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舞蹈的類型有哪些

舞蹈的類型,可以從兩個方麵來劃分。按體裁劃分,有獨舞、雙人舞、群舞和舞劇;按美學特征來劃分,有芭蕾舞、中國古典舞、民間舞和現代舞等。

獨舞也稱單人舞,即由一人表演的舞蹈。獨舞又有幾種形態,它可以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舞蹈作品,也可以是舞劇中或群舞中由一人表演的舞蹈段落。雙人舞中的單人表演部分也稱獨舞。獨舞是展示個人藝術能力和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它的舞蹈編排要求高度精練和富有表現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雙人舞是兩個人表演的舞蹈,有獨立的作品,也有屬於舞劇或其他大型舞蹈中的片斷。雙人舞對演員的專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它既需要高度的個人技巧,也需要善於與對方相配合,是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示舞蹈美的重要手段。雙人舞由一男一女共同表演,這一方麵是由於內容的需要,如表現男女主角的愛情關係等;另一方麵也是形式的需要,如充分展示男女演員的舞姿和雙人的托舉技巧等,在對比與多樣統一中增強美感。

群舞是集體性很強的舞蹈,特別要求協調一致,具有高度的整體感。但是群舞中有時也有領舞,即一人或少數人占有比較突出的地位;有時穿插短暫的單個人的輪流表演,使舞蹈更加豐富多彩。

舞劇是有戲劇情節的最大型的舞蹈藝術樣式,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除了舞蹈作為主要的表現手段之外,還需要音樂的密切配合,同時舞台美術也起著顯示社會曆史背景和具體生活環境以及幫助完成人物造型的重要作用。舞劇有特定的情節和人物,結構也如同一般戲劇那樣分幕分場。根據劇情和篇幅的具體情況,又有獨幕與多幕之分。

芭蕾舞原是西方最主要的舞蹈類型,近代以來傳遍了世界。芭蕾(ballet)原文有兩個涵義,一個是指一種西方的古典舞蹈,另一個是指舞劇。芭蕾起源於歐洲民間,十五世紀進入意大利宮廷,十六世紀在法國宮廷得到發展。早期是王公貴族舉行慶典時一種帶情節的歌舞娛樂形式,隨後開始在宮廷劇場演出。十七世紀中葉,法國宮廷舞蹈教師畢尚在總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規定了腳的五個位置和手臂的十二個位置,使芭蕾動作有了一套完整的體係。隨著芭蕾演員的專業化,動作日益規範、豐富,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十八世紀中葉,諾維爾強調舞蹈要有內容的理論,有力推動了芭蕾的革新,並且使舞劇成了一種獨立的表演藝術。

民間舞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泛指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長期流傳於民問的舞蹈樣式。差不多每個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風格獨特的民間舞,而且可能不止一種,多為載歌載舞,形式活潑,還經常使用有特點的道具。民間舞是民族和地區的文化形態,它與民族和地區的生活方式、曆史傳統、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有著深刻聯係。民間舞是人民群眾的一種自娛方式,有時也用於節日慶典和祭祀活動。它還是專業舞蹈的主要素材來源,各種舞蹈在發展過程中都從民間舞吸取過營養,而且大量民間舞經過藝術加工搬上了舞台。

現代舞是二十世紀初期在歐洲興起的現代主義藝術的一部分,表現出強烈的反傳統意識,追求心靈的自由表現和形式的獨特。美國舞蹈家鄧肯是現代舞的創始人。她主張自由舞蹈,沒有創造一種新的規範。後來現代舞相繼在德國和美國得到發展,出現了許多派別,進行了各種探索,發展了舞蹈藝術的表現手段和表現領域。也有不少派別帶有嚴重的主觀隨意性,或者走進了形式主義、自然主義的死胡同。現代舞雖然發展變化迅速,內部各派也沒有統一的原則規範,但是運用新穎的形式、表現個人的心靈感受和人生體驗,仍然是它的主導思想。

32.舞蹈動作怎樣講究形式美

人們讚譽舞蹈為“美的化身”。作為舞蹈的觀眾,首先被吸引的大概就是它的美了。傑出的俄國舞蹈家安娜·巴甫洛娃回憶童年第一次看芭蕾舞,說這是她“生來第一次被美的力量所吸引”。舞蹈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它的美是從可視的形態中體現出來的,其中也包括服裝、布景等,但主要的因素是形體動作。舞蹈動作非經過訓練有素不能掌握,而且這門藝術要求它的表演者本身的體形相貌具有盡可能完美的天然條件。具體作品中的舞蹈組合更是力求理想、完美和獨特。因此,好的舞蹈表演看起來總是賞心悅目。前麵談到,舞蹈動作是具有內涵的,美的形體動作中還透射出美的精神氣質以及人性、人情美的某些方麵。因此,舞蹈動作的美是在內與外、神與形的統一之中體現出來的。

33.舞蹈動作怎樣體現風格

各種類型的舞蹈,以及中國和世界種類繁多的民間舞,動作都具有各自的風格特點。芭蕾舞的動作顯得“開、繃、直”,中國古典舞的動作基本保持“圓”的狀態;有的民間舞如傣族舞,整個身體在運動中總是呈現著“三道彎”;如此等等。每一種舞蹈的動作都有獨特的要求,如果不掌握風格要領,動作是做不到家的。舞蹈作為一種藝術,一旦在舞台上展示出來的時候,它的風格當然是從整體上體現出來的,包括服裝、布景所顯示出來的特點,但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動作。理解動作的風格特點,對於舞蹈欣賞來說也是重要的。理解了一種舞蹈的動作的風格,才能深入體會到它的韻味。例如西班牙舞,隻有理解了它的瀟灑熱烈的風格特點,才能深刻體會它的獨特的美。

34.生活中的舞蹈有哪些種類

根據舞蹈的社會功能和存在方式,舞蹈可分為兩大類,即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

生活舞蹈一般指與人們日常各種生活有著直接緊密的聯係,舞蹈活動就是人類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參加的、具有廣泛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包括以下幾類:

(1)習俗舞蹈。

我國許多民族每逢年節和婚、喪、種、收或其他某種特定的日子,往往舉行約定俗成的群眾性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舞蹈往往是最重要內容之一。如漢族的元宵節、苗族的蘆笙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等,在這期間均有群眾性的舞蹈活動。

(2)宗教祭祀舞蹈。

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通過舞蹈活動來求雨、去災、驅疫和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一般存在寺廟和民間師公、巫婆、神漢身上,往往有較濃的神秘色彩。另外,宮廷的祭祀孔樂舞也屬於這一類。

(3)社交舞蹈。

人們社會生活中進行社會交往、增進友誼、聯絡感情的一種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如現代化城市中的交誼舞、集體舞和少數民族鎮村寨中的某些民間舞等。

(4)體育舞蹈。

人們以強身健體為目的舞蹈活動。如某些器械操、象形、五禽戲、中老年迪斯科和具有表演性的藝術體操等。

(5)教育舞蹈。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用舞蹈對貴族子弟進行禮儀審美教育的規定;在現代社會中,也以舞蹈對幼兒進行啟蒙性的審美教育。

35.舞蹈美術包括哪些內容

舞蹈是一種視覺藝術,必須觀看(欣賞)才能感受到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美。所以舞蹈美術的作用至關重要。主要分舞蹈布景、道具、燈光和服裝。

舞蹈布景是完成舞蹈舞台造型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創作的需要和舞台美術設計意圖,一般通過木框影片、畫幕、幻燈投影、平台等不同的物質材料,運用繪畫、塑型、光色變化等多種造型手段,塑造舞台空間形象,創造舞蹈、舞劇的環境氣氛,表現舞蹈和舞劇的時間、地點,並起到情景交融的作用。

根據舞蹈、舞劇抒情的寫意的特點,對於布景的設計,一般應簡練、概括、含蓄,並應用象征、寫意的手法,創造豐富的色彩和富於表現力的形象。舞蹈布景又是完成空間藝術的直接表現手段,布景的空間處理要為舞蹈、舞劇表演活動創造靈活應變的舞台支點和開辟足夠的活動空間。

中國舞蹈、舞劇的布景樣式豐富多彩,有不同的風格特點。有的以寫實手法,力求創造舞台景物的真實感;有的以象征手法,創造誇張、變形的舞台空間形象,作為烘托舞蹈氣氛的背景,突出舞蹈形象的裝飾美。

舞蹈、舞劇布景應與舞台各種造型因素(燈火、服裝、道具等)相互配合,發揮它的獨特作用,以加強和擴大表現力。

舞蹈道具是為舞蹈表演而製作的用具,多由演員隨身攜帶,是構成舞蹈藝術視覺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

舞蹈道具多種多樣,屬於服裝的裝飾的許多物品,在舞蹈表演中都用來做道具使用,如水袖、紗巾、草帽等。

舞蹈道具的特點是:(1)虛同假設,一物多用。不是原物自然形態的照搬,經過了誇張變形的改造。(2)簡潔精要,工藝美化,在富於特征的部分精工細做。許多舞蹈道具是精美的工藝美術品,具有欣賞價值。

舞蹈燈光是舞蹈、舞劇舞台美術的造型手段之一。除提供照明外,主要為了使演出達到條理通順、場景生動、節奏鮮明的藝術效果,利用光與形、明與暗、光色的冷暖與進退所造成的對比與和諧,使一幅幅舞蹈畫麵及各個畫麵之間產生連貫、互應、對比、聯想等相輔相成的關係,並通過光色的變化幫助揭示舞蹈、舞劇內在的含義,增強藝術感染力。

舞蹈、舞劇燈光除具有一般舞台燈光的共性外,它的個性表現在:進行時間、空間、氣氛的轉換方麵較其他劇種更為自由和頻繁。舞蹈燈光的處理,常常是以音樂為依據的。在表現情緒比較單一的舞蹈中,燈光一般不模擬自然物,而純由光色變化來增強舞蹈表演和音樂伴奏的效果。當代的舞蹈、舞劇在演出中,有推崇使用中性全麵平光照明的;也有推崇利用燈光模擬自然物,起到以物傳情的作用;還有推崇純光色變化來表現感情的。中國的舞蹈燈光不拘一格地運用著上述各種技法。如在《腰鼓舞》、《紅綢舞》等民間舞蹈中,大多使用中性平光照明;而在《霓羽衣舞》一類的舞蹈中,則常用純由光色變化的燈光技法。成功的舞蹈和舞劇的燈光設計,往往都是熔燈光技法之長於一爐的。

舞蹈服裝是舞蹈演出時的衣著和服飾。它是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舞台綜合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舞蹈服裝的特點:(1)必須最大限度地適應舞蹈表演的需要,即輕便合體、舒展自如,能夠適用於各種幅度的動作。某些為特定舞蹈設計的服裝,用特殊的結構和材料,如帶、披紗等,造成動勢。(2)舞蹈服裝通過造型手段,以不同的形式和色調去渲染角色的意想和情緒,烘托出不同舞蹈的不同感情色彩。(3)根據舞蹈表現方法上的虛擬、誇張、濃縮以及抒情優美的特色,舞蹈服裝的設計必須運用裝飾風格,避免與日常生活服裝雷同,即在服裝的結構和用色上也要給予變化,使之達到與舞蹈表演協調,從而提高其審美價值。

舞蹈服裝的設計和製作:服裝設計包括創作構思和具體體現兩個階段。創作構思階段包括作品分析、深入生活、搜集素材、草圖設計以至完成最後的造型效果設計圖。具體體現階段,即服裝製作,是體現設計意圖的重要環節。在此階段,設計者和製作者要默契合作,在擬定各項具體製作方案,如用料、染色、特殊裁剪及細部裝飾等方麵,設計者要直接考慮舞台使用的效果,並負有藝術責任。

36.形體訓練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手臂的訓練

手的訓練包括手指、手腕、小臂、大臂幾個部位,在完成大臂動作時,肩關節自然也參與了動作。手在舞蹈中的姿態、形象和動作最負細膩感和感情色彩,常言“手舞足蹈”,說明了手在舞蹈中是極具有特征的。同時手臂在完成技術技巧動作時,也承擔著平衡、協調的作用。在訓練時第一步應從手型入手,不同的舞種在手型上表現各不相同,要把握住其不同的規格要求;第二步是手的位置,它構成了一個基礎架子、方位;第三步才可進行手臂的各種動作。手臂訓練時要強調細致、形態準確及手與整體姿態的協調配合。

(二)腳位與腳型的訓練

1.腳位

腳的位置是解決做動作時應該如何站、如何支撐重心、如何保持方向等問題的,它貫穿於動作的始末。一切舞姿及技巧都是站在一個恰當的、合理的、有風格特點的位置上才能準確做出來,它是學習舞蹈者最初接觸的動作。

在練習腳步位時,要明確方向、角度的概念,要遵照嚴格的規格要求,不可隨意站。它和自然狀態的站法有著根本的區別。

腳位一般分為開位、關位、交叉位三種方式。從關位(如正步)入手,對初學者來講可以較容易地掌握重心。而從開位入手則可以使學生盡快克服自然狀態,提高水平。所以要關與開相結合地進行。無論哪種站法,都要注意膝關節與腳位方向的關係。一般應該保持膝蓋與腳步腳趾成垂直線,這樣腿部肌肉的用力才可正確,反之,會帶來不正確用力,造成不好的肌肉形狀甚至受傷。

2.腳型

腿部的感覺常常通過腳的形狀與動作來傳達,腳型的動作主要是踝關節、趾關節的用力。

(三)頭與肩的訓練

1.頭

頭在舞蹈可以傳達感情,不同的位置可表現不同的情緒。如:低頭一思索,歪頭一活潑,抬頭一盼望等等,它具有獨立的表達方式。

頭訓練的好與壞也直接影響技術動作的完成,特別是對旋轉、翻身動作,對人體基本形態以及對姿態完整性有重要影響。

頭的基本位置有: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右轉動位(左或右轉動45度,90度)、左右傾倒位(向左右擺動)。

動作有:低頭,搖頭、轉頭、涮頭,在做頭的動作時,應注意以頭頂部位去找方向及角度,下巴附隨,不可下巴主動。

2.肩

肩關節是手臂動作的根,肩部的柔韌性、靈活性同大臂的動作常常聯係在一起,影響動作的舒展及幅度。

肩的動作有:提肩、壓肩、裹肩、展肩、前後轉肩。在練習肩的時候,手臂要放鬆,脖子不可參與動作,應在頸部保持伸長挺拔的狀態下完成肩的動作。

(四)蹲的訓練

蹲是訓練腿屈伸及肌肉的韌性和彈性,特別是對跳躍動作極其重要,它能給跳躍帶來反推力及落地時的控製力。

(五)腰的訓練

腰的訓練是形體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第一它是幅度、軟度等基本能力的訓練;第二具有表現性,是舞蹈的核心部位。

腰可分為胸腰、中腰、板腰三節,胸腔以頸椎、胸椎部位為主,中腰以腰椎為主,板腰以髖關節為主。

腰的動作可以分為前屈、後伸、旁伸、橫擰四種。訓練方式一般分為前腰、旁腰、後腰、擰腰、涮腰。在訓練時先從軟度入手,通過向前、向後、向旁三個方向,逐漸達到複雜化,應從胸腰開始逐漸加大幅度。在練習的同時要注意動作的正確配合,頸部要與腰的彎曲角度保持垂直,不可折脖子。

(六)腿部的訓練

腿部練習主要以壓腿、控腿、踢腿為主,也有許多的輔助練習。在此我們主要以壓、控、踢三種方式做介紹。

1.壓腿

壓腿是解決腿部韌帶軟度的基礎。隻有把韌帶拉長,才可達到完成具有一定幅度的姿態的可能性,也可避免在一定軟度條件下,去做超越自身條件動作時所帶來的受傷現象。壓腿要循序漸進,根據自己本身軟度條件量力而行,不要產生拉傷,要堅持不懈。每次都要練習這一動作,這樣,既可達到熱身,也可達到提高柔韌度的目的。

2.控腿

腿的控製能力是舞蹈靜止語言的核心,也是一切舞蹈動作和技巧的基礎。舞姿訓練是風格訓練。

控製的主要點是在靜止狀態下變化各種舞姿,所以腿及上身要有極好的控製能力。這種控製能力是舞蹈基本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腿部抬起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經過擦地動作直抬起,一種經過吸腿動作伸出。在控製訓練中要強調舞姿的準確及美感,注意上身姿態與腿部動作的協調配合,強調支撐腿的穩定與挺拔,在變換動作時要注意在連接動作幹淨、配合自如,以及呼吸感覺在動作中的貫穿。

3.踢腿

踢腿訓練肌肉的爆發力,同時幫助軟度的增長,踢腿是由低向高,由小至大而進展的。擦地及小踢腿動作是大踢腿的輔助與基礎。從腳與地麵摩擦產生的力量,到離地至空中形成的速度與幅度,都是由擦地、小踢腿到大踢腿三個過程組成。踢腿一般有兩種力量,一種強調延伸感覺、悠勁;一種短促而具爆發性,在踢腿時要注意正確的用力點,靠腳擦地離地而產生力量,切忌用髖關節帶動。

跳躍的訓練。跳躍可以使動作充分地占領空間,並得以更豐富的體現,跳躍動作是借彈力使身體離開地麵上完成的姿態與動作,是地麵動作的擴展,舞蹈中的跳躍有別於體育或生活中的彈跳,它要經過修飾,要產生美感與動感。腳離地是要嚴格經過蹲、推地、繃腳形成舞姿,落地經過腳掌到蹲形成舞姿。腳與腿的動作要細膩、精確、控製力強、落地輕盈。

跳躍可歸納為4種方式:雙起雙落、單起單落、雙起單落、單起觀落。訓練一般從現起雙落入手。因為它比較容易控製身體重心,易協調配合。跳躍訓練分為小跳、中跳和大跳。小跳局限於踝關節的動作,中跳加大膝關節的屈伸動作,大跳擴展舞姿在空中的幅度與完整感。開始要從小跳入手,逐漸加大幅度與高度。在練習跳躍時,應著重強調踝關節的用力,上身主要起協調舞姿、掌握平衡的作用。

37.舞蹈形體訓練的意義是什麼

舞蹈是人體的藝術,是通過人體的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的。如何利用人體這一“工具”,使自己的身體能夠運用自如地傳情達意,首先就要解決舞者身體的基礎訓練——形體訓練。我們這裏講的是中國古典舞的形體訓練。通過這部分訓練可以掌握舞蹈所需要的正確站立形態、方向、舞蹈動作姿態,身體各部位運動幅度、速度、靈活性,身體控製的穩定感、協調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諸因素所構成的旋轉、跳躍、翻身等技術技巧。隻有動作與動作之間配合的轉換所產生的動律、節奏、用力方法的變化,體現特有的風格,才可真正使舞蹈成為具有空間感的藝術語言。形體訓練是舞者的基礎,又是達到一定專業水準的重要標誌。通過形體訓練的基本動作、位置和技術能力的訓練內容簡述及幾項練習的介紹,可幫助學員了解掌握中國古典舞形體訓練的內容。

形體訓練的教材是在吸收提練傳統戲曲藝術之素材的基礎上,借鑒科學係統性訓練的方法,經過數年的積累實踐而形成發展的,其目的在於建立屬於我們民族特有屬性的舞蹈形成技能訓練,從而在形態、用力方法、動作規律及神情的表達上具備自己的風格特色。實踐證明,中國古典教材的全麵性完全可以訓練出適應各種舞蹈的專業人才。本書是從中國古典舞的全部教材中提練、簡化出來的,由於它具有“打基礎”的性質,主要是為了解放和規範身體,所以稱為“形體訓練”。

38.手型與手位的基本形態是什麼

(一)手型

1.蘭花指

5個指在尖上翹,指的根關節下壓的狀態下,母指和中指靠攏,不要貼緊,二四五指從側麵看逐一錯開,不可平行,形成蘭花狀。此手型多用於女性。

2.掌

5個手指在伸直的狀態下,虎口張開,二至五指微張開不可並緊,掌心有一個自然窩狀,掌的外側用力推出,保持弧形。此手型多用於男性。

3.女拳

5個手指在攥狀態下,母指與中指輕輕捏起來,其他指自然靠攏,四五指微微翹出。

4.男拳

5個手指在攥屈的狀態下,拇指在二指的外側貼住。

5.女指

二指伸直上翹,拇指與中指貼住成圓型。四五指彎曲逐一錯開貼於中指。

6.男指

二指與中指並緊伸直,拇指與四五指貼住成圓圓型,五指彎曲貼於四指。

(二)手位

1.背手位

女在保持蘭花指、男保持掌的狀態下雙手背在身後左右髖關節處,手指向斜下方身體的內側相對。

2.插腰位

女二至五指保持蘭花指狀,母指外分,虎口張開,拇指與中指貼在腰的斜前位置。男保持掌型,虎口張開,5個手指貼於腰的斜前位置。

3.山腰

手臂在身體的旁邊抬起90度,小臂內旋,肘部稍曲。

腕部下按外推成弧型,女蘭花指,男掌(分單的、雙的)。

4.正托掌位

手臂抬至頭上方180度,手心向斜上方,手指垂直對著同一側的眉梢,手臂要偏於頭前方,抬頭時可以看到手(分為單的、雙的)。

5.斜托掌

手臂抬至上方45度,肘部稍曲,女蘭花指,男掌,可手心向下,也可手心向上(分單的、雙的)。

6.按掌

手臂保持半圓狀,手抬至身體前方,手與胃部保持平行,手心向下,女蘭花指,男掌。

7.山膀按掌

手臂一個為山膀,一個為按掌要求。

8.提襟位

手臂在身體的旁邊彎曲成弧型,小臂內旋。女為女拳,男為男拳,虎口對於髖關節斜前方,如提起衣襟的感覺(分為單的、雙的)

9.雙合掌位

手臂彎曲交叉於身體前方,手腕對胸的位置。臂要保持圓型,可分兩種類型,一種手心向外,一種手心向裏。

39.腳型和腳位的基本形狀是什麼

(一)腳型

1.勾腳

腳趾與膝蓋保持直線,踝關節做曲的動作。

2.半勾腳

腳趾與膝蓋保持垂直線,趾關節做曲的動作。

3.繃腳

腳趾與膝蓋保持垂直線,踝關節做伸的動作。

4.彙腳

在繃腳的基礎上,踝關節向腳的內側做橫擺動作,腳心盡力向上翻。

5.撇腳

在勾腳的狀態下,踝關節向腳的外側做橫擺動作,腳趾盡力外撇。

(二)腳位

1.一字位

雙腿保持外旋的同時並緊,兩腳跟相靠,兩腳尖向兩旁成一個“一”字狀,注意腳弓要立起,腳的外緣及五趾抓住地麵。

2.大一字位

要求同一字位,兩腳分開,兩腿跟距離為一個腳(女)或者一腳半(男)

3.並攏交叉

大腿保持外旋,兩腳尖打開向兩旁,兩腳交叉為一腳尖對另一腳跟。

4.分開交叉

大並攏交叉位基礎上,兩腳前後分開一腳(女)或者一腳半的距離。

5.正步

兩腳靠攏,腳與膝蓋成垂直向正前方。

6.八字步

兩腳跟相靠,腳尖打開45度,對斜前方。

7.大八宇步

兩腳跟之間距離為一腳半,腳尖打開45度對斜前方。

8.丁字步

一腳跟靠在另一腳心處,形成丁字型,腳尖對斜前方。

9.踏步

一腿伸直,穩當重心,腳尖向前方;另一腿稍彎膝蓋靠在直腿的膝蓋後方,保持虛踏。一種為繃腳的,一種為半勾腳的。

10.大掖步

在踏步的基礎上,前腿曲45度或90度,後腿伸長,腳大拇指此點地,兩胯保持平行,重心在前腿。

11.前弓步

前腿彎曲90度,前腳尖向前方,也可打開到斜前方45度;後腿伸直,全腳著地,腳尖向旁打開45度或90度。重心在兩腿中間。

12.旁弓步

一腿彎曲90度,膝蓋向旁保持90度外開,腳尖向旁;另一腿伸直向旁,腳尖向前方。重心在兩腿之間。

13.撲步

在旁弓步的基礎上,向下深蹲至180度,身體前伏,塌腰,重心偏於彎曲的腿上。

40.舞蹈的基本舞姿是什麼

(一)吸腿

1.前吸腿

一腿彎曲成90度,腳的大拇趾靠在支撐腿的內側;支撐腿伸直,腳打開45度。收腹立背,手臂為雙山膀位。

2.旁吸腿

在前吸腿的基礎上,動作腿向旁打開至90度,腳的第五趾靠在支撐腿的內側;或腳的後跟內側靠在支撐腿的內側。

(二)端腿

動作腿的腳步在腳的基礎上,膝蓋盡力彎曲,腳心盡力向上翻,小腿盡力與大腿端平;支撐腿伸直。

(三)前腿

動作腿向前方抬起90度,繃腳,大腿盡力外旋;支撐腿伸直。收腹立背,手臂為雙山膀位。

(四)旁腿

在前腿的基礎上,動作腿向旁抬90度,腳背向上,大腿盡力外旋。

(五)後腿

動作腿向後方抬起90度,繃腳,大腿盡力外旋,腳背向旁方向。

(六)斜探海

動作腿保持45度角的彎曲,向後抬起45度,膝蓋方向對斜下45度角,繃腳,支撐腿伸直。身體橫擰45度並稍向斜下方傾,頭看斜前方,手臂為托掌狀。

(七)射燕

1.小射燕

在斜探海的基礎上,身體橫擰45度並稍向斜上方仰,頭向上方,支撐腿伸直;手掌為托掌接掌位。

2.大射燕

在小射燕的基礎上,動作腿至90度,支撐腿彎曲至45度角,手為山膀按掌位。

(八)正探海

在後腿的基礎上,身體向前傾45度,腿盡力成180度,支撐腿伸直,手臂為雙山膀位,收腹,切忌塌腰出肚子。

(九)擰身探海

在正探海的基礎上,動作腿在90度,身體橫擰45度,眼睛盡力找動作腿腳尖的方向,手臂在兩旁平伸,手心向上。

(十)掀身探海

在擰身探海的基礎上,身體向斜下傾,頭頂找動作腿腳尖的方向,腿拾至180度,手臂為托掌山膀位。

41.學樂器選擇哪一種好

不少同學希望學習樂器,但是不知道選擇哪一種好,因為樂器的種類太多了,而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又各不相同。這就要根據自身的特點認真地加以考慮和挑選。

樂器可分為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兩大類。根據樂器的性能和用途,有吹、拉、彈、打等樂器。為了能使你選擇到較合適的樂器,下麵介紹幾種常用的樂器。

“吹”的樂器中,民族樂器中的笛子是很受人們歡迎的大眾化樂器。笛子中,長的叫“曲笛”,短一些的叫“梆笛”。此外,還有一種“直吹笛”——豎笛,這是近年來為少年兒童設計的。豎笛不用笛膜,笛身上帶有笛頭,隻要把吹口含在嘴裏就能吹響,一學就會。西洋樂器中最容易學的“吹”的樂器是口琴,由於它簡便易學,很受中小學生歡迎。

“拉”的樂器中,民族樂器中的二胡和西洋樂器中的小提琴是最佳選擇。二胡音樂柔和,表現力強,可以獨奏,也可參與合奏和做伴奏。小提琴獨奏則是常見的器樂節目。

“彈”的樂器中,民族樂器琵琶的演奏技巧精純,音樂明亮。西洋樂器中,吉他的表現手法多樣,可以獨奏,也可以演出吉他彈唱。

“打”的樂器中,揚琴是我國民族樂隊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擊弦樂器,它是用富有彈性的長柄小槌打擊琴弦,使其振動發音。西洋樂器中的木琴,因常常用來演奏歡快輕鬆、富有童趣的旋律,而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42.怎樣訓練彈鋼琴

不少同學都在學著彈鋼琴,彈鋼琴能訓練注意力,促進身心健康,一般的孩子都可以學。但要學得比較好,還需具備特殊的音樂素質,如感覺敏銳,節奏感好,聽覺好,反應快,手的條件好等。手的條件應該是不軟不硬,粗細適度;手指不是越長越好,而是要勻稱;手掌能撐得開。但手不是決定能否彈鋼琴的惟一條件,隻要學習刻苦,方法正確,也會卓越有成效。

學琴的年齡,有人主張從幼年開始,有人認為八九歲也可。一般學齡兒童較學齡前兒童學習效率高。孩子大一點,理解力強,肌肉也有力;孩子太小,手軟,進度慢些。幼兒學習以模仿為主,是遊戲式的學習,不強調認譜的正規學習。

初學琴,不能像打鐵一樣砸琴鍵,要注意傾聽自己彈的琴聲,檢查效果,要培養練琴慢而不彈錯的習慣及培養背譜演奏的習慣。

43.怎樣選購吉他

吉他,是一種西洋弦樂器,它因優雅柔美的音色和舒情奔放的旋律,而贏得了廣大年輕人的青睞。那麼,如何選購一把滿意的吉他呢?

根據不同的質量和價格,吉他可分為高、中、低三檔。市場上流行的多為中、低檔,比較適合初學者用來練習和個人娛樂。

選購吉他時,首先要看琴的外形尺寸是否適於自己彈奏,工藝是否精細,各部位粘合得是否牢固,有無開膠或裂縫現象。吉他的共鳴箱應形狀端正,音孔要開得正;琴碼線條對稱,弦孔排列均勻;音品應高度一致、光滑、音位準確;在標準音時六根弦從一品到十二品間不碰品,弦軸裝置鬆緊合適、調節靈活並難保持音律;琴的油漆平整光亮。在聲學品質要求上,整個音域的聲音應發音響亮,有持續性,無明顯雜音。

44.怎樣欣賞器樂曲

所謂器樂曲,是指用器樂演奏的音樂作品。欣賞器樂曲能豐富同學們的音樂知識,發揮想像力,培養對音樂的興趣,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能力。

由於器樂曲是運用器樂自身的優越條件,如寬廣的音域、豐富的音色等,去表現、塑造出各種各樣生動的音樂形象。它沒有歌詞,不如歌曲那樣具體,因此有些傷口不易被理解和接受。那麼,怎樣才能很好地欣賞器樂曲呢?

在欣賞器樂曲前,可通過看資料、聽介紹等,了解該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創作年代、作者生平、創作意圖、表現手段、民族特征、曲式體裁和演奏該作品的器樂特點等。掌握了這些之後,在欣賞器樂曲的過程中,便會加深理解,豐富聯想。

例如在欣賞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時,應先熟悉二胡器樂演奏的特點和表現手法,了解該作品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華彥鈞(又句阿炳)的生平,特別是他在舊社會中的悲慘遭遇。這樣,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了解到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坎坷的一生。

當然,有的音樂作品也可以從文字的標題中得到啟示。

例如賀綠汀的鋼琴曲《牧童短笛》,音樂的村題引導我們從牧童和笛子方麵去聯想,聽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裏便會展現出一個天真無邪的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著笛子在田野裏緩緩而行的情景。

45.怎樣挑選收音機

不少人喜歡收聽電台廣播,他們在購買收音機時,總是左挑右揀,想買到一台雜音小、聲音清晰的收音機。那麼,在挑選收音機時應注意哪些方麵呢?

1.靈敏度。靈敏度高的收音機能接收到遠距離的電台廣播節目,而且音量大,聲音清晰;靈敏度低的收音機收不到距離遠的電台廣播節目,或者音量小,雜音大。

2.選擇性。指收音機選擇和區分電台的能力。選擇性好的收音機,能夠區分兩個頻率相近的電台而不互相幹擾。選擇性差的收音機,區分電台的能力較差。有的收音機接收一個電台廣播時,中間還夾著另一個電台的廣播,聲音一大一小互相幹擾,這就是選擇性不好造成的。

3.音量。由於收音機的牌號不同,設計要求也不同,輸出功率各有所異。靈敏度高的收音機,開關微開之後聲音便很清晰了。

4.音質。音質好的收音機聲音聽起來自然、逼真。音質差的收音機聲音會失真、走樣。

46.怎樣選購收錄機

要選購滿意的收錄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檢查試驗。

1.檢查各個按鍵,要求操作靈敏,常用的停止、倒帶健要鬆些,不常用的錄音、快進鍵則要緊些。

2.檢查帶速是否穩定,可以拿熟悉的錄音帶裝入機內放音。若音樂旋律與你平時所聽到的沒有什麼差別,則帶速是穩定的。

3.檢查錄音效果。裝入磁帶後開機錄音,可錄一段歌或幾句話,然後倒帶放音。如果聲音清楚,能辨別出是誰的聲音,就說明錄音效果是好的。

4.檢查抹音效果。裝入新磁帶後,把音量開到最大,記下揚聲器噪聲大小。接著倒帶,然後開機抹音,幾分鍾以後倒帶至原位放音,比較前後噪音大小,以無明顯的變化為好。

5.檢查機械噪音。取出磁帶,把音量控製在最小位置。開機運轉,包括正進、反進、快進、快退等,細聽電機和機械部分的“沙沙”聲,聲音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