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客之道,霸氣無雙,一往無前。此人氣勢雖然稚嫩,卻是深得其中三昧,想來必是有名家指點。老子對這裏的武道越來越期待了!”張飛嘿嘿笑道。
“將軍目光如炬,不知道看另一位劍客如何呢?”薑三爺微微一笑,開口招呼道。
“此人劍意甚至奇怪!”張飛沉吟道:“劍之一道,我雖所知不多,但是卻也有所涉獵,為首自然是皇者之劍,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此人明顯不是如此。其二為俠客之劍,無所畏懼,仗劍天下。此人劍意,卻無這等淩厲鋒芒。或是儒生之劍、武將之劍,多位裝飾,並無太多決絕鋒芒,然則儒生以浩然正氣貫徹其中,乃是仁義法劍,懲奸除惡。或是武將煞氣貫徹其中,亦是凶厲血煞,也不是此人模樣。”
薑三爺嗬嗬笑道:“將軍理解卻是獨到,天下劍道,莫不出乎其中。隻是,卻也不僅僅是如此,或是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知道將軍有沒有聽說過一個故事,叫做狡兔三窟?”薑三爺笑著說道。
成語,語出《戰國策》的名篇《馮諼客孟嚐君》。馮諼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險,你隻有一處安身之所,不能高枕無憂啊!
在春秋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並借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嚐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
孟嚐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於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於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隻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傑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諼的人來投奔孟嚐君。孟嚐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裏係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諼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你有什麼本事呢?”“我什麼本領也沒有。”孟嚐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孟嚐君手下的人看馮諼這麼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裏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嚐君問起:“那個馮諼幹什麼?”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孟嚐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麵,就讓人把馮諼搬到中等房間裏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諼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裏出門沒車馬。”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嚐君,孟嚐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諼仍舊天天唱哩,什麼“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孟嚐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麼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諼的老母親送錢用。馮諼這才不彈不唱了。
有一天,孟嚐君派馮諼到薛地去討債。馮煖問孟嚐君,收債之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主人答道:“你看我缺少什麼就買什麼好了。”
馮煖到了薛地,他見欠債者都是貧苦莊戶,立即以孟嚐君名義宣布債款一筆勾銷,將各戶的債務契約燒掉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嚐君的恩德,而心裏充滿感激。孟嚐君見到馮煖後,問他給自己買了什麼,馮煖說:“你財寶馬匹美女應有盡有,我隻替你買了‘仁義’回來。”當孟嚐君知道馮煖以他的名久免除了薛地債務,此即買了仁義之後,又氣又怒,但是已無法挽回,十分無奈。
直到後來,孟嚐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馮煖為他買的仁義價值所在,連連感謝馮煖。
孟嚐君問馮煖:你為什麼會看得這麼長遠呢?
馮煖說:“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大意是:一隻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隻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
後麵的事情確實不多說,馮煖為孟嚐君做的種種安排,薑三爺之所以要提及這個狡兔三窟,卻不是為了說後麵的事情,而是為了前麵這一段。
“莫非這個劍道是從這裏麵來的?”薑軍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