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跑官

寒窗十數載,

讀書破萬卷。

學成文武藝,

貨與帝王家。

大統元年(1260年)三月上旬,末哥4兄弟率領10萬大軍經貴州,向廣西進發,天下為之振動。

此次出兵,事關軍國機密,所以天國百官除了幾個重臣,大家都不知道大軍此行目的。三大汗國因為行軍方向不對,反映不是很強烈,但宋國滿朝文武卻如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理宗趙昀飛鴿傳書文天祥,讓他向天國皇帝問詢緣由。文天祥通過建霖公主,見到劉華後,才得知天國軍隊是西征印度“討逆”,而不是東進廣東,連忙致書趙理宗。宋國上下心中石頭這才落地,重重緩了一口氣。

3月10日,天國各地在這天統一開學。

劉華規定以後每年農曆3月—7月、9月—次年1月分別為上下學期。這是為了滿足春播、秋收而製定的,這樣各家各戶就不會強留孩子幹農活。所以在天全國各處都看得到,攜老扶幼送子弟到鄉鎮學校上學的熱鬧景象。

耶律鑄和兒子希亮正坐在馬車上,已經進入重慶府江北縣地界。看到車窗外人流如梭,熙熙攘攘,馬車不得不停下來讓人群過路。

耶律希亮好奇地下車,問一個拉著小孩的壯年漢子道:“這位大哥,今天是趕集的日子嗎,怎麼人山人海,如此熱鬧?”

那漢子打量了一下希亮,開心道:“趕集哪有今天這麼熱鬧?今天是皇上規定的開學的日子。這不,我全家都送二娃、三娃去念書。那邊的人,也是各家送孩子的隊伍。”

“這位大哥,請留步。你們這裏百姓這麼有錢嗎,都能送孩子讀書?”希亮拉住正準備離開的漢子,問道。

他和父親耶律鑄二月初就離開北平,所以對隨後頒布的《勸學詔》不太清楚。

那漢子心情不錯,看看天色還早,加上以前很少有讀書人對自己這麼客氣,所以又停住腳步,解釋道:“公子有所不知,當今皇上心係萬民,為了窮人家的小孩能有出頭之日,特地辦了公學,免費讓貧家子弟讀書,還包吃包住。將來,我娃兒如果有造化,還能到重慶府去念大學……好了,我們還要趕路,就不多說了。”

漢子走後,希亮也上車離開。

“亮兒,剛才你們的談話,為父也聽到了。你對皇上這個做法怎麼看?”耶律鑄考較兒子道。

“父親,孩兒認為,皇上宅心仁厚,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至理名言,所以大力發展平民教育。孩兒以為,不出十年,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很多將成為國家的棟梁。”希亮答道。

“你說的隻看到了表麵,你可曾想過,國家實施免費教育,花費有多大?”耶律鑄繼續說道。

“孩兒確實沒想到這層,不過按我小時候讀書的費用計算,可能這些孩子每人每年最少都要花2兩銀子吧。”希亮大概估算了一下。

“不錯,也就是說每年國庫都要拿出上千萬兩銀子來補貼!”耶律鑄繼承了其父耶律楚材的算學本事,一下就算出了大概費用。

“啊…這麼多,皇上可是花了血本的呀!”希亮驚歎道。

“是呀,從古到今,哪個皇帝舍得投入這麼多錢辦教育?就連以愛惜人才聞名古今的唐太宗,隻是舉辦科舉招納人才,也沒自掏腰包吧…..”耶律鑄感歎道。

“父親,孩兒越來越想馬上見到皇上了。”希亮說道。

“為父,也是很期待呀!”耶律鑄陷入了沉思……

次日,父子二人到了重慶府,先去拜見忽必烈。

忽必烈小時候和耶律鑄是好朋友,長大後雖然耶律鑄沒有入仕,但是私下也經常探討儒學文化。曆史上耶律鑄就沒有受阿裏不哥拉攏,全家逃到了忽必烈的領地,當了忽必烈的官。

“你們請回吧,我家大人已經出征了,可能過幾個月回來。”守門的不知道忽必烈等人一去,可能好幾年都回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