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節(1 / 2)

煙霧嫋繞的天空中,‘FJ44-2A’渦噴發動機噴射出點點的藍橙色尾焰,一架接著一架的‘捕食者’無人機如同獵食的禿鷲一樣翻飛盤旋著,不時的一兩枚‘地獄火’反戰車飛彈從機腹下的掛鉤脫離呼嘯而出。

一個典型的‘捕食者’係統包括四架無人機,一個地麵控製係統和一個‘特洛伊精神II’數據分送係統。續航時間高達40小時,巡航速度126千米/小時的‘捕食者’無人機裝備有UHF和VHF無線電台,以及作用距離270千米的C波段視距內數據鏈。機上用於監視偵察的兩色DLTV光學攝影機采用了955mm可變焦鏡頭。高分辨率的前視紅外係統有6個可調焦距,最小為19mm,最大560mm。

而由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研製的分辨率達到了0.3米精度的合成孔徑雷達則能夠為‘捕食者’無人機提供全天候監視能力。激光指示和測距裝置、電子對抗裝置和運動目標指示器更是讓‘捕食者’牙尖齒利。

短短五分鍾的時間,14輛中國裝甲步兵戰車就被擊毀,冒著濃煙的車體殘骸上依然的跳動著燃燒的火焰。

四輛高速行駛中的‘PZG95B’式彈炮一體防空係統猛的急刹,整齊而又漂亮的調轉車身,四聯裝高射火炮揚起黑森森的炮管,-嘭-嘭-嘭- 複仇的怒火噴湧而出,一道道火鏈穿梭在濃煙密布的天空中,大大小小的炸點布滿著天邊。

一架剛發射完‘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的‘捕食者’型武裝無人機剛從攻擊狀態改出,就被裝有近炸引信高炮彈削去了半個右翼。機長8.13米,翼展14.85米的‘捕食者’在低空看來還是一個不小的目標,因而隻要地麵控製站內的遙控操作員或者監視攻擊操作手一不小心就會讓這些單機價格高達450萬美元的昂貴‘殺手’被密布天空的高射炮火擊中,變成一堆分文不值的鋼鐵破爛。

由一個5.5米Ku波段地麵數據終端碟形天線和一個2.4米數據分派碟形天線組成的‘特洛伊精神II’數據分送係統將戰地圖像在第一時間就傳送到了第1騎兵師的‘戰區指揮官及合成部隊指揮官決策提供情報支持係統’。

基爾森將軍看著麵前的大屏LCD頗有些自得,如果單憑中國人那些有限的地麵防空火力根本無法能夠大規模的壓製‘捕食者’型武裝無人機的超低空導彈攻擊的。作為第一位在實戰中大規模使用攻擊無人機的戰地指揮官,基爾森將軍對大量使用‘捕食者’型武裝無人機來填補空中反裝甲力量不足的戰法很是自信。

果然,中國軍隊在第1騎兵師左右兩翼的裝甲突擊由於遭受到‘捕食者’無人機的攻擊而被迫停止,氣溶膠霧遮天蔽日的彌散在硝煙彌漫的空氣中,席卷而來的裝甲戰車一輛輛轟鳴著轉向後撤。隻留下十餘堆還在劈裏啪啦燃燒著的車體殘骸。

不過基爾森將軍顯然低估了中國軍隊消滅第1騎兵師的決心,初次攻擊失利的第38集團軍很快的調整攻擊策略。

又是猛烈的地麵炮火,遮天蔽日的濃煙中,火光衝天而起,爆炸的蘑菇狀煙雲筆直的懸於天地之間。不時的一兩枚空地導彈夾風帶火的從天而降,流星樣的劃過,不時的傳來幾聲巨大的爆炸聲。

硝煙還未散盡的天空中,數架暗黑色塗裝的飛行器一閃而過,以至於地麵上悶頭躲避著中國軍隊炮火的美國大兵們甚至還未看清那急速掠過自己頭頂的點點黑影。

‘暗星’無人機,2006年第一次在中國珠海航展上以實物模型低調亮相,當時並未引起多大的轟動,傳媒、記者、還有間諜,都沒有把自己的目光放在這種外形奇特、甚至頗似未來戰機氣動布局的無人偵察機模型上。風傳已久、猶抱琵琶半遮麵的‘殲-10’戰鬥機才是那次珠海航展上,所有人追逐的目標。

但是由於中國方麵並沒有打算讓‘殲-10’戰鬥機參加06年珠海航展,所以多數記者、間諜在那次航展上幾乎都是空手而歸。其實他們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一點: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都紛紛的把無人戰機列為未來空戰武器的發展重點。

反觀一下,美國軍方的‘全球鷹’無人機、‘捕食者’無人機、以色列的‘哈比’無人機的研製、裝備,一直以來都被世界各國的情報機構、新聞媒體所聚焦。盡管這樣很多人的目光依舊緊盯在未來戰機的發展上。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未來戰爭武器無人化時期的即將到來。