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囚臨安(4)(1 / 2)

第238章、囚臨安(4)

臨安紫禁城中的一個雅致的寢宮,周圍裏三層外三層地守衛了上萬名禦林軍。寢宮中,隻剩下耶律希柔和林佩成師徒陪著劉華。

“陛下,海外真有那麼個富饒的地方嗎?”耶律希柔沒見過劉華畫的世界地圖,所以不可置信地問道。

“嗬嗬,當然有,而且還有兩大塊世人還未發現的寶地。”劉華指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

“唉,陛下,您真是太大方了,一出手,就把幾千年來各朝各代軍隊拚死拚活,也得不到的這麼大的土地送人了!”耶律希柔歎息道。

林佩成師徒因為一直在金鑾殿外等候,所以並不知曉金殿上談論的話題,乍一聽耶律希柔說的話,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不過三個太監向來都知道國家大事,非他們這些小人物可以考慮的,所以隻是靜靜地侍立在邊上,並沒提問。

“愛妃,土地都是死的,隻有人是活的,如果用土地換取人的生命,朕覺得是值得的!”劉華一邊點煙,一邊說道,“再說,雖然趙昀他們可以高度自治,但卻隻是天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而已,即使擁有軍隊,在那個四麵環海的大地上,根本翻不起大浪!”

劉華之所以把大洋洲送給趙昀,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做過深入的思考。為了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模式的科學性,劉華也想實驗一下,準備讓趙昀在大洋洲這個氣候、資源不錯的地方建立港澳那樣的特別行政區,看看建立宋朝這樣一個強大國家的趙家君臣,能不能在不受外族侵略的條件下,探索出於不同於天國現行政治經濟體製的新模式。

他縱觀曆史,知道宋國是中國曆史上最開明、最光輝、最民主的朝代,不僅在經濟、文化、科技上創造了光輝的成就,也是軍事強國。之所以滅亡了,確實有很多無可奈何的原因。

首先,對內平亂,宋表現最好。宋朝時期發生的農民起義有三百多起,是中國曆史上最多的朝代.在漢唐元明清的帝國時代,農民起義往往一經發起,即成燎原之勢,進而撼動整個帝國的根基.惟獨在宋朝時期,每次起義都隻能局限在比較小的地域,時間短則數月,長不過四五年.宋軍隊在對內平亂的表現是中國曆朝之中表現最出色的.

其次,對外戰爭,"弱宋不弱" 。宋朝很不幸,其時恰好處於曆史上的一個小冰河期。按照史書的記載是臨安年年下大雪。這樣在北方的苦寒地帶更不必說,可稱千年不遇的嚴寒期。氣候驟冷迫使無法在北方繼續生存的遼、金、蒙古遊牧民族不得不全力向南拓展生存空間,從而造成了對宋的持久的軍事壓力.而且嚴寒的氣候更迫使一直處於鬆散的部落聯盟狀態的遊牧民族團結成了組織化的軍事體製國家.它的特征是"非部落化",在軍事上保留歐亞大草原騎馬民族的凶悍,但其轄地卻囊括文明地區的邊緣,統治大量的定居臣民和市鎮,因此在政教上又得采用文明製度和意識形態,遂兼有兩者之長。其戰鬥力和生命力遠非漢時匈奴和唐時突厥可比.

再次,後世往往以現代戰爭的觀點來看古代戰爭.以宋朝舉國上百萬的軍隊不能征服外族而批其懦弱無能.焉知古代戰爭人力優勢隻能次第鋪開,並不能如現代戰爭般傾全國之力於一擊.宋國軍隊最多時上百萬,能調到邊境的最多也隻有一半.更何況往往要分兵抵禦兩個以上外族的作戰.以宋夏戰爭為例,與西夏的百年戰爭時期,宋國均處以兩麵作戰的境地.宋國兵力最高峰時,北宋調集到西北邊境上的禁軍達二十萬人,而西北各州郡的鄉兵和廂兵總計也大約二十萬.而西夏軍隊在元旱建國時期已達50萬人。西夏每次會戰均能出動至少十萬的軍隊,後期會戰更是每次動員號稱30萬--80萬的軍隊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