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開疆擴土-第87章 步槍火炮(3 / 3)

衛戍師第一旅第三團是炮兵團,由於炮手的培養太困難,這個團是帝國唯一的炮兵部隊,其他部隊連一門炮都沒有。

火炮的研究與步槍是完全同步進行的,在火繩槍研製成功的時候,科學院也研製成功了第一座前裝的滑膛炮。但威力太小,而且生產麻煩,皇上下令不裝備部隊,等研究出更高級的火炮再說。6年前,研究院研究出長管火炮,從炮口裝彈進去再發射的球形實心彈和爆炸彈取代了滑膛炮。爆炸彈的出現,讓我手下的人真正看到了大炮的威力。

3年前,研究院製造出了一種螺旋線膛炮,發射錐形柱體長形爆炸彈,螺旋的膛線使彈丸出膛後螺旋飛行,大大提高了彈丸飛行的穩定性和射擊精度,增大了火炮的射程。同時,火炮實現了後裝,發射速度明顯提高。它與滑膛炮相比,射程增大了兩倍,彈丸重量增大了1.5倍,射擊精度提高了4倍,由於不在從炮口裝彈,線膛炮的發射速度比滑膛炮快了3倍。

但大炮在發射的時候,會產生很強的後坐力,會使大炮向後移動,每次發射必須把大炮費力地拖回到炮位上才能重新發射,這樣很麻煩。減少後坐力的辦法是把大炮做的很重,盡量使它定在原地不動,這樣不僅影響射擊速度,而且大炮移動起來更麻煩。

經過半年的摸索研究,研究院終於搞出了反後坐力裝置,炮身通過它與炮架相連,炮架承受的後坐力大為減少,發射時炮架不再向後移位,射速和精度再一次提高。線膛炮的射程達到了3公裏以上,在這時代沒有比這更恐怖的武器了。早就準備好的火炮生產廠全力開工,用兩年的時間裝備了一個團的部隊,使中華帝國出現了第一支炮步混合的火器部隊——中央衛戍師第一旅。兩個團的步槍和一個團的火炮。明年的春天,這支部隊裏的兩個團就要隨大隊出征了,不知道鮮卑會不會像我前世記憶中的1870年的色丹戰役那樣用大規模的騎兵去衝擊擁有步槍的步兵,如果是的話,我要為他們哀悼了。

在這裏不得不提的是,由於反後坐力裝置的使用,研究院已經研究出了多種輕便而威力很大的新型野戰火炮,主要是口徑在75-150毫米的榴彈炮和加農炮,射程已經達到了6000-10000米,隻是還沒有裝備到部隊。

經過幾年的培養,軍工人才大量增加,在鮮卑戰爭(漠北)之後,全國建立了好幾家大型兵工廠,全力生產火器,中央衛戍師裝備了擊針槍、榴彈炮和加農炮,其他各軍裝備了燧石槍和線膛炮,民間商團護衛隊和冒險者經過嚴格的愛國忠誠考核後可以獲得持槍證,然後在軍方購買火繩槍,海船可以裝備滑膛炮。中華帝國的商隊和船隊所過之處,宵小和海盜競相躲避,使帝國的商品更暢通地流向世界各地。

這些都是後話了,且說中央衛戍師第一旅的上下官兵聽說他們要出征鮮卑後頓時喜出望外,大喊“帝國萬歲”、“皇帝萬歲”,然後就投入了熱火朝天的戰前訓練中。當然,其中不包括第二團的士兵,他們心中羨慕不已,暗想要是選到我們該多好啊!

年後,我決定實行勳章製度,各種戰功和貢獻都會獲得相應的勳章。這是可以帶回家做紀念的,是個人在戰爭中英勇作戰的見證,肯定能鼓動士兵們的士氣的。各級勳章的名稱、等級和所需的功勳也發放下去,讓各級官兵認真學習了解,畢竟這是與他們的個人榮譽息息相關的事情。

帝元5年2月初,各軍區的電報線都已經鋪到了邊境上,遠征軍不用集中也可以遠距離指揮進行三線作戰了。帝元5年2月25日,中華帝國漠北遠征軍在洛陽軍區舉行了出征儀式,然後洛陽軍區111師與中央衛戍師第一旅(除2團)從洛陽出發,經過原州省,跨過大漠後將攻擊鮮卑的中部。信都軍區122師從原來的烏丸地區出發,攻擊鮮卑東部;武威軍區131師從西域省東北部出發,饒過大漠,負責攻擊鮮卑西部地區。

在前世屬於外蒙古地區的北鮮卑國能不能擋住中華帝國的攻勢,能擋多久,一切的一切,皆在未知之中,但遠征軍的上下官兵卻信心滿滿,踏著大步,唱著軍歌雄赳赳氣昂昂地向北方進發,去為偉大的皇帝開疆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