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穿越-第一節 好大的閃電
李琮坐在直升機上,臉上倒顯得很平靜,心裏卻不斷翻湧著,思緒顯得很雜亂:全體 “自殺”換來了行動的成功,算得上是“慘勝”。最精銳的特種兵小隊全部 “陣亡”,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自己能滲透進對方的陣地已經很不容易了,最後還幹掉了對方的指揮部,更是個奇跡。但是這種奇跡,在真實的戰爭中上演的幾率不是太大。
現在軍隊好像有了一個誤區,以前我們立足於我們有什麼,我們怎麼打的思路,現在成了立足於別人有什麼,別人怎麼打的思路,我們必須是要毫無條件跟著他們學習,否則好像就是跟不上軍事變革的腳步,沒錯,向別人學習先進的經驗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別人的經驗都來自於實戰,而我們已經很多年都沒有經曆過戰爭了,但是,一味地強調向別人看齊,而丟掉自己的特色,卻也並不是一條值得肯定的道路。
這次演習,我們模仿某大國在高科技戰爭條件下,進行局部戰爭,完全就是模仿別人的模式,一上來就是先打電子戰,然後是斬首行動,最後是取得勝利。可是,在真正的戰爭條件下,我們往往不能取得電子信息戰的優勢,就更別說先敵發現先敵攻擊。進行斬首戰,我們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為,我們必須要擁有龐大的空中、地麵監視網絡,能在開戰的第一瞬間就斬斷對方指揮的“神經網絡”,從而全麵奪取電子信息的控製權,隻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隨時監視到對方指揮中樞的一舉一動,然後動用精良的武器裝備進行致命一擊,徹底瓦解對方的指揮係統和抵抗意誌。而我們在真實的戰爭中,很可能是先被敵發現,被敵攻擊,我們更可能是先要迎接敵人用導彈、飛機對我們的指揮部進行遠程攻擊,所以,我們首先要立足於防守,在這些環節,都是應該不斷完善和加強的。
縱觀我們的軍隊從成立以來,哪一次不是處在劣勢的條件下跟對手進行戰鬥?我們軍隊哪一次不是從對手的包圍和絞殺中,打出一條血路頑強生存下來?從戰鬥、戰役到戰略,我們經常都是處在對手的包圍之中,包括現在某大國設置的所謂第一島鏈等包圍圈,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對手的包圍之中。所以,我們軍隊應該訓練的重點是在敵軍癱瘓我們指揮係統的情況下,如何應對和作戰?各級指揮機構如何在被別人分割包圍的情況下,清楚地判斷形勢,有效地指揮部隊繼續抵抗?在成功抵抗對方的前幾波進攻之後,迅速的恢複和完善我們的作戰係統,然後再向對手發動反擊,直到徹底清除敵軍對我軍的威脅,最終奪取戰爭的勝利。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先挨打,然後再打人。
至於,目前很流行的斬首戰,我們還是應該以如何防範敵軍對我軍的斬首為重點。雖然,我軍目前的軍事裝備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距離和對手平起平坐還有很大差距。很多專家成天發表自己的專著,“叫囂”著我們要進行斬首戰,可是,這玩意兒真的就是說說而已那麼輕鬆嗎?它的實施是很困難的,各種因素都會決定斬首戰的成功與失敗。現在各國部隊都很注意防範斬首,哪是那麼容易就能成功地,你以為是拍電影啊,端著槍直接衝進對方的指揮部,然後大喊一聲:交肉包子不殺。
就算是擁有各項裝備的絕對技術優勢的美國佬,在美伊戰爭期間,那麼龐大的監視網絡成天對薩達姆進行狗仔隊似的偵察,從天上到地下構成立體的監控網絡,稍有蛛絲馬跡就一通狂轟亂炸,成天宣布疑似薩達姆的人被美軍成功幹掉,可是薩達姆那個令美國人厭惡的長相卻總是適時地出現在電視畫麵上,然後用嘲諷的聲音大肆嘲笑美國人的斬首行動,氣得小布什也隻能是牙癢癢,那段時間最令布什厭煩的就是薩達姆的聲音,也成了布什頭腦最好的保持清醒的良藥。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善攻者翱於九天之上,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各有各的招,沒那麼容易就端掉別人的老窩。美伊戰爭的後期,薩達姆是眾叛親離,失去對軍隊的有效指揮,兵敗如山倒,被美國人從地洞裏挖了出來,這時候主要的軍事行動都已經完結,伊拉克軍隊的大規模抵抗已經消失,戰爭都已經結束了,斬不斬都無所謂了,所以,斬首戰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美國人在美伊戰爭中斬首的戰術的拙劣表現,也給中國軍隊提了醒,想要斬掉敵軍的首,還是先要藏好自己的首,然後找到對手。中國軍隊想要玩斬首戰還要好好改進、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