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兄弟(1)(2 / 2)

“說吧,大哥其實也舍不得打你們,隻是恨鐵不成鋼!”文天祥看到弟弟滿臉的淚花,心中也是一陣難過。

“大哥,自從上月底我和四弟來重慶後,四處遊曆,看到、聽到很多事情。說句你不能否認的話,大汗的領地到處都是欣欣向榮,老百姓生活都挺安定。到處都有新鮮事物,別說這水泥路我沒在老家沒見過,想必你在臨安也不曾看過吧?”文壁看了一下文天祥的臉色,繼續說:

“後來,我們看到蒙古兵也不像以前聽說的那麼窮凶極惡,而且對百姓還不錯,還會幫百姓挑水、劈柴,上次我和四弟還看到蒙古兵出手揍了一個欺負良家婦女的流氓……就算是我們大宋的官軍也不會對老百姓這樣好!”文壁明顯被劉華的花招騙了。

“那都是表麵現象,以前蒙古兵殺了多少漢人,你知道嗎?”文天祥罵道。

“我知道,可能有幾十上百萬吧……但是打仗總會死人的。從古到今,改朝換代不是也會死千百萬人嗎?難道隻允許漢人殺漢人,外族人就不能殺漢人嗎?”文壁還比較有辯證思維。

“你...你...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說了這麼多蒙古人的好話?”文天祥被氣得差的背過氣。

“大哥,實不相瞞,我和四弟中旬去參加重慶府的考試了,而且今天剛剛接到官府通知,我已經被錄取,任命到交趾西貢縣當七品知縣,而四弟則考上了軍政部新設的軍官學校,進去就是九品排長學員…”文壁有點得意地說。

劉華自從上個月頒布《整軍令》後,讓訓練處在城外縉雲山修建一所軍校,專門培養軍中立功士兵和地方可造之材。

“啊……”文天祥暈了過去。

兩個弟弟慌忙給他掐人中、捶胸口,好半天文天祥才順過氣來。

“55555…列祖列宗、父親母親在上,不孝子孫文天祥愧對您們在天之靈,沒把弟弟帶好,才讓他們誤入歧途!咳咳…明天我就辭官不做,把兩個弟弟帶回老家,終身不出門!”文天祥嚎了一陣,痛下決心說。

文壁、文璋對視了一眼,文璋乖巧地一邊幫大哥拍背心,一邊勸慰道:“大哥,就算我和二哥想和你走,都怕走不出蒙古的範圍。人家當官的說呢,我們現在已經是政府和軍隊的人了,明天必須報到,否則視為叛國,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會被抓回來!”

“啊……”文天祥白眼一翻,又暈了過去。

-------------------------------

文天祥弟弟的選擇

用鮮血書寫了什麼是英勇和忠貞的文天祥,有兩個弟弟,一個降了元,另一位則逃避現實,退隱不仕。1278年冬天,元軍猛攻文壁駐守的惠州,他開城投降,年底文天祥在別處被俘;小文天祥十三歲的文璋,隨文壁投降。文壁自述投降的理由是:其一,不絕宗祀。文天祥兩個兒子一個早死,一個戰亂中失散,文壁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了文天祥;而文天祥母親身死他鄉,一直沒有安葬,需要舉靈柩歸鄉。其二,不同於元軍剛侵南宋的投降派,文壁降元之時,南宋實際上已經滅亡,抗爭的結果是全城百姓跟著倒黴。這樣的托辭當然無法讓道德審判者滿意,但是他的哥哥體諒他。1279年三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廣州,文壁也前來與兄長告別,他是否解釋了自己的變節,以及文天祥當時的態度,都不得而知。然而,文天祥有一首寫給弟弟的詩《寄惠州弟》,詩中雲:“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別離。雁行長已矣,馬足遠何知?葬骨知無地,論心更有誰?親喪君自盡,猶子是吾兒。”他希望文壁替本是長子的他盡哀痛父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