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不願設定人生的目標,規劃你自己的未來,避免未來達不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你將最終喪失自信心,喪失自尊,最終一事無成。你就好像是一位箭射偏離箭靶的選手,會在箭射中的地方,圈上一個箭靶的紅心,以表示你射中了目標。擁有這種心態的你,會想盡辦法淡化時間,其結果呢,是你完全受命運任意擺布,就這樣一直自欺欺人下去。如果你無法重新開始,好好地麵對自己,掌穩自己生命的羅盤,那麼,你根本就談不上要做什麼生涯規劃了。假使以上幾點你都能克服,那麼你的自尊與自信便不自覺地湧現出來。
許多失落的感覺是源於自尊心的缺乏,所以我們應該從建立和增強自尊心來著手。首先,將自己的所有優點盡量寫下來,貼在鏡子前麵,然後在每一天結束以前,挑出我們覺得自己最值得驕傲的是那一項,自我陶醉一番。通過這樣反複的練習,經過一個月後,當再回過頭看那一張清單的時候,我們會恍然發現,原來自己是這麼的完美。
碰到低潮,自己是關鍵
當我們碰到低潮時,會不會有人來拍拍我們肩膀,給我們打氣呢?也許有很多的朋友、同學來幫助你,老師、家長也是你堅實的依靠,但我常常認為,你自己才是關鍵。
這並不否定別人的鼓勵的作用,事實上,別人的鼓勵會讓你有一種溫暖感,於是生出一股奮起的力量。但是,我要告訴你:
——千萬別乞求、冀望別人的鼓勵,因為那隻會讓你像個可憐蟲!而這種鼓勵也帶有憐憫的意味。
——千萬別依靠別人的鼓勵來產生勇氣和力量,因為你未來的路還會有許多坎坷,可不一定每一次你低潮的時候,就會有人來鼓勵你!
所以,要自己鼓勵自己,讓勇氣和力量自己在心中產生,好比開了泉孔,泉水自己源源湧出那般!任何狀況,你都可“自己取用”。
不過,人在低潮、遭受挫折和失敗時,有時連“活”都不想了,怎麼來“鼓勵自己”呢?
遇到低潮時,你第一個要有“活下去”的決心,因為這是自己鼓勵自己的先決條件。
之後,你要告訴你自己:我要走過這個低潮,我要做給別人看,向所有人證明我的強韌!換句話說,你要為自己爭一口氣,不要被別人看輕!
有了這樣堅定的信念,接下來就是“做”了,這當中會有挫折、沮喪和“不知何日出頭天”的漫漫長夜等待,而你也很有可能再度被打倒!
怎麼辦呢?
有人在牆上貼滿勵誌標語,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默念;有人找個僻靜的地方,痛快地流淚;有人拚命看成功人物的傳記,有人藉運動來強化意誌,忘卻沮喪……。
方法很多,不一定是個人都適用,但不管你的方法如何,你一定要做到“自己鼓勵自己”——人遭逢低潮就有如孤身闖入原始雨林,在這種時候,你不靠自己又要靠誰呢?
能自己鼓勵自己的人就算不是一個成功者,但絕對不會是一個失敗者,你,還是趁早練得這種“功夫”吧!
自我激勵二十法
在我們不斷塑造自我的過程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是選擇樂觀的態度還是悲觀的態度。我們思想上的這種抉擇可能給我們帶來激勵,也有可能阻滯我們前進。
清晰地規劃目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塑造自我卻不僅限於規劃目標。要真正塑造自我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必須奮起行動。莎士比亞說得好:“行動勝過雄辯。”
我們的行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將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些困難,一些挫折和失敗,這個時候,自我激勵就變得尤為重要了。一旦掌握自我激勵,自我塑造的過程也就隨即開始。以下方法可以幫你塑造自我,塑造那個你一直夢寐以求的自我。
樹立遠景。邁向自我塑造的第一步,要有一個你每天早晨醒來為之奮鬥的目標,它應是你人生的目標。遠景必須即刻著手建立,而不要往後拖。你隨時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些改變,但不能一刻沒有遠景。
離開舒適區。家是幸福而溫暖的港灣,同時也在弱化你的鬥誌。不斷尋求挑戰激勵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適區。舒適區隻是避風港,不是安樂窩。它隻是你心中準備迎接下次挑戰之前刻意放鬆自己和恢複元氣的地方。
把握好情緒。人開心的時候,體內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從而獲得陣陣新的動力和力量。但是,不要總想在自身之外尋開心。令你開心的事不在別處,就在你身上。因此,找出自身的情緒高漲期用來不斷激勵自己。
調高目標。許多人驚奇地發現,他們之所以達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標,是因為他們的主要目標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動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標不能激發你的想象力,目標的實現就會遙遙無期。因此,真正能激勵你奮發向上的是,確立一個既宏偉又具體的遠大目標。
加強緊迫感。20世紀作者AnaisNin(阿耐斯)曾寫道:“沉溺生活的人沒有死的恐懼”。自以為長命百歲無益於你享受人生。然而,大多數人對此視而不見,假裝自己的生命會綿延無絕。惟有心血來潮的那天,我們才會籌劃大事業,將我們的目標和夢想寄托在enisWaitley(丹尼斯)稱之為“虛幻島”的汪洋大海之中。其實,直麵死亡未必要等到生命耗盡時的臨終一刻。事實上,如果能逼真地想象我們的彌留之際,會物極必反產生一種再生的感覺,這是塑造自我的第一步。
撇開朋友。對於那些不支持你目標的“朋友”,要敬而遠之。你所交往的人會改變你的生活。與憤世嫉俗的人為伍,他們就會拉你沉淪。結交那些希望你快樂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樂和成功的路上邁出最重要的一步。對生活的熱情具有感染力。因此同樂觀的人為伴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人生希望。
迎接恐懼。世上最秘而不宣的秘密是,戰勝恐懼後迎來的是某種安全有益的東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懼,也會增強你對創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開恐懼,它們會象瘋狗一樣對我們窮追不舍。此時,最可怕的莫過於雙眼一閉假裝它們不存在。
做好調整計劃。實現目標的道路絕不是坦途。它總是呈現出一條波浪線,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點。事先看看你的時間表,框出你放鬆、調整、恢複元氣的時間。即使你現在感覺不錯,也要做好調整計劃。這才是明智之舉。在自己的事業波峰時,要給自己安排休整點。安排出一大段時間讓自己隱退一下,即使是離開自己愛的工作也要如此。隻有這樣,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時才能更富激情。
直麵困難。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針對一個問題的。二者缺一不可。困難對於腦力運動者來說,不過是一場場艱辛的比賽。真正的運動者總是盼望比賽。如果把困難看作對自己的詛咒,就很難在生活中找到動力。如果學會了把握困難帶來的機遇,你自然會動力陡生。
首先要感覺好。多數人認為,一旦達到某個目標,人們就會感到身心舒暢。但問題是你可能永遠達不到目標。把快樂建立在還不曾擁有的事情上,無異於剝奪自己創造快樂的權力。記住,快樂是天賦權利。首先就要有良好的感覺,讓它使自己在塑造自我的整個旅途中充滿快樂,而不要再等到成功的最後一刻才去感受屬於自己的歡樂。
加強排練。先“排演”一場比你要麵對的還要複雜的戰鬥。如果手上有棘手活而自己又猶豫不決,不妨挑件更難的事先做。生活挑戰你的事情,你定可以用來挑戰自己。這樣,你就可以自己開辟一條成功之路。成功的真諦是:對自己越苛刻,生活對你越寬容;對自己越寬容,生活對你越苛刻。
立足現在。鍛煉自己即刻行動的能力。充分利用對現時的認知力。不要沉浸在過去,也不要沉溺於未來,要著眼於今天。當然要有夢想、籌劃和製訂創造目標的時間。不過,這一切就緒後,一定要學會腳踏實地、注重眼前的行動。要把整個生命凝聚在此時此刻。
敢於競爭。競爭給了我們寶貴的經驗,無論你多麼出色,總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你需要學會謙虛。努力勝過別人,能使自己更深地認識自己;努力勝過別人,便在生活中加入了競爭“遊戲”。不管在哪裏,都要參與競爭,而且總要滿懷快樂的心情。要明白最終超越別人遠沒有超越自己更重要。
內省。大多數人通過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看法來看自己。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反映很不錯,尤其正麵反饋。但是,僅憑別人的一麵之辭,把自己的個人形象建立在別人身上,就會麵臨嚴重束縛自己的危險。因此,隻把這些溢美之詞當作自己生活中的點綴。人生的棋局該由自己來擺。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尋自己,應該經常自省並塑造自我。
走向危機。危機能激發我們竭盡全力。無視這種現象,我們往往會愚蠢地創造一種追求舒適的生活,努力設計各種越來越輕鬆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生活得風平浪靜。當然,我們不必坐等危機或悲劇的到來,從內心挑戰自我是我們生命力量的源泉。聖女貞德(JoanofArc)說過:“所有戰鬥的勝負首先在自我的心裏見分曉。”
精工細筆。創造自我,如繪巨幅畫一樣,不要怕精工細筆。如果把自己當作一幅正在描繪中傑作,你就會樂於從細微處做改變。一件小事做得與眾不同,也會令你興奮不已。總之,無論你有多麼小的變化,點點都在於你很重要。
敢於犯錯。有時候我們不做一件事,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握做好。我們感到自己“狀態不佳”或精力不足時,往往會把必須做的事放在一邊,或靜等靈感的降臨。你可不要這樣。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卻又提不起勁,盡管去做,不要怕犯錯。給自己一點自嘲式幽默。抱一種打趣的心情來對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來了盡管樂在其中。
不要害怕拒絕。不要消極接受別人的拒絕,而要積極麵對。你的要求卻落空時,把這種拒絕當作一個問題:“自己能不能更多一點創意呢?”不要聽見“不”字就打退堂鼓,應該讓這種拒絕激勵你更大的創造力。
盡量放鬆。接受挑戰後,要盡量放鬆。在腦電波開始平和你的中樞神經係統時,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動力在不斷增加。你很快會知道自己有何收獲。自己能做的事,不必祈求上天賜予你勇氣,放鬆可以產生迎接挑戰的勇氣。
一生的縮影。塑造自我的關鍵是甘做小事,但必須即刻就做。塑造自我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兒做一點,那兒改一下,將使你的一天(也就是你的一生)有滋有味。今天是你整個生命的一個小原子,是你一生的縮影。
大多數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富有意義。但是生活不在未來。我們越是認為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越會在這種沉醉中讓人生中的絕妙機會悄然流逝。隻有重視今天,自我激勵的力量才能汩汩不絕。
享受孤獨
這裏的孤獨並不是前幾章裏所分析的孤僻、寡言,在內心深處對與人交往有莫大的恐懼。而是說一個人如果要想事業成功,要想有所建樹,那就必須心甘情願地走孤獨之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要做得住冷板凳。”古今中外,好些不朽的名著,劃時代的發明,往往在孤獨中產生。成功者總是在孤獨中懷著滿腔的熱情和樂觀主義精神,忘我地為了事業而燃燒自己的生命。
孤獨是一種寧靜,孤獨的星空有智慧的閃光。你的思想在升華,你的靈魂在洗滌。
擁有孤獨,能夠充實自我,完善自我,使我們日臻成熟。等到嚐過了最苦最甜的滋味時,心中便得到一種難得的超越。
擁有孤獨,心緒就有會因喧囂的塵世而焦灼和浮躁。孤獨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如果缺少孤獨,那麼,人生就不是完美的人生。
擁有孤獨,尋找真實的自我。讓人格升華,讓情感淨化,讓心田潤澤!
擁有孤獨是一種感受,善待孤獨是一種境界。讓我們在孤獨中思考得失,咀嚼成敗,展望未來!
勤奮踏平坎坷路,孤獨造就淩雲誌。孤獨孕育希望,孤獨孕育偉大,孤獨孕育成功!
成功路上的四盞燈
若想使自己真正踏上成功人生的勝境,就需要開啟你成功之路的四盞明燈。
方向之燈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你就會謹小慎微,裹足不前。”
不少人終生都像夢遊者一樣,漫無目標地遊蕩。他們每天都按熟悉的“老一套”生活,從來不問自己:“我這一生要幹什麼?”他們對自己的作為不甚了了,因為他們缺少目標。
製定目標,是意誌朝某個方向努力的高度集中。不妨從你渴望的一個清楚的構想開始,把你的目標寫在紙上,並定出達到它的時間。莫將全部精力用在獲得和支配目標上,而應當集中於為實現你的願望去做、去創造、去奉獻——製定目標可以帶來我們都需要的真正的滿足感。
自己設想正在邁向你的目標,這尤為重要。失敗者常常預想失敗的不良後果,成功者則設想成功的獎賞。從運動員、企業家和演說家中,我屢屢看到過這樣的情況。
交往之燈
朋友是你一生的幸福。
“結交比你更懂行的人。”成功人士一般都很喜歡那種不恥下問的年輕人,遂把自己摸索出來,別人從未問過的捷徑指給他。
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都要計劃跟那些比你更懂的人發展關係,把他們作為你努力的榜樣,從他們那裏吸取營養,不斷調整、改進自己的工作。
夢想之燈
“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區別,通常就在於毅力。許多天資聰麗者就因為放棄了,以至功虧一簣。然而,成就輝煌的人絕對不會輕言放棄。有人說得好,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
美國的丹尼爾·盧迪是一位富於鼓動性的演說家。盧迪在伊利諾伊州喬列特長大,從小就耳聞聖瑪麗大學的神奇傳說,夢想有一天去那兒的綠茵場踢足球。朋友們對他說,他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又不是公認的體育好手,休要異想天開了。因此,盧迪拋棄了自己的夢想,到一家發電廠當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時死於事故,盧迪震駭不已,突然認識到人生是如此短暫,以致你很可能沒機會追求自己的夢。
1972年,他在23歲時讀印第安納州聖十字初級大學。盧迪在該校很快修夠了學分,終於轉入聖瑪麗大學,並成為幫助校隊準備比賽的“童子軍隊”的一員。
盧迪的夢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卻未被準許比賽穿上球衣。翌年,在盧迪多次要求後,教練告訴他可以在該賽的最後一場穿上球衣。在那場比賽期間,他身著球衣在聖瑪麗校隊的替補隊員席就座。看台上的一個學生呐喊道:“我們要盧迪!”其他學生很快一起叫喊起來。在比賽結束前27秒鍾時,27歲的盧迪終於被派到場上,進行最後一次拚搶。隊員們幫助他成功地搶到那個球。
盧迪的故事說明:你隻要懷有一個夢想,便沒有辦不到的事。
進取之燈
“回顧並更新你的目標。”
不時重新看看你的目標表,如果你認定某個目標應該調整,或用更好的目標取而代之,就要及時修改。當你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或是向它邁進了一步時,不妨慶祝一下。用你所喜歡的任何方式,來紀念那一特殊的時刻,重燃理想之火。
但不應該就此止步。在一個目標達到後,許多人便鬆懈下來了。正因為如此,這個學期你是班級排名第一的學生,很可能成為明日黃花。
要不斷確立你新的目標。我們很容易滿足於自己已達到的目標,不再要求上進。其實,為了不讓希望落空,我們應當製定新的目標,不斷向新的高度攀登。
想做就做
很多的失敗,不是你沒有能力,而是由於你的畏手畏腳、不敢付諸行動造成的。
有許多應該做的事,不是我們沒有想到,而是我們沒有立刻去做。時間一過,就把它忘了。
其原因,有時是因為忙,有時是因為懶。一個事務繁忙的人,想到某一件事該做,但他當時沒有時間,於是想,“等一下再說吧!”但等一下後,為其他事務分神,就把這件事忘了。
有些人雖然不忙,可是,他喜歡拖延。該做的事雖然想到,卻懶得立刻著手去做。心想,“等一下再做吧!”可是,等一下之後,他就忘了。或者已是事過境遷,失去當時的時機了。
如果要想成功,最好是“想到就做”。
養成“想到就做”的習慣之後,你就發現自己是多麼有成就感;問題隨手解決,事務即可辦妥。這種爽利的感覺,會使你覺得生活充實,而心情愉快。
拖延的習慣,不但耽擱的工作的進行,而且在自己精神上也是一種負擔。事情未能隨到隨做,隨做隨了,卻都堆在心上,既不去做,又不敢忘,實在比多做事情更加疲勞。
做事有始無終,也會使自己心情上有負債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