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開疆擴土-第87章 步槍火炮(2 / 3)

“我的天哪,皇上,你找借口開戰居然就是想在開戰前給人家打個招呼?我服了你了,不知道如果打仗都要有借口的話,這字典上的‘偷襲’一詞是怎麼來的?”戲誌才得到了一個令他苦笑不得的答案,無奈地問道。

“偷襲”,我聽到這個詞語愣了一下,才說道,“真的呀,這個打仗還要找借口根本是浪費時間和增加自己的傷亡啊!”我一拍腦袋繼續道,“我這腦袋是怎麼了,居然會做這種糊塗事?”其實戲誌才一問我就知道我的原因了,大概是前世遺留下來的後遺症,像美國一樣,打人家總要找個借口,也不想想那時候是什麼國際環境,如果沒有借口的話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的。而現在的世界根本沒有什麼國際條約,想打就打吧,還要什麼借口,看來真的是腦袋鏽逗了。

“我說嘛,這種事還能有什麼用意,真服了你,讓我們增加了那麼多無謂的傷亡。這次就不準發什麼外交辭令了,直接派軍就是了。”戲誌才有點無奈地說道。

年底,中央軍委召開了帝元4年的最後一個軍委會議,確定了來年春天出擊鮮卑的部隊名單,共計有:洛陽軍區111師、信都軍區122師、武威軍區131師,組成一支遠征軍,遠征漠北。遠征軍司令由趙雲擔任,副軍長呂布,他兩人合作多年,配合比較默契,打個鮮卑不在話下。參謀長由陳宮擔任。

令趙雲等人興奮的是這一次的中央軍委會議在皇帝的授權下決定派出了皇上親自掌握的火器部隊:中央衛戍師第一旅(全火器部隊)第一步槍團和第三炮兵團,留下第二團防守京師,一團和三團隨軍出征漠北。

中華帝國生產出來的所有火器都被皇上裝備到中央衛戍師身上了,而中央衛戍師所有的人都是經過嚴格的考核確認絕對忠於皇上才得以進入該部隊的,這支部隊是國防部唯一無權調動的部隊,隻有加蓋國璽的皇帝聖旨加上皇帝的九龍天子令才能調動,其他人連一個士兵也休想調動。沒有皇帝的命令,就是典韋、許諸等人也無法調動下麵的部隊去做與防守京師無關的事。

中央衛戍師是全火器部隊,步槍方麵,帝國科學院在十年前搞出了第一支火繩槍,這種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藥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杆,用硝酸鉀泡過的引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以用手點燃火藥發射。槍的口徑為21毫米,槍重8.5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丸用木製的或鐵製的通條從槍口裝填。皇上用兩年的時間裝備了整個衛戍師,在一次軍事演習上,中央衛戍師的官兵用排槍的方法隻一營就幹掉了“敵方”一個團的騎步混合部隊,而且自己隻有幾個人傷亡,讓那些開始對這種燒火棍似的東西不屑一顧的將軍大跌眼鏡(已經有眼鏡賣了,有些將軍戴起來趕時髦),原因就在於這東西容易瞄準。在250米的距離上,隻要被瞄準了胸膛,有50%的可能這個人要被射到,這個概率要比弓箭和弩箭高得多。弓箭和弩箭隻適合大規模的混戰,而火炮則大小皆宜,什麼都不怕。

不過由於火繩槍雨天容易熄滅,應用仍不太廣泛,在5年前科學院的人研製出了用燧石摩擦點火的燧石槍,這槍解決了火繩槍雨天不可用的缺點。燧石槍與前麵的火繩槍相比,有射速快、口徑小、槍管短、重量輕、後坐力小等優點,主要裝備步兵。燧石槍一出來,就開始全力生產,迅速與火繩槍換裝,而火繩槍卻被皇上封存了起來,沒有給其他任何部隊使用,原因在於量太少了,皇上不想引起下麵各軍區之間的矛盾。

兩年前,科學院的步槍研究再次獲得突破,研製成功從後麵裝填子彈的擊針槍,一扣扳機,一根長撞針從彈藥筒的底部穿過,插入炸藥,刺穿雷管,引發炸藥爆炸,產生的膨脹氣體把彈丸推出去。後膛裝彈使擊針槍成為一種優越無比的熱兵器,它改變了燧石槍站著裝彈容易暴露身體的缺點,而且具有了燧石槍無法比擬的射程、準確性和發射速度,在一次擊針槍對燧石槍的演習中,雙方的傷亡比例是1:5,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不過由於時間短暫,目前擊針槍隻裝備了中央衛戍師的第一旅,另外的部隊還是用燧石槍,換下來的燧石槍被送到各軍區作為軍隊將領的護衛力量裝備起來。這次派出的第一旅第一團就是擊針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