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笑對挫折,百煉成鋼(3 / 3)

每年高考中都會這樣的意外學生闖進了北大校門。說他們是“黑馬”,隻是因為他們的成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其實,隻是人們沒有發現他們的努力程度。如果以他的努力程度看,這樣的學生能夠考進北大並不出奇。他們的成功在於“不爭一日之長短”,不在意眼前的一得一失,而隱藏了真正的考試實力。

成功之路總是不平坦的,若想出類拔萃,必須多準備一點,多邁出一步,多堅持一陣;流更多的汗,吃更多的苦,品嚐更多的孤獨與寂寞。這樣就能在漫長的馬拉鬆之旅中,戰勝太多的艱辛和痛苦,拋棄更多的借口和推辭,實現“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的人生目標。

北大教授講述了哥四個創業的故事,也許對我們很有啟發。

曾經有哥四個,老大總是羨慕掌握權力的人,認為世上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權力。隻要手中把握了權力,就可以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就可以挑選美女、占有財富,揚名天下,於是他立誌當大官,掌大權,做人上人。

老二總是羨慕黃金白銀,他非常羨慕那些家世故萬貫的富豪,認為人間隻有財富可以無所不能,深信“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便是磨推鬼”,有了錢可以買到想買的一切東西,可以住豪宅、乘香車、戴黃金、吃玉食,總之,他要成為最有錢的人。

老三最為羨慕漂亮女人,隻要有了漂亮女人陪伴左右,聞其香,賞其美,聽其吳奴軟語般及昵喃溫柔之音,便會心花怒放,心曠神怡,即使神仙般的日子也比不了這樣的生活。於是他認為人活一世隻有追求女人最開心。

老四與其他哥仨不同,他認為智慧才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隻要有了智慧,就可以明是非,知善惡,辮美醜,知道何謂成功、何謂失敗,什麼是榮,什麼是辱,活出隻有人才有的至真至美的境界,於是他立誌尋找智慧。

從此,他們都離家出走,去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

20年後,老大終於當上了國王,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們匍匐在他的腳下,他為保住自己的王座,費盡了心機,但還是惶恐不安,天天覺得沒有人不想殺死他,來奪取他的王位,於是,他草木皆兵般地懷疑任何人,再也沒有吃得香、睡的穩的日子了,陷入了如履薄冰的恐慌之中。當上國王沒幾天,就已經人已老矣!

老二也成了巨富,他每天都守著那些花花綠綠的鈔票,舍不得花掉一分,好象花掉一分就要失去了這些來之不易的財富。世間的錢財永遠也掙不完,他不滿足於這些錢,他要掙更多更多的錢,他要讓自己富可敵國,於是他不得不日夜操勞,疲於奔命。剛剛人到中年就累彎了腰,累禿了頭!

老三成了名流一族,他整天陶醉在女人的溫柔鄉裏,他總是吃著鍋裏的,望著盆裏的,戀著碗裏的,終日奔走在花街柳巷,香舍妓院。為了欲望他更加貪婪地放縱自己,不停地尋覓女人,更換女人。

隻有老四一切如故,他仍然愛書如命,到處求教,用獲得的知識指導和豐富自己的生活,身心都很健康、很充實,過得自得其樂。

40年以後。老大終因政事動亂,權力旁落而身心疲頓,成了一個垂頭喪氣,無人理會的,下了台的政客。

老二為了發大財、守大財,疲於忙碌,算計得失,最後積勞成疾,偏癱在床上。巨額的財產落入他人之手。他每天不得不乞求他人給點錢財換取藥物,來維持他苟延殘喘的生命。

老三下場更慘,他身體早已毀壞,彎腰駝背,皮包骨頭,兩眼幾近失明。由於精神和感情的高度空虛和失落,他精神失常而淪落街頭。他的身邊不但沒有了不起一個個光亮水鮮的女人,而且每一個從他身旁路過的女人還向他吐唾沫。

老四成了智者,他一生珍視自己的名譽,善待自己的生命。所以,他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熱愛的事業,有著美滿的友情,有著健康的身體。他終生都生活在快樂之中,他不但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快樂,周圍的一切也給他帶來幸福。最後,他成了一位人人尊重愛戴,終生健康快樂的老人。

吃一塹,長一智。一個成功者必然是曾經的失敗者。如果前麵說到的哥仨個早知道是這樣的後果,肯定不會做出那樣失敗的選擇。現在看來,那哥仨的奮鬥曆程並沒有錯,錯的是他們把成功當成了享樂的手段,而忘記了獲得成功的艱辛。根本的是缺乏成功的健康心理,不明了什麼是“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的人生哲理。

任何時候沒有健康的心理都會導致一個人的人生根本性的失敗。爭取最後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急功近利,妄想一日成功的成功,必然是靠不住的成功,頂多隻能曇花一現,便凋零得無影無蹤,最終的結局就象前麵講到的哥仨一樣,成為可憐的失敗者。

不必羨慕眼前的成功者,也沒有必要為自己的不如意而灰心喪氣,隻要養成健康的心理,腳踏實地地去進取,紮紮實實地往前走,就算再遠的路,也會有走到盡頭的時候。如果隻在意眼前的得得失失,就顯得目光短淺,那決不是一個立誌成功的人的所作所為。把功夫下在平時,每天都有一點進步,一個月積累下來,一年積累下來,就是巨大進步,就是非常可觀的進步,何必在乎一日之短長上。怕的是不能夠堅持下來,隻為眼前的利益得失而放棄了長遠的目標,必然與大的成功失之交臂。

人在奮鬥的過程中吃盡了苦頭,而最後的笑聲才是最甜的,最後的成功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成功,起初的成就和痛苦隻不過都是為後來而設的奠石。

著名水利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紅武說:“人的後天因素相當重要,贏得了起點,未必贏得了終點;反過來,輸掉了起點,也未必會輸掉了終點。”所以,不要過於看重某一次勝利。要站在戰略的高度,時刻認識現在是處於什麼階段,該如何去實施戰術。要對戰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而不是眉毛和胡子一把抓,稀裏糊塗,甚至當“最後的決戰”到來時仍不知道,這樣勢必就會貽誤了戰機而走向失敗。隻有每次一點一滴的積累戰果,才能將自己的實力壯大而作最後的決戰。“最後階段”的勝利也是由人生不同階段積累而得來的,人生就是一次艱難的長途跋涉,道路漫長而坎坷,途中有清香的百合花,也有帶刺的毒玫瑰。唯有不怕艱難險阻,不怕風吹雨打的人,才能堅持到最後的成功。但願你能笑到最後,你將笑得最甜!

8.勇敢可以讓失敗退步

一個人想要獲得人生的成功,沒有可貴的勇氣作支撐,簡直是不可能的。人生有時猶如兩軍相逢,隻有那些敢打敢拚,不畏犧牲的勇者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挫折是使我們從強者成長為勇者的最好對手。北大學生都是笑對挫折的高手,他們在困難麵前總是敢於斬斷自己的猶豫彷徨,把握自己的美好人生,用最大的勇氣去贏得最後的成功。

成功屬於勇者。這種勇氣不是流血拚殺的勇氣,也不是暗下毒手,暗中使壞的勇氣,而是一種默默的努力和辛勤不斷的耕耘勞動。為了創造成功的人生,有勇氣的人總是能夠忍受和承擔挫折帶來的痛苦,愈挫愈奮,愈戰愈通,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艱難險阻,努力用自己的努力克服和戰勝一次次的坎坷,開拓出平坦的成功之路。北大學生說,成功的過程就是戰勝艱辛的過程,就是讓失敗退步的過程。在失敗麵前,如果你仍然能夠鎮定自若,繼續前進,失敗就會知難而退,並幫助你走上成功。

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曾這樣論述勇氣:人生中的勇氣經常不像緊要時刻的勇氣那樣富有戲劇性,但是這種勇氣卻一樣是關於勝利和失敗的壯觀混合體。一個人的勇氣就是去做他必須做的一切事情時,不計個人得失,不考慮種種障礙、危險和壓力,這種勇氣是人類美德的基石……勇敢不需要有良好的條件,也不需要遊戲規則,更不需要時間、地點等情況的配合,每個人的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需要勇敢的時候,遭遇勇氣的挑戰。而這時,是前進還是後退,每個人都必須自己做出決斷。一個人有沒有勇氣讓失敗退步,必須到自己的靈魂深處去尋找勇氣。

肯尼迪的這段論述,給勇氣做了一個很好的詮注。勇敢通常被認為是人生的一種美德,是一種讓人主動克服人生障礙,獲取成功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可以缺少知識,可以缺少財富,但就是不能缺少了勇氣。一個缺少了勇氣的人,注定是一個懦弱的人,是一個不敢講話、不敢見人、不敢做事的膽小鬼,這樣的人肯定什麼事也做不成,這是千古不變的規律。

美國“蜘蛛人”的故事在北大幾乎無人不知,因為這個勇敢的故事,正在感動著許許多多的北大人。

1983年,美國有個叫伯森·漢姆的人徒手攀上了紐約帝國大廈,他在創造吉尼斯紀錄的同時,也記得了“蜘蛛人”的美譽。

在美國,有數以萬計的人患有恐高症,他們被這種疾病困擾著,有的甚至不敢站到椅子上換一隻燈泡。有一家治療恐高症的康複協會聽說有人攀上帝國大廈的消息後,立即致電“蜘蛛人”漢姆,打算聘請他擔任康複中心的心理顧問。

漢姆接到電話後,告訴協會主席諾曼斯,讓他查一下協會裏的第1042號會員的資料。這位1042號會員的資料很快就被調了出來,他的名字叫伯森·漢姆,正是這位“蜘蛛人”。

諾曼斯非常吃驚,一個站在陽台上都會心跳加快,不敢往下看的人,竟然能徒手攀上了400多米高的大樓,這確實是個令人費解的迷,他決定親自拜訪一下“蜘蛛人”。

諾曼斯來到了漢姆居住地,那裏正在舉辦一場慶祝會。一大群記者正在圍著一名老太太采訪。原來,漢姆的94歲的曾祖母聽說漢姆創造了吉尼斯紀錄,特意從100公裏以外的小鎮徒步走來,為漢姆的紀錄添彩。沒想到這一舉動,無意間創造了一個百歲老人徒步百裏的世界紀錄。

《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問他:當你徒步而來的時候,你是否因為路途遙遠而動搖過?老太太回答說:“小夥子,打算一口氣跑完100公裏也許需要勇氣,但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隻要你走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你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直到走完100公裏。”

恐高症協會會長諾曼斯問漢姆:“你有什麼訣竅攀上帝國大廈的呢?”漢姆回答說:“我與祖母一樣,雖然我害怕從400多米高的帝國大廈摔下來,但我並不恐懼一步的高度。所以,我戰勝的隻是無數個一而已。

歌德說:“你若失去了財產——你隻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丟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任何領域的領袖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頂尖人物,正是由於他們有勇氣麵對一切困難和風險。美國傳奇式人物、拳擊教練達馬托曾經一語道破天機:“英雄和懦夫都會恐懼,但英雄和懦夫對恐懼的反應卻大相徑庭。英雄能夠頂住恐懼帶來的壓力,繼續前進,最後就忘記了恐懼;而懦夫卻隻能放棄前進,尋找到一個安全的所在,永遠地萎縮不前了。”

1956年,58歲的哈默發現石油行業越來越興盛,就冒大風險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始大做石油生意。初涉石油領域的哈默要建立自己的石油王國,需要承擔極大的競爭風險。他首先遇到了油源問題。

1960年,占美國石油產量38%的得克薩斯州,已被幾大石油公司壟斷,不管哈默怎麼努力,也難以插手其中;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更是別想染指,怎麼解決油源問題成了哈默的一大難題。

“既然投資了石油領域,就要勇敢地走下去。”哈默想。經過一番努力,哈默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質學家的建議:舊金山以東一片被德土古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區,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並建議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來。許多人都反對哈默采納青年的建議,認為一個缺乏經驗的青年人隻會紙上談兵,不會帶來實際利益。而哈默卻毫不動搖地傾其所有,籌集了一大筆資金,投入到這一冒險項目中。當鑽井打到262米深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二大天然氣田,估計價值可達2億美元以上。

哈默的勇敢擊退了失敗的陰影,帶來了人生的成功。也表明一個人想要成就事業,就必須具有勇敢和冒險精神。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迅速行動。隻有勇敢的行動,才會使困境發生轉折。不敢行動,就如同不戰而敗的運動員在比賽時棄權一樣,是典型的懦夫做法。

當然,敢冒風險並不是鋌而走險。敢冒風險都是在客觀分析可行性的基礎上做出的抉擇。敢冒風險也可能會失敗,但這樣的失敗也會給人生增加一份寶貴的經驗,促使人生事業更快地取得成功。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和倫理學家蒙台涅曾說:“英勇是一種力量,但不是腿部和臂部的力量,而是心靈和靈魂的力量。”人生的本質就是一次不斷探險的過程。如果不是勇敢地迎接風險的挑戰,就隻能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帶來更大的損失。阿拉伯地區有一句俗語:斃虎者飽餐虎肉,畏虎者葬身虎口。

成功之路的人生離不開聰慧的膽識和過人的勇氣。拚搏進取,勇敢地走下去,就會比別人提前到過成功的彼岸!

9.忍耐挫折就是等待成功

任何一個堅強的人,他的性格裏也會有軟弱的一麵。而人生的挫折卻可以磨練我們性格中最軟弱的一麵,使我們堅強起來,讓我們對未來的美好人生充滿了希望和憧憬。北大學生說,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挫折,而是在挫折麵前的無所作為。當挫折來臨時,如果能夠冷靜地麵對挫折,理智地去克製挫折,那麼任何挫折都會不再話下。忍耐挫折就是等待成功,不放棄,不灰心,挫折過後必然是成功。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失敗者不一定轉變為成功者,而一個成功者必然有過失敗的經曆。一個成功的人,他成功的曆史,肯定也是一個失敗的曆史。

北大學者曾作過這樣的統計:世界上著名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中,成功與失敗與失敗的比例幾乎是1:10。也就是說,他們幾乎要經過10次失敗,才能換來一次成功。事實也是如此,許多成功者所經曆的失敗,遠遠多於他們的成功。因此,要想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首先要學會忍耐挫折。台灣女作家羅蘭小姐說得好:“一切迂回路都不白費,在人生途中,每走一步就必定會有一步的經驗,不管這是對還是錯,錯有錯的教訓,對有對的收獲。”

猶如國際影星史泰龍成功之前曾是個窮小子,為了成為電影明星,他逐家逐戶地拜訪好萊塢500多家電影公司,直到循環往複了3遍,經曆了1885次失敗後,才獲得成功。而每一次的失敗給史泰龍的都不是打擊,而是意念的強化。

幾乎沒有人在人生旅途上,不會受到命運之神的捉弄。當你不甘心做命運的奴隸而又暫時無法扼住命運的咽喉時,必須學會忍耐。學會讓挫折帶來的痛苦在忍耐中化為輕煙,學會在忍耐中拚搏進取,學會在忍耐中鍥而不舍地追求。而不是在挫折中輕易放棄。忍耐是意誌的磨練,爆發力的積蓄,是用無聲的烈火融化堅冰。生活的艱辛給人生生埋下了難言的隱痛,忍耐卻使人相信,隱痛必然消失,暴風雨過後的天空會更加清朗。經曆一次便成熟一次;一次驚濤有一次驚濤的壯美;一次挫折有一次挫折的收獲。

1989年畢業於北大俄語係的黑龍江佳木斯人王文良,曾把自己的經曆寫成《北大畢業等於零》的書,而轟動一時。王文良於1989年在北大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市政府工作。1991年8月起,先後在頂新國際集團、台灣益華國際集團、美國美聯集團、加拿大格林柯爾集團工作。2001年以後先後擔任日本大誌電器公司中國顧問等多家公司顧問,並擔任王文良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王文良走上工作崗位後,所遭遇的不明想象的一帆風順,而是一條布滿了坎坷的職業生涯。他先是進入機關工作後,總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於是,他辭掉了機關工作而轉向自謀職業。開始了艱難的工作曆程。

他在頂新國際集團工作時,有一次,一天進過87家館子。進這87家館子卻不是為了吃飯,而是去推銷公司的產品——頂好色拉油。為此,他曾經發誓:“這一輩子再也不進餐館!”

那些日子,是王文良最為艱苦的時期。為了完成推銷色拉油的任務,他不得不背著色拉油滿北京城地跑。最勞累時他一邊走一邊就睡著了。連續被拒絕了10次、20次簡直是家常便飯。被人拒絕後還要頂住巨大的壓力再一次微笑著踏進被拒絕的大門,他曾經有過32次被拒絕的失敗記錄!但當他開始第33次努力時,他成功了!

對於“成功是什麼?”王文良感慨地說,“成功是榮耀的背後灑下的汗水甚至血淚。生命,隻有經過無數次挫折與失敗,經曆不斷的翻滾和煎熬,才能留下一段脈脈的幽香。”

一個不把失敗放在心上的人,失敗反而不能把他怎樣,他也就越容易成功。一個人如果總是害怕失敗,失敗就會如影隨形一樣緊跟著他不放。

美國總統羅斯福第一次競選總統時,慘遭失敗,他決定暫時退出政壇。可是不久,一場意外的車禍向他襲來,使他變成了終身癱瘓。癱瘓後的羅斯福依然相信,隻要有能力和智慧,就能夠登上總統寶座。於是,四年後,拖著癱瘓之軀的羅斯福再次卷土重來,終於入主白宮,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靠輪椅行走的總統。但他並不看低自己,而是充滿了信心。他在演講中提出“無所畏懼”的口號,他說:“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他憑著忍耐挫折、不畏挫折的精神,引領美國走上了強國之路,並獲得了連任四屆美國總統的殊榮,成為美國最傑出的總統。

與他相比,別一位美國總統尼克鬆卻因在第二次總統競選中害怕失敗,做出了一係列幹擾公正選舉的醜事,結果還是因為水門事件醜聞不得不辭掉總統職務,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筆。

挫折是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它不因為你軟弱就躲開你,也不因為你堅強就折磨你。有句名言說的好,如果你想一生擺脫苦難,那你就必須是神或者是死屍。既然挫折是不可回避的主題。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要減少、避免那些由於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挫折,而在遇到痛苦和挫折之後,則力求化解痛苦,爭取幸福。我們要知道,痛苦和挫折是雙重性的,它既是我們人生中難以完全避免的,也是我們在爭取成功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動力。因為推動我們奮鬥的力量,不僅有對成功的渴望,還有為擺脫痛苦和挫折而進行的拚搏。

巴爾紮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是弱者的無底深淵。”人生中遇到挫折就像大自然中的刮風下雨,誰都無法避免。誰能忍耐住挫折的磨練,戰勝了困難的挑戰,誰的人生從此便一片光明。否則,就會陷於灰暗中而不能自拔。挫折會讓懦弱者更加懦弱,也讓堅強者更加堅強。沒有經曆苦難的考驗,人永遠品味不出幸福生活的意義;隻有經過挫折的錘煉,才會珍惜得到的收獲。所以勇敢者才能在不斷的失敗中獲得經驗,挑戰者才能最終走出陰影和黑暗,擁抱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