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囚臨安(2)
“你不歸還宋地是絕對不行的!”趙昀看到劉華說得很有道理,隻得轉換話題,“那……那朕隻能不顧禮儀,把你和你皇妃押到陣前,逼迫天軍獻城投降!”
“嗬嗬,這個方法倒是行得通,但是最後天軍還是會打回來的!”劉華又點了根煙,笑道。
“那朕就一直不放你倆回天國,看天軍還敢不敢打回來!”趙昀得意地說道。
“嗬嗬,想當年你們靖康之恥,徽宗、欽宗到了金國沒回來,高宗趙構不是另起爐灶了嗎?朕的那幾個弟弟才能比趙構強多了吧,你不放朕回去,難道他們不會推舉一個人出來當天國皇帝?”劉華笑道,“咱遊牧民族選首領可比你們簡單多了,隻要能力強、能服眾,血統和嫡庶就沒那麼講究了!嗬嗬,你是朕的老丈人,朕看在霖貴妃的麵子上,還能優待你們君臣。如果是朕的幾個弟弟當了皇帝,你試試看他們會不會不把你腦袋揪下來當球踢!”
“那…那,賢婿,你究竟要朕怎樣才能放過大宋?”趙昀語氣軟了下來,近乎哀求道,“朕的祖宗千辛萬苦打下了大宋江山社稷,一朝毀於朕之手,讓朕在九泉之下如何麵對列祖列宗的唾罵?”
“唉,老丈人,做人要灑脫一點!想這麼多幹嘛?你宋國大小16路,比秦朝36郡少多了,人家才坐了幾十年江山就完蛋了,不是更想不通?”劉華笑道,頗帶諷刺的口氣,“人有生老病死,國家也一樣,別看朕的天國相當於幾十個宋國大小,但是將來曆史更替,該完結,終究會完結!”
看到趙昀若有所思地沒說話,老態龍鍾的嶽珂顫顫悠悠地出列反駁道:“蒙哥你別得意,我華夏子孫都是響當當的熱血男兒,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總有一天,我們會踏破賀蘭山缺,直搗黃龍!”
“哦……這位老先生,敢問你尊姓大名?”劉華轉頭一看,不認識嶽珂,看到他一身正氣的樣子,很是欽佩。
“老夫乃大宋淮東總領兼製置使、鄴侯嶽珂,嶽肅之!”嶽珂不亢不卑地說道。
“原來是朕的偶像、武穆公之後,失敬失敬!”劉華笑道,“令祖是天下軍人的典範,朕對他精忠報國的精神非常欽佩,還在河南湯陰給他修建了紀念館呢!”
“呸,誰稀罕你們韃子修的紀念館!”嶽珂怒目圓睜,痛聲罵道。
“嗬嗬,想不到嶽老年紀雖大,但脾氣不小呢!”劉華看到嶽珂很不給麵子,十分生氣,大聲說道,“武穆公雖然是朕的偶像,但你卻讓朕很失望!尤其是你寫的《籲天辨誣》、《天定錄》,朕認為很不嚴謹!”
嶽珂寫的《籲天辨誣》、《天定錄》,是為嶽飛辨冤的資料,孝宗皇帝就是因為這兩本書才給嶽飛平反昭雪。去年劉華閑暇時看過。
“臭韃子,你倒是說說看,那書哪裏不嚴謹了?”嶽珂等嶽家的後裔紛紛出列搶白道。
“嗬嗬,有理不在聲高!”劉華麵不改色道,“秦檜所編《三朝北盟會編》將嶽飛描述成一個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的逃跑將軍。朕不相信,畢竟秦檜始終以宰相兼領【監修國史】,緊緊抓住筆杆子不放。而且,他在史館中大力安插親信,秉記事之職者非其子弟即其黨羽,凡論人章疏,皆檜親自授言。但是你嶽珂對待曆史的態度,也比秦檜強不了多少!”
趙昀等文武百官在劉華的詳細描述下,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嶽珂係嶽飛之孫,對他筆下的“鄂王”、“先臣”也就是他的祖父是如何記述的呢?應當說,為整理嶽飛的史料,他確曾下過大量搜遺輯錄之功夫,“積日累月,博取而精核之”,用了五年時間才編成《籲天辨誣》、《天定錄》。 嶽飛作為一代英烈而慘遭橫禍,由於他事功卓著,即使在當時,不僅在民間口碑相傳,備極推崇,在官方南宋孝、寧兩朝,也已公開為其平反。按理說,嶽珂隻需客觀、真實地記述乃祖的史跡就夠了,這不僅是對其先祖負責,也是對公論的尊重。然而,嶽珂卻未能跳出親情和曆史的局限,字裏行間往往摻雜一些隱惡揚善或錦上添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