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金台鬥將(1 / 2)

“根據劉氏大漢流傳的說法,兵法典籍可分為四類,兵權謀類側重於軍事思想、戰略策略;兵形勢類專論用兵之形勢;兵陰陽類以陰陽五行論兵,且雜以鬼神助戰之說;兵技巧類以兵器和技巧為主要內容。”薑三爺笑道。

兵權謀家,即戰略家,班固言其特點為“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兵權謀家注重軍事戰略研究,兼通形勢、陰陽、技巧各派之長,實是兵家的魂魄所在。權謀家兵法是當時戰爭和治兵經驗的總結,包含一係列戰略戰術原則和豐富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戰的哲理。

“形”與“勢”,作為一種軍事範疇是有區別的。而這個區別,應當追溯到《孫子兵法》。《孫子兵怯》中有《形》篇與《勢》篇。《形》篇之“形”講的是軍事力量,《勢》篇之勢講的是軍事力量的發揮。例如,“五事”、“七計”是“形”,因利而製權”是“勢”;“靜如處女”是“形”,“動如脫兔”是“勢”。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製敵者也。

陰陽與技巧則是多屬於兵法外圍的東西,不管是祭祀鬼神或是戰爭兵器的研究,都不是兵法本身了。

“兵法典籍?”薑軍聞言,不禁疑惑道:“不是兵家流派可分為這四類嗎?”

薑三爺嗬嗬笑道:“並非是如此,所謂用兵,在於融會貫通,隨機應變,就好比諸子百家,尚且會取長補短,更何況是戰場大事?拘泥規格,限製套路,豈不是自尋死路?”

薑軍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別的不說,陰陽類就是每個兵家都要遵守的,即便是本人不信鬼神,也必須為了士兵的鬥誌士氣,國家的需要等等,祭祀鬼神之類的是必不可少的,如此說來,豈不是所有人都要化為兵陰陽家了?

“不過,隨著兵家的發展,兵法也不在是局限於理論,各種計策、技能、陣法等等賦予了兵家強大的戰鬥力。當然,諸子百家俱是如此。”薑三爺笑道:“是以,那些帶兵打仗的將領等也都在兵家研習,自然也算成了兵家一脈。所以說,如果真要說有什麼分類的話,那就是兵法和兵伐的區別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了解過我們那個秘境!”薑軍笑道:“我們那裏,經過了你所說的大漢那個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其餘各派不說失傳衰敗,但是思想理念卻是融入儒家學派之中,基本上沒有太多正統的各派傳人,除了道家之外。”

這個發展卻是不用多說,儒家學問可以說是入世的敲門磚,科考功名是千古以來不變的主題。

而在儒家的基礎上,繼承了各家不同思想的人才在執政上展現各種的不同理念。

法家執法、墨家督造等等。

“在這個基礎上,沒有真正意義的諸子百家,但是以兵家而言,或者說是以兵事而言,就是你所說的兩個方麵,軍師幕僚,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統帥將領,臨兵陣、沙場衝鋒、臨機決斷。”薑軍笑道:“一般而言,我們稱之為軍師和武將。”

薑三爺點點頭,笑道:“的確,所以在兵家所在,有兩個最主要的對決之處,一個是沙盤演陣,沙場演武,另一個則是金台鬥將。”

“金台鬥將?難道是所謂的黃金台?”薑軍開口道。

黃金台,亦稱招賢台,。是戰國時燕昭王為宴請天下士而築。燕昭王於公元前311年即位,至公元前279年共執政33年。他即位之初即著手招徠人才。公元前284年,聯合各國攻齊,占領70餘城。推測築台時間起於公元前310年。當時隻言築台而無“黃金”二字,自鮑明遠《放歌行》“豈伊白壁賜,將起黃金台”始見黃金台之名。

說起來,黃金台的性質與稷下學宮有所異同,招賢納才乃是根本目的。但是稷下學宮更具學術性質,而黃金台則側重政治性質。

薑三爺笑道:“的確是黃金台!不過,我們這裏黃金台隻是模仿,在性質上也有所改變。招賢館而言,我大齊自有各種設施,這黃金台卻是取的‘金台拜將’之意,金台鬥將之後,成就顯赫者,可得大齊封拜將尉。”

薑子牙金台拜將!

“如此,倒要看看是如何鬥陣,如何鬥將的!”薑軍笑道:“不過鬥陣到好說,這個鬥將,想來應該不是鬥的戰鬥能力,那是比的什麼?”

“為將者,籌謀不一定深刻,但是如何統兵,如何感染士氣,如何振奮人心,卻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薑三爺笑道:“鬥將台上,雖然僅僅是一人,但是比的卻也不是文治武功,而是此人的氣勢,氣質,那種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