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的指揮係統被打掉後,紅軍乘勢發動了總攻,結果是大獲全勝。
4個小時後,軍事演習結束了,李琮在藍軍戰俘營中看到了自己的全部人馬,不過,在名義上都已經是一具具傷痕累累的“屍體”了。
李琮所在的藍方順利贏得了勝利,但是在戰鬥結束了,李琮心裏還是有小小的遺憾:因為在所有紅軍特種兵隊伍中,他的小隊戰果最大,也是傷亡最慘重的——集體陣亡,這也算是這場戰鬥中一個不大不小的“亮點”。但是,如果在真實的戰鬥中,李琮不敢想象自己的弟兄們一個個倒在敵人的槍口之下,自己還敢不敢開那決定勝負的一槍?自己還敢不敢將隊友們一個個毫無感覺地送到敵人的嘴中?再說了,這些弟兄們都是訓練多年的精銳啊,為了訓練這些特種兵,各項投入都是十分巨大的,就這麼犧牲,損失還是太大,畢竟,人死不能複生。如果我們的高科技裝備能取得效果的話,就不用用人去完成這個任務了。說到底,還是著斬首戰術的執行太高難度了。
作為隊中表現最為出色的三個人,李琮帶著劉進和張宏上了一架直升機,因為軍區首長要接見他們,以全體陣亡的代價換來了斬首行動的成功,這讓軍區領導們心裏充滿了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特種部隊的作用依然是巨大的,沒有他們,別說是打掉對方的指揮部,就連發現也不可能,但是,提了這麼多年的要打贏高科技的局部戰爭,現在看來依然任重而道遠。
對著高科技技術裝備部隊的表現,軍區領導都很不滿意。因為,在前期發現了對方指揮部的情況下,特種部隊的使命已經結束了,他們的任務主要是滲透、隱蔽自己、獲取情報、發現目標,這也是他們作用和價值的真正體現,殘酷的戰鬥應該很少參與進去才對,特種兵的訓練絲毫不亞於飛行員,他們花費巨大,其作用有時候真的比一兩架戰鬥機要大得多,所以,每一個都很寶貴,讓他們去做這種無謂的犧牲,實在是劃不來的。這次特種部隊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但是卻是以參加麵對麵的殘酷戰鬥,以重大傷亡為代價換來的,這就讓特種部隊失去了本來的作用和價值,造成這一局麵,高科技作戰部隊難辭其咎。
在演習中,本來應該是高科技部隊顯身手的時候,但,無論是導彈的飽和攻擊,還是空軍的攻擊,都沒有取得任何效果,這讓軍區領導的麵上多少無光,心裏光火。這還是在雙方科技水平、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舉行的軍事演習。如果換成是真實的局部戰爭爆發,我軍肯定在高科技的很多方麵處於劣勢,如戰爭屏蔽、時事通信等方麵,能不能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下,有效地為部隊提供保障、壓製對方,取得雙方勢均力敵的效果還未可知。通過這次演習,部隊還是暴露了很多問題,花錢如流水一般的高科技部隊,在關鍵時刻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攻擊無力,隻能防禦。看來這高科技的玩意兒還要下大力氣去練。
不過,這次演習也並非一無所獲,這次依靠原始的步兵攻擊取得了最大的戰果,這也讓有著嚴重陸軍情節的軍區領導多少有些欣喜,看來部隊的優良傳統還是沒有丟,中國軍人的亮劍精神沒有丟啊,中國的陸軍還是有能力的。
對李琮取得“成績”,領導們既欣喜又無奈,一時間,也沒有想到更好的獎勵辦法,戰功是必須要獎勵的,但是,這個功勞實在是太大了,如果大張旗鼓的獎勵李琮他們,一來和本次演習的目的——檢驗高科技部隊的作戰能力不符,二來也會嚴重打擊高科技部隊的自尊和信心,對部隊以後的發展會有不利的影響。既然這麼多得“沒想到”,成全了李琮他們,讓他們出了彩,總要有所表示吧,沒辦法,按照以往的慣例,隻好接見一下他們,以示鼓勵。
帶著滿身的 “傷痕”,李琮奉命將所有“陣亡”的隊友集合,然後帶著此次演習中表現出色的張宏和劉進,一起到指揮部接受領導的“表彰”。
直升飛機卷起大量的塵土,帶著巨大的轟鳴聲,然後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