業這方麵來,從而發掘出很多以前自己也沒有認識到的潛力,找到一條成功的再就業之路。

三、能夠吃苦耐勞

隻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下崗隻不過是讓生活輕輕撞了一下腰,它永遠不會壓垮人,隻會使人變得更堅強。因此無論是從零開始的創業者,還是重新找到工作的再上崗者,他們都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對工作盡職盡責,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從而也找回了自尊,實現了自我價值。

下崗不灰心,人人當自強。與其等待,不如從現在做起,依據自身條件到市場的海洋中去拚搏,尋求新發展。不要被麵子和條件所困擾,沒有文憑同樣可以再就業,沒大本錢也能做合法生意。隻要你肯付出誠實的勞動,就一定會得到社會的回報。記住,不管路有多遠,隻要我們的心沒有下崗,我們就能到達成功的終點。

附:測試

你有下崗綜合征嗎?

1. 下崗以後,你心理上出現了揮之不去的對家庭的內疚感和負罪感。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2. 你把自己下崗的原因都歸結於社會和單位,於是你對所有的人都產生了不滿的情緒。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3. 認為自己下崗的原因是自己的無能,整天陷入了抑鬱和苦悶之中不能自拔。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4. 下崗以後,借打牌、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打發時間。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5. 賦閑在家,脾氣日益暴躁,焦躁不安。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6. 下崗以後,你產生了強烈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無能,處處不如人,以至於不願與人交往。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7. 不願意麵對未來,對以後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8. 下崗以後,一蹶不振,不願再去尋找新的工作。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9. 下崗以後,經常出現失眠多夢、心悸、心慌等身體不適。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10. 生活失去規律,食欲不振。

A. 經常 B. 偶爾 C. 沒有

分析:

選擇“A”得3分,選擇“B”得1分,選擇“C”得0分。

總分16~30分:說明你已經有了較為嚴重的下崗綜合征,需要及時的調適或治療。

總分6~15分:說明有一定的下崗的暫時心理不適應問題,雖不致於影響生活質量,但是也不能忽視。

總分0~5分:說明你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很快從打擊中振作起來。

問題描述

小王今年三十歲,在一家外企工作。小王工作很努力,上班來的最早,走的最晚,還經常把工作帶回家裏去做,但是,小王經常唉聲歎氣地說有做不完的工作。這種狀況搞得他吃飯沒有固定時間,睡覺也很少,而且平常和同事們的談話內容就是以工作為中心。另外,小王在工作的時候,也很難把注意力放在成果上,而是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自己工作的時間上。他已經把工作當作了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可能超過50~60小時,從來沒有周末和節假日的概念。即使偶爾陪女友逛街散心,也是心不在焉,腦子中想的依然是工作。大家都戲稱小王的家為“有床的工作間”,戲稱他的辦公室為“隨時可以躺倒睡覺的家”。而小王自己的身體則出現了諸多毛病,如高血壓、失眠、長期頭痛、腰酸背痛等。

問題分析

小王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工作狂。提到工作狂,我們總會聯想到:早上班,遲下班,整日整夜地工作,連星期天、節假日也不放過。對辦公桌或客戶,神氣十足,有衝勁、有活力,可一旦停止了工作,就會精神頹萎,毫無生氣。因為這樣,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已經嚴重損毀自身健康,甚至還會發生猝死,這種情況在許多國家尤其是日本常被稱為“過勞死”。

現代社會中,工作狂,在人群中比例日漸增多。他們不但熱衷於工作,也唯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人生的樂趣。但是,如此狂熱地投身於工作並不是他們的真正意願。在他們心底,多半都有很多苦惱,或是對某些事持有強烈的不滿,或是自身有很強烈的自卑意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的家庭生活往往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重大矛盾,為了逃避或者忘卻這些令人傷神的事,他們隻好瘋狂地投入工作,以減輕內心的痛苦。這種逃避現實的心態不斷持續著,久而久之就會演化成一種習慣性逃避,盡管在不需要逃避的時候也逃避,這就是所謂工作狂的真麵目和真正原因。

心理學家們指出,工作狂實際上屬於一種心理變態,在各種大中小企業的低中級管理人員中較為常見。工作狂與對工作有熱情者常常被人們混為一談。但是這二者實際上有著本質上的差別:所謂工作狂,往往並不是真心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且患者也很難從工作中得到快樂,隻是拚命地工作以尋求某種心理上的解脫。此外,他們在工作中常常強迫自己做到盡善盡美,一旦出現問題或差錯便羞愧難當、焦慮萬分,同時卻又拒絕他人的善意援助;而對工作熱情者,則是出自內心熱愛自己的工作,並且能夠從工作中獲得巨大樂趣,在工作出現失誤時既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懊惱不已,相反,卻會有計劃地修正目標或改正錯誤,同時也注意與同事和上司協調、配合,因而人際關係相對融洽。總括而言,盡管前者的工作量看起來要比後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都明顯不如後者。

工作狂會給患者自身健康帶來嚴重損害,可能導致患者對工作單位產生消極情緒或者導致患者身體與心理的疲勞和情緒緊張,以致工作能力下降、創造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嚴重地影響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業績。工作狂除了會影響到自身的健康外,還有可能導致工作單位的整體工作效率下降,對其單位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它值得我們認真對待,並加以消除。

人類在激流勇進的文明化進程中所付出的重大代價,就是對自身的壓榨。所謂“過猶不及”,我們需要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體會快樂和價值,但也並不應該鼓勵工作狂。畢竟,生活的概念要比工作大得多,生命的意義,也不能僅僅依靠工作上的成功來證明。過分依賴職場競爭帶來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忽視對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必要的經營與維護,不但不能逃避寂寞空虛,結果往往是吞咽更深的失望和孤獨。

解決之道

處方一:調整心態

金錢、權力、榮譽等等,這一類的成功永遠沒有止境,而你的時間、精力、健康、生命,卻都是有限的。事業的成功無法替代家庭生活對人的價值。多與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必要時還可以尋求心理谘詢師的幫助。工作中,多加強自身時間管理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的培養,組建高效的團隊,通過合理的分工和授權,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讓自己能從工作中逐步“解套”。

處方二:有意識地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並強迫自己減少工作量

患者不妨為自己製定一份工作日程表,將自己現時的所有工作項目和工作時間一一寫明,然後考慮哪些可以完全放棄,或至少暫時放棄,哪些可交由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並由此進行自己的工作分配,同時注重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