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李剛不再管日軍是否殲滅的問題,要的就是突破和穿插,直搗日軍的中心,擒賊先擒王的簡單道理李剛還是知道的,要是等到先肅清日軍外圍在圍困漢城日軍那樣固然戰果巨大,可是需要的時間也會無限延長。日軍增援部隊隨時都會到達。李剛不得不在短時間內結束戰鬥,騰出手來好解決增援的日軍。
現在齊天龍可以放心了。李剛現在的表現足以表明軍政大學這一段時間絕對不是白呆的,在戰略和戰術上已經得心應手。指揮這樣的兵團作戰已經可以迅速抓住關鍵點。這就是知識和見識的好處,經曆過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爆炸年代的熏陶,耳聞目睹的很多知識在這一刻發生作用。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都不是這個時代能比的。
周景林聰明有學問,也有軍事上的天賦,但是對知識麵的開闊上還是無法和李剛相比。都是一樣的時間他還是不如李剛學的快。但是天賦就是天賦,時間一長周景林可能還是會超過李剛的成就,但是短時間內李剛還是要超過周景林的,這也就是齊天龍把朝鮮派遣軍司令的地位交給李剛沒交給周景林的原因。在大局觀和戰略上李剛後世的見識是周景林無法比的。
日軍在漢城是兩個師團的兵力,雖然都是殘部,可是兵力仍然在四萬多,鐵血要想在短時間內消滅這些日軍不可能,要想迅速的突破日軍防線攻占漢城也是不可能的,磯穀武亮已經知道必死的結局,當然不會在去想怎麼保住漢城的問題,他現在想的就是怎麼和鐵血糾纏在漢城左右,等待增援的47師團,那樣即使最後丟掉漢城,鐵血朝鮮派遣軍也不會剩下多少部隊。因此在鐵血的進攻方向上日軍把其他方向的日軍調來進行阻截。
左路進攻的近衛第二軍是錢定坤的117師,右路是118師。在坦克裝甲團一營和二營的配合下向日軍防線發起猛烈進攻。現在當年日軍進攻國軍防線的一幕終於出現在日軍身上。在鐵血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117師和118師像兩把利劍,刺穿日軍分散的防線和薄弱的縱深。
雖然日軍的反應也不慢,增援陣地的日軍也悍不畏死。可是不管是戰車還是炮火都不如鐵血,就連單兵手裏的武器也不如鐵血士兵,怎麼能擋住鐵血進攻。
現在日軍強於當時國軍部隊的就是戰鬥意誌要強一些。但是淞滬戰場,國軍精銳部隊的戰鬥意誌不可謂不強,但是追後還是沒能擋住日軍的進攻。日軍在杭州灣的登陸,讓頑強抵抗的國軍部隊不得不放棄了犧牲無數精銳部隊的陣地。
現在的情景何其相似。隻是當時日軍有杭州灣登陸,李剛沒有。在仁川將要登陸的確實是日軍部隊,背後沒有登陸部隊嗎?
有,韋東林的110師回答了這一個問題。
留下一個旅堅守開城,進攻日軍後背的隻有540旅。可是造成的震撼效果確出奇的大。全力阻擋鐵血進攻的磯穀武亮接到報告後眼前一陣發黑。他認為自己現在堅持,一定能等到日軍的增援。可是什麼時候在後背又出現了鐵血部隊。全羅南道的戰鬥,鐵血空降部隊堵住了日軍的後退之路,讓123師團遭到重創,幾乎是全軍覆沒。因此這一次日軍加強了空中的預警。很多觀測站嚴密的監視著天空。可是這些部隊是哪來的。這回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難道是地下鑽出來的。可是開城被占領,後路已經被斷絕,現在又遭到兩麵夾擊。對磯穀武亮來說,這沒什麼,因為他沒有打算活著離開漢城,可是這些並不代表手下的士兵也這麼想,現在就連32師團的土崗重少將和123師團長北澤貞治郎也是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他們不是軍事主官。對於丟失漢城是沒有那麼多責任的。因此當這個消息傳出來後,在西線阻擊的32師團最先後退。32師團後退的同時123師團也開始後退。
接到報告後磯穀武亮勃然大怒,立即要求兩個師團無論如何也不許向後退,否則軍法從事。兩個師團長不敢不聽從命令。但是後退的氣氛一但形成就很難控製,無論是什麼樣的人,沒有人願意死去。日軍也不例外。
當心中不想的時候會舍生忘死的戰鬥,從來沒有想過逃命。可是後路被斷絕的消息提醒了這些士兵還有逃走的可能性。連後路被斷就意味著沒有了生機。戰鬥熱情和信心降到了零點。
前線指揮的兩個師長立即感到日軍的抵抗在減弱,對於韋東林的110師穿越阿爾飛虎山的事情師以上的軍官是知道的,日軍防線變弱,抵抗減低的情況讓陳愛國師長和許向風師長立即抓住戰機,強行配合坦克戰車向縱深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